题名

戰後臺灣史研究的開啟:以1945-1949年臺灣各類型雜誌刊載的內容為例(下)

并列篇名

The Beginning of Taiwan History Research after World War II: Journal Contents in Taiwan from 1945 to 1949(Ⅱ)

DOI

10.29439/FJHJ.200906.0008

作者

許毓良(Yu-Liang Hsu)

关键词

戰後 ; 日治 ; 臺灣 ; 歷史研究 ; 雜誌 ; Post World War II ; Japanese colonial period ; Taiwan ; history researching ; magazine

期刊名称

輔仁歷史學報

卷期/出版年月

23期(2009 / 06 / 01)

页次

267 - 336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臺灣史做為歷史領域中,一個單獨且有價值的研究學門,亦不過是百年的時間。雖然自十七世紀以來,臺灣的歷史透過荷、西與中文,留下許多的記錄;但是把這些記錄視為史料進行研究,則是從1895年臺灣割讓給日本以後才開始。然而日治五十年的臺灣史研究成果,在光復以後來臺接收的國府大員眼中,如何被看待?經過研究之後,竟讓人有意外的發現。原來戰後初期(1945-1949),對於臺灣史的討論,反而全集中在日治時期。若按雜誌篇數數量多寡而定,較為人所重視的領域是產業史、經濟史、教育史、交通史、社會史、史料介紹、政治史、文學史、宗教史。這些議題的研究,在很大的程度上,也讓初抵臺灣的接收人員,了解日治五十年臺灣發展的面貌。並且總結來說,正面的評價多過負面的評價。其次,對於清代與臺灣風土民情的文章,其數量不若日治那麼的多,動機屬於重新認識的性質。至於建構臺灣史的部分,以中國史框架討論臺灣史,則是戰後初期漸趨明朗的作法。1950年代以後,至少三十年的時間,臺灣學界對於臺灣史的研究方向,有一重大的翻轉,即是重視清代、忽視日治。這使得戰後初期,對於日治討論所累積的成果,面臨中斷的命運。如果本文有任何的貢獻,即是對於戰後臺灣史學史的開端,做出清楚的討論。

英文摘要

It has been only around 100 years that Taiwan history became a single and worthy research topic. Though information was kept through written records in Dutch, Spanish and Chinese from 17th Century, those materials were considered of historical interest for research purposes only after Taiwan was ceded to Japan in 1895. However, how did the Republic of China (R.O.C.) government officials who took over Taiwan treat Taiwan history researching results obtained during Japanese colonial period?It was a surprise finding that near all research publications were focus on Japanese colonial period from 1945 to 1949. According to sheer amount of articles, important research topics included industry history, economy history, education history, traffic history, social history, material introduction, political history, literature history and religion history. Those researches allowed the R.O.C. government officials who had just arrived Taiwan to understand 50 years of Taiwanese progress under Japanese rule. At the same time, positive reviews outnumber negative reviews amongst those publications. Secondly, the publication regarding Qing Dynasty and Taiwanese folklore were less numerous than those regarding Japanese colonial period, mostly were of re-acquaintance in nature. As molding of Taiwan history was concerned, discussion of Taiwan history under the framework of Chinese history was a tendency that became obvious during the post World War II era.Taiwanese history scholars had a major shift of emphasis after 1950s, for at least 30 years research gained traction towards Qing Dynasty period while Japanese colonial period lost its' appeal. As result, initial research achieved regarding Japanese Colonial period during postwar period faced risk of being truncated. Should there be any contribution from this article, it should be the discussion about beginning of Taiwan history at post World War II period.

主题分类 人文學 > 歷史學
参考文献
  1. 蔡盛琦(2005)。戰後初期臺灣的圖書出版─1945至1949年。國史館學術集刊,5,212-251。
    連結:
  2. 本報資料室,〈國父年譜〉,《臺灣青年》,創刊號,1945年11月,頁6-11。
  3. 沈雲龍,〈從社會類型論臺灣山地社會〉,《臺灣新社會月刊》,創刊號,1948年2月,頁24-25。
  4. 維基百科─朱點人zh.wikipedia.org/wiki。
  5. 汪怡,〈一庵遊草〉,《臺紙通訊》,第2卷第6期,1949年1月,頁52。
  6. 周憲文,〈臺灣經濟的特殊環境〉,《正氣半月刊》,第1卷第4期,1946年6月16日,頁6-7。
  7. 河野信治著,陳西流譯,〈鈴木藤三郎與臺灣糖業(續完)〉,第2卷第13期,1948年5月1日,頁32-35。
  8. 陳魁,〈臺灣玻璃工業之經營〉,《臺灣科學》,第3 卷第3/4 號,1949 年11 月,頁170。
  9. 潘志奇,〈臺灣信託業之史的研究〉,《臺灣銀行季刊》,第1 卷第2 期,1947年9 月,頁37-45。
  10. 蕪湖著名作家─阿英(2008.1.27) www.9tour.cn。
  11. 子 固,〈臺灣經濟與日本〉,《臺灣銀行季刊》,創刊號,1947年6月,頁137-150。
  12. 山中樵作,周炳鑫特譯,〈臺灣的官撰地方志(二續)〉,《圖書月刊》,第1卷第2期,1946年9月,頁3-4。
  13. 天進記,〈省立「師範學院」訪問記─次代的臺灣文化發祥地〉,《臺灣學生》,第1卷第2輯,1947年1月,頁16-22。
  14. 徐超材,〈集團旅行到臺南〉,《臺紙通訊》,第1卷第12期,1948年7月,頁59-60。
  15. 海東洪棄父著,〈臺灣戰紀(三續)〉,《圖書月刊》,第1卷第4期,1946年11月,頁14-18。
  16. 耕農,〈臺灣關係文獻(續)〉,《臺湾月刊》,第2期,1946年11月,頁70-73。
  17. 陳華洲,〈光復一年半來臺灣省公營生產事業之總檢討〉,《工業研究月刊》,第1 卷第4 期,1947 年4 月,頁1-22。
  18. 陳菊仙,〈雲林事件調查研究(二)〉,《臺湾省通志館館刊》,第1 卷第2 號,1948 年10 月,頁11-12。
  19. 葉澄東,〈臺灣的製冰工業〉,《臺灣農林月刊》,第3 卷第6 期,1949 年6月,頁43。
  20. 允恭,〈臺灣民族解放運動史略〉,《臺湾月刊》,創刊號,1946年10月,頁12-19。
  21. 余玉磊,〈潭子風光〉,《臺糖通訊》,第1卷第5期,1947年6月11日,頁19。
  22. 吳劍青,〈吳湯興傳〉,《正氣月刊》,第1卷第2期,1946年11月,頁64。
  23. 姚鶴年,〈我國內地與臺灣山地同胞對於森林的早期利用情形〉,《臺灣農林月刊》,第3卷第3期,1949年3月,頁29-30。
  24. 張錫綬,〈臺灣農田水利工程建設芻議〉,《臺灣農林月刊》,創刊號,1947年9 月,頁。
  25. 陳清文,〈臺灣運輸業之史的研究〉,《臺灣銀行季刊》,第1 卷第2 期,1947年9 月,頁63-77。
  26. 馮英仁,〈介紹臺中水稻改良品種〉,《臺中農訊》,第2 卷第3 期,1948 年8月,頁1-3。
  27. 載欣,〈阿里山之行〉,《臺糖通訊》,第2 卷第11 期,1948 年4 月11 日,頁22-23。
  28. 郎鍾騋,〈森林與臺灣和鐵路的關係〉,《路工》,第1卷第6期,1948年4月,頁10-11。
  29. 孫識齊,〈臺灣之糖〉,《臺灣銀行季刊》,第2卷第2期,1948年12月,頁37-56。
  30. 眾力,〈省立臺北救濟院〉,《臺灣新社會月刊》,第1 卷第5 期,1948 年6月,頁36-37。
  31. 陳紹馨,〈臺灣死亡現象之社會學的考察(完)〉,《台湾文化》,第3 卷第1期,1948 年1 月,頁22-26。
  32. 黃英哲,〈戰後初期臺灣之臺灣研究的展開─一個歷史斷裂中的延續〉,《臺灣文學研究集刊》,第2 期,2006 年11 月,頁105-128。
  33. 王仁禮,〈由植物地理學觀本國與臺灣的關係(續II)〉,第20期,1947年10月30日,頁151-153。
  34. 黃德福,〈臺灣的官撰縣廳志(續)〉,《圖書月刊》,第2 卷第5 期,1947 年5月,頁5。
  35. 憶幾,〈痲瘋病患者的悲哀─省立樂生療養院巡禮〉,《臺灣新社會月刊》,第1 卷第3 期,1948 年4 月,頁31-37。
  36. 本社,〈佛教勝地獅頭山〉,《臺灣之聲》,第2卷第2期,1947年2月,頁23-24。
  37. 非久,〈甲午之役〉,《新臺灣》,創刊號,1946年2月15日,頁9。
  38. 夏濤聲,〈新中國與新臺灣〉,《現代週刊》,第1卷第4期,1946年1月1日,頁2-3。
  39. 國分直一,〈排灣族的占卜道具箱〉,《臺湾文化》,第5 卷第1 期,1949 年7 月,頁44。
  40. 愚公,〈看臺灣詩社的活動〉,《臺灣新社會月刊》,創刊號,1948 年2 月,頁36-39。
  41. 顏晴雲,〈泰耶魯諺語初輯〉,《臺湾文化》,第5 卷第2 期,1949 年10 月,頁51-67。
  42. 前人,〈詩─烏來紀遊十六首〉,《臺紙通訊》,創刊號,1947年4月,頁34。
  43. 耕農,〈臺灣關係文獻〉,《臺湾月刊》,創刊號,1946 年10 月,頁59。
  44. 馬 咸,〈臺灣之樟腦〉,《臺灣銀行季刊》,第2 卷第2 期,1948 年12 月,頁71-89。
  45. 薛恩波,〈臺灣介紹展觀摩記〉,《新臺灣》,第4 期,1946 年5 月1 日,頁12。
  46. 王成章,〈臺灣山地社會概況〉,《臺光月刊》,第1卷第6號,1948年6月,頁22-23。
  47. 沈雲龍,〈臺灣的山族社會組織(上)〉,《臺灣新社會月刊》,第1卷第2期,1948年3月,頁11-12。
  48. 張文環,〈林爽文與大里庄的土地問題〉,《政經報》,第1 卷第5 號,1945 年12 月25 日,頁13-15。
  49. 陳奇祿、張才、宋文薰,〈泰耶魯族的陷機〉,《臺湾文化》,第5 卷第2 期,1949年10 月,頁69-74。
  50. 陳儀,〈陳長官對工業研究所全體工作人員訓詞〉,《工業研究月刊》,第1 卷第3 期,1947 年3 月,頁1-2。
  51. 陳學明,〈阿里山看櫻花〉,《林產月刊》,第6 卷第2 期,1949 年6 月,頁16-17。
  52. 灑銀,〈臺灣木材的種類及經營概況(二)〉,《臺湾營造界》,第2 卷第4期,1948 年4 月,頁12-13。
  53. 彰化市賴和紀念館 cls.hs.yzu.edu.tw/laihe - 13k - 2008/02/04。
  54. 允恭,〈臺灣的發現與命名〉,《臺湾月刊》,第2期,1946年11月,頁50-54。
  55. 張明,〈臺灣社會事業經費的今昔觀〉,《臺灣新社會月刊》,第1 卷第3 期,1948 年4 月,頁24-25。
  56. 臺灣文化協進會,〈省編譯館掘大批先史遺物〉,《內外要聞》,第5 輯,1946 年12 月,頁10-11。
  57. 一庵先生,〈詩─草山紀遊十六首〉,《臺紙通訊》,創刊號,1947年4月,頁33。
  58. 西流,〈暢遊臺中〉,《臺糖通訊》,第2卷第3期,1948年1月21日,頁30。
  59. 余玉磊,〈屏東剪影〉,《臺糖通訊》,第1卷第5期,1947年6月11日,頁18。
  60. 林戈夫,〈臺灣國防地理與經濟地理的研究(續)〉,《正氣半月刊》,第1卷第3期,1946年5月1日,頁20-22。
  61. 林曦,〈臺灣省博物館一瞥〉,《現代週刊》,第2卷第7/8期,1946年7月20日,頁121。
  62. 恆,〈通運公司兩年來的業務概況〉,《通運通訊月刊》,第2卷第4期,1948年10月,頁6-7。
  63. 徐慶鐘,〈臺灣農業建設展望〉,《台灣農林月刊》,第3卷第1期,1949年1月,頁1-6。
  64. 陳兼善,〈日本統治下之臺灣教育〉,《現代週刊》,創刊號,1945 年12 月10日,頁4-5、10-12。
  65. 謝國城,〈臺灣貨幣考(中)─日本時代初期的幣制〉,《臺灣省通志館館刊》,第1 卷第3 號,1948 年12 月,頁25-29。
  66. 新店市文史館─新店人的歷史(光復初期的新店)library.sindian.gov.tw/tw/hsman/content/p201.asp - 17k。
  67. 王白淵,〈我的回憶錄(三)─被分裂的民族〉,《政經報》,第1卷第4號,1945年12月10日,頁18-19。
  68. 李植泉,〈臺灣原有統計事業〉,《現代週刊》,第2卷第5期,1946年5月20日,頁52-54。
  69. 林渭訪,〈臺灣省林業試驗所工作報告〉,《臺林》,創刊號,1947年4月,頁1-9。
  70. 浩志,〈臺灣漁業展望〉,《臺湾月刊》,第5 期,1947年2月,頁53-62。
  71. 彬如,〈臺灣農業之特徵〉,《臺灣銀行季刊》,創刊號,1947 年6 月,頁55-86。
  72. 陳紹馨,〈臺灣死亡現象之社會學的考察(三)〉,《台湾文化》,第2 卷第6期,1947 年9 月,頁18-21。
  73. 陳寶桂,〈五毛錢─一段學說日本話的痛苦回憶〉,《臺灣新社會月刊》,第1 卷第2 期,1948 年3 月,頁46。
  74. 曾昭穎,〈沉痛五十年的臺灣〉,《臺灣學生》,創刊號,1946 年12 月,頁48-49。
  75. 繆進三,〈臺灣「蓬萊米」改良之歷史及檢討〉,《農報》,創刊號,1947 年1月,頁16-19。
  76. 維基百科─二二八和平紀念公園zh.wikipedia.org/wiki。
  77. 山中樵作,周炳鑫特譯,〈臺灣的官撰地方志(四續)〉,《圖書月刊》,第1卷第5期,1946年12月,頁10-11。
  78. 王白淵,〈我的回憶錄(四)─象牙塔裏的美夢〉,《政經報》,第2卷第1號,1946年1月10日,頁12-13。
  79. 東方白,〈幾種和平的方式〉,《太平洋新聞雜誌》,第4號,1949年1月21日,頁6。
  80. 孫萬枝,〈臺灣的開拓與其土地制度〉,《臺灣省通志館館刊》,第1卷第2號,1948年11月,頁14-16。
  81. 程其恆,〈臺灣公路甲全國〉,《路工》,新1 卷第5 期,1949 年5 月,頁。
  82. 賴雅修,〈臺灣鋼鐵工業之回顧與前瞻(上)〉,《臺灣科學》,第2 卷第1 號,1948 年3 月,頁11-17。
  83. 本公司經濟研究室,〈光復以來之臺灣糖業〉,《臺灣糖業季刊》,創刊號,1947年10月,頁233-243。
  84. 汝南譯,〈臺灣高砂族歌謠〉,《新臺灣》,第4期,1946年5月1日,頁6。
  85. 河野信治著,陳西流譯,〈新渡戶稻造與臺灣糖業〉,《臺糖通訊》,第2卷第5期,1948年2 月11日,頁19-22。
  86. 范壽康,〈臺灣省中等教育的設施與展望〉,《中等教育研究》,創刊號,1947年4月,頁3-4。
  87. 黃德福,〈臺灣通志〉,《圖書月刊》,第2 卷第9 期,1947 年9 月,頁4。
  88. 夢良,〈沙崙紀遊〉,《路工月刊》,新1 卷第6 期,1949 年6 月,頁48。
  89. 幣原坦著,李蒼降譯,〈臺灣名稱考〉,《臺灣省通志館館刊》,創刊號,1948 年10 月,頁30-33。
  90. 盧茂川,〈卷頭言〉,《臺灣藥界》,第2 號,1948 年2 月,頁1。
  91. 龔積芝,〈臺灣之煤〉,《現代週刊》,第3 卷第1 期,1946 年9 月17 日,頁202-203。
  92. 本社,〈北投溫泉〉,《臺灣之聲》,第1卷第7期,1947年1月,頁18。
  93. 李震明,〈臺灣民主國始末〉,《臺湾月刊》,第6期,1947年4月,頁73-79、98。
  94. 范壽康,〈發揚臺灣精神〉,《現代週刊》,第2卷第6期,1946年6月12日,頁84。
  95. 陳菊仙,〈臺灣初期抗日運動紀實〉,《臺湾文化》,第5 卷第2 期,1949 年10 月,頁21-33。
  96. 費驊,〈臺灣鐵路系統與經濟發展之關係〉,《路工》,第1 卷第6 期,1948年4 月,頁8-11。
  97. 劉作舟,〈澎湖的魚〉,《臺灣新社會月刊》,第1 卷第2 期,1948 年3 月,頁32-35。
  98. 潘志奇,〈臺灣之社會經濟〉,《臺灣銀行季刊》,創刊號,1947 年6 月,頁25-54。
  99. 方豪,〈臺灣方志中的利馬竇〉,《臺湾文化》,第5卷第2期,1949年10月,頁1-20。
  100. 竹溪,〈臺灣五十一年來統計提要編印經過〉,《臺灣統計通訊》,第1卷第1期,1947年3月,頁6-9。
  101. 何天佑,〈臺中通運的後顧與前瞻〉,《通運通訊月刊》,創刊號,1948 年1月,頁7。
  102. 李萬居,〈臺灣民眾並沒有日本化〉,《政經報》,第2卷第3號,1946年2月10日,頁4。
  103. 施教堂,〈臺北開發記略〉,《臺灣省通志館館刊》,創刊號,1948年10月,頁37-38。
  104. 耕農,〈臺灣關係文獻(續)〉,《臺湾月刊》,第5 期,1947 年2 月,頁73-74。
  105. 張雪門,〈本屆兒童健康夏令營實施經過及感想〉,《臺灣新社會月刊》,第1 卷第8 期,1948 年9 月,頁3-4。
  106. 曹昇,〈太平山林場觀光記〉,《林產通訊》,第1 卷第5 期,1947 年11 月1 日,頁24-25。
  107. 陳清朝,〈新竹的水利事業〉,《工礦月刊》,第2 卷第3 期,1948 年12 月,頁32-33。
  108. 灑銀,〈臺灣木材的種類及經營概況(三)〉,《臺湾營造界》,第2 卷第5期,1948 年5 月,頁12-13。
  109. 沈雲龍,〈臺灣的山族社會組織(下)〉,《臺灣新社會月刊》,第1卷第3期,1948年4月,頁21-23。
  110. 林渭訪,〈觀察本省山林印象與感想〉,《林產通訊》,第2卷第1期,1948年1月1日,頁3-8。
  111. 安徽歷史網─合肥地區最早的共產黨員之一(2008.2.22)www.ahage.net 。
  112. 乃藩,〈臺糖雜識(一)〉,《臺糖通訊》,第1 卷第5 期,1947年6月11日,頁19。
  113. 王仲烈,〈臺灣光復前師範教育制度之檢討〉,《中等教育研究》,創刊號,1947年4月,頁20-30。
  114. 林柏中,〈臺灣廣播事業的過去與現在〉,《臺灣之聲》,創刊號,1946年6月,頁5-7。
  115. 柴毓珩,〈我認識了臺灣的半面〉,《通運通訊月刊》,創刊號,1948 年1月,頁18。
  116. 張雪門,〈臺灣日治時代之兒童保護事業〉,《臺灣新社會月刊》,第1 卷第4期,1948 年5 月,頁14-16。
  117. 黃得時,〈三志士之獄中詩〉,《大同》,創刊號,1945 年11 月,頁12-15。
  118. 葉國和,〈臺灣國有林四十個事業區施業案之編成與檢訂〉,《臺灣農林月刊》,第3 卷第1 期,1949 年1 月,頁83-86。
  119. 虞振鏞,〈臺灣糖業考察報告〉,《臺糖通訊》,第2 卷第2 期,1948 年1 月11 日,頁2-7。
  120. 該單位,〈臺灣工礦股份有限公司煤礦分公司概況〉,《臺灣銀行季刊》,第1卷第3 期,1947 年12 月,頁95-109。
  121. 臺灣文化協進會,〈電的役使〉,《內外要聞》,第6 輯,1947 年1 月,頁8。
  122. 戴炎輝,〈清代臺灣族長的選充〉,《臺湾文化》,第3 卷第6 期,1948 年8月,頁14-16。
  123. 謝堡丁,〈臺灣文化運動的展望〉,《教育月刊》,第1 卷第2 期,1946 年8月,頁18-20。
  124. 鐵管會車務處,〈兩年來的車務工作〉,《路工》,創刊號,1947 年11 月,頁8-9。
  125. 臺灣風物總目錄www.twcenter.org.tw/e01/other01/。
  126. T 生,〈本省道路設施沿革〉,《台湾營造界》,第1卷第6期,1947年10月,頁1-5。
  127. 李兆煇,〈臺灣之水產及其研究〉,《臺灣銀行季刊》,第1卷第3期,1947年12月,頁55-69。
  128. 周耦保,〈臺灣50 年來蔗作文獻目錄索引〉,《臺灣糖業季刊》,第2卷第1期,1949年3月,頁100-120。
  129. 張灝,〈臺灣糖業政策之今昔觀〉,《臺糖通訊》,第2 卷第1 期,1948 年1月1 日,頁3-5。
  130. 黃夏星,〈松山救濟院一瞥〉,《路工月刊》,新2 卷第4 期,1949 年10 月,頁102。
  131. 楊清華,〈臺灣經濟の現在及び過去〉,《新知識》,第1 期,1946 年8 月,頁3-7。
  132. 顏市,〈民族英雄鄭成功〉,《正氣月刊》,第1 卷第2 期,1946 年11 月,頁14-17。
  133. 龔積芝,〈臺灣之電力〉,《現代週刊》,第2 卷第12 期,1946 年9 月10 日,頁180-183。
  134. 本社,〈臺中市〉,《臺灣之聲》,第2卷第5期,1947年5月,頁19-20。
  135. 本社,〈臺北的中山公園〉,《臺灣之聲》,第1卷第7期,1947年1月,頁19。
  136. 吳漫沙,〈臺灣名勝─新店巡禮〉,《臺湾營造界》,第1卷第5號,1947年9月,頁16-18。
  137. 汪濟公,〈想過去看將來〉,《現代週刊》,第1卷第11期,1946年3月22日,頁5-10。
  138. 河野信治著,陳西流譯,〈山田熙與臺灣糖業(中)〉,第2卷第9期,1948年3月21日,頁24-27。
  139. 孫識齊,〈臺灣人口之概況〉,《臺湾月刊》,創刊號,1946年10月,頁26-31。
  140. 健 行,〈臺灣教育現狀〉,《現代週刊》,第2 卷第7/8 期,1946 年7 月20日,頁117-120。
  141. 陳紹馨,〈臺灣死亡現象之社會學的考察(四)〉,《台湾文化》,第2 卷第8期,1947 年11 月,頁15-20。
  142. 劉晉鈺,〈臺灣電力的來源(上)〉,《臺灣之聲》,第1 卷第2 期,1946 年7月,頁2-3。
  143. 蔣君章,〈延平郡王父子保障台灣的戰畧〉,《民主評論》,第1 卷第4 期,1949年8 月,頁15-18
  144. 冀流,〈臺島生活漫記(續)〉,《臺灣新社會月刊》,第1 卷第2 期,1948 年3月,頁43-44
  145. 賴和,〈獄中日記(二)〉,《政經報》,第1 卷第3 號,1945 年11 月25 日,頁17-20。
  146. 龔積芝,〈臺灣之糖業〉,《現代週刊》,第3 卷第7 期,1946 年11 月25 日,頁296-299。
  147. 本社,〈高雄市、屏東市〉,《臺灣之聲》,第2卷第3期,1947年3月,頁23-24。
  148. 本社,〈基隆市〉,《臺灣之聲》,第2卷第3期,1947年3月,頁23。
  149. 克仁,〈臺灣通運現階段─介紹臺灣省通運公司概況〉,《通運通訊月刊》,創刊號,頁8。
  150. 吳國楨,〈從台灣說到菲律賓及南洋華僑〉,《南國》,試刊,1949 年11 月,頁4。
  151. 許浩基,〈鄭成功年譜〉,《臺湾月刊》,第3/4 期合刊,1947 年1 月,頁103-110。
  152. 臺靜農,〈從「杵歌」說到歌謠的起源〉,《創作月刊》,創刊號,1948 年4 月,頁4-7。
  153. 東之,〈中國的第一條鐵路〉,《路工月刊》,新1卷第6期,1949年6月,頁15-16。
  154. 山中樵作,周炳鑫特譯,〈臺灣的官撰地方志〉,《圖書月刊》,創刊號,1946年8月,頁7-8。
  155. 王時巾,〈環島行紀〉,《路工》,創刊號,1947年11月,頁36-37。
  156. 金關丈夫、國分直一,〈臺中縣營埔遺跡調查豫報〉,《臺湾文化》,第5卷第1期,1949年7月,頁29-34。
  157. 美純,〈被蕃人馘首的青年─吳鳳〉,《臺湾月刊》,創刊號,1946年10月,頁62、69-71。
  158. 蓮,〈草山之遊〉,《臺糖通訊》,第2 卷第8 期,1948 年3 月11 日,頁27。
  159. 蕭金堆,〈祈禱〉,《台灣學生》,第1 卷第3 期,1947 年7 月,頁90-91。
  160. 賴熾昌,〈明鄭及滿清時代臺灣行政考〉,《臺灣省通志館館刊》,第1 卷第3 號,1948 年12 月,頁19-23。
  161. 魏守嶽,〈臺灣人民婚嫁的主婚權問題〉,《臺灣新社會月刊》,第1 卷第4 期,1948 年5 月,頁10-11。
  162. 吳新榮,〈霧社出草歌〉,《臺湾文化》,第1卷第3期,1946年12月,頁11。
  163. 林荊南,〈鴨母王革命史略考〉,《臺湾文化》,第1卷第3期,1946年12月,頁9-11。
  164. 河野信治著,陳西流譯,〈兒玉源太郎與臺灣糖業〉,《臺糖通訊》,第2卷第16期,1948年6 月1日,頁15-17。
  165. 袁德韻,〈北港散記〉,《臺糖通訊》,第1 卷第20 期,1947 年11 月11 日,頁31。
  166. 畢平,〈關於臺灣的教育〉,《新臺灣》,第4 期,1946 年5 月1 日,頁4。
  167. 陳華洲,〈臺灣之工業及其研究〉,《臺灣銀行季刊》,第1 卷第3 期,1947年12 月,頁20-54。
  168. 鈕先鏞,〈兩年來的通運公司〉,《通運通訊月刊》,第1 卷第2 期,1948 年2月,頁1、9。
  169. 楊雲萍,〈鄭成功小論〉,《臺湾文化》,第3 卷第1 期,1948 年1 月,頁2-4。
  170. 龔積芝,〈臺灣之原料資源〉,《現代週刊》,第3 卷第2 期,1946 年9 月24日,頁210-212。
  171. 臺灣文學年鑑資料庫─吳漫沙nmtl.gov.tw/user/...&DetailID=92&DetailID2=&TblID=92&ID =1052 - 15k。
  172. 秉顯,〈從臺灣看貿易〉,《南方週報》,第3期,1948年3月,頁2-3。
  173. 張慕陶,〈團結合作〉,《正氣月刊》,第1 卷第4 期,1947 年1 月,頁3。
  174. 陳菊仙,〈雲林事件調查研究(一)〉,《臺湾省通志館館刊》,創刊號,1948年10 月,頁31-32。
  175. 冀流,〈臺島生活漫記(續)〉,《臺灣新社會月刊》,第1 卷第4 期,1948 年5月,頁25-26。
  176. 本社,〈霧社〉,《臺灣之聲》,第2卷第5期,1947年5月,頁17。
  177. 正文,〈從新營到日月潭〉,《臺紙通訊》,第1卷第2期,1947 年9 月,頁50。
  178. 李濱蓀、彭震,〈臺灣師範學校新舊課程之比較的研究〉,《中等教育研究》,創刊號,1947年4月,頁37-50。
  179. 李騰嶽,〈世界第二次大戰中日本政府對於臺灣之醫藥管理實施概要〉,《文獻(專刊)》,創刊號,1949年8月,頁20-28。
  180. 周宣德,〈月眉糖廠之來龍去脈〉,《臺糖通訊》,第1卷第12期,1947年8月21日,頁1-7。
  181. 林秉東節譯,〈劉銘傳與臺灣鐵路〉,《路工月刊》,新1卷第1期,1949年1月,頁8-9。
  182. 殷塵,〈漫談臺灣省古文化與越吳的關係〉,《圖書月刊》,第1卷第2期,1946年9 月,頁1-2。
  183. 總公司經濟研究室,〈糖業關係圖書目錄索引〉,《臺灣糖業季刊》,第2 卷第2 期,1948 年4 月,頁297-317。
  184. 吳南生,〈臺灣省在籍漢民族鄉貫別調查〉,《臺灣省通志館館刊》,創刊號,1948年10月,頁47-48。
  185. 吳漫沙,〈臺灣古建築「龍山寺」〉,《臺湾營造界》,第1卷第6期,1947年10月,頁5-7。
  186. 金紹棟,〈遊日月潭暨參觀水電廠記〉,《臺糖通訊》,第1卷第15期,1947年9月21日,頁18-19。
  187. 柯遠芬,〈更知臺灣事─南巡觀感〉,《正氣月刊》,第1卷第1期,1946年10月,頁9-11。
  188. 浩生,〈臺灣光復的前夜〉,《臺灣學生》,第1 卷第2 輯,1947年7月,頁89。
  189. 馮綱,〈南行印象〉,《路工》,第1 卷第6 期,1948 年4 月,頁37-38。
  190. 本誌資料室,〈本省過去的贌耕契約(上)〉,《臺灣農業:農林綜合輔導月刊》,第2卷第7/8號,1948年7月,頁15-17。
  191. 李福生,〈畧談報告例和臺帳制度〉,《臺灣統計通訊》,第2卷第7期,1948年7月,頁5-6。
  192. 洪炎秋,〈先父棄生先生的幾首淪陷紀事詩〉,《臺湾文化》,第3卷第6期,1948年8月,頁16-18。
  193. 任伯純,〈遊花蓮港忠烈祠懷民族英雄記事〉,《路工》,第1卷第4期,1948年2月,頁35。
  194. 李水草,〈臺灣的野鼠及其捕殺土法〉,《臺糖通訊》,第4卷第10期,1949年4月1日,頁8-12。
  195. 李植泉,〈光復前臺灣原有統計事業〉,《臺灣統計通訊》,第1卷第1期,1947年3月,頁2-4。
  196. 陳祥達,〈文山風景〉,《臺灣學生》,第1 卷第4/5 期,1947 年10 月,頁31-33。
  197. 黃得時,〈趙甌北與臺灣〉,《臺湾文化》,第2 卷第9 期,1947 年12 月,頁8-9。
  198. 李純青,〈給臺灣參議員〉,《臺灣評論》,第1卷第3期,1946年9月,頁3。
  199. 林曙光,〈臺灣地名考〉,《臺灣學生》,第2卷第6期,1948年4月,頁32-34。
  200. 家堅、張九思,〈日月潭記遊〉,《臺糖通訊》,第2卷第11期,1948年4月11日,頁24-25。
  201. 耕農,〈臺灣關係文獻(續)〉,《臺湾月刊》,第3/4期合刊,1947年1月,頁98-101。
  202. 陳無涯,〈原料寶藏:林田山管理處概況〉,《臺紙通訊》,第1 卷第3 期,1947年10 月,頁1-3。
  203. 黃德福,〈臺灣的官撰縣廳志(續)〉,《圖書月刊》,第2 卷第6 期,1947 年6月,頁3-5。
  204. 澹庵,〈臺灣經濟與南洋〉,《臺灣銀行季刊》,創刊號,1947 年6 月,頁151-164。
  205. 臺北市文化局─古蹟建築( 草山御賓館)www.culture.gov.tw/building/view.php?vid=242&page=1。
  206. 政治經濟研究會北門分會,〈曾文北門兩郡置縣問題〉,《政經報》,第2卷第1號,1946年1 月10日,頁14-16。
  207. 洪惟成,〈夏天的快樂〉,《臺灣新社會月刊》,第1卷第8期,1948年9月,頁33。
  208. 斌慧,〈布袋之遊〉,《臺紙通訊》,第1 卷第6 期,1948 年1 月,頁119-120。
  209. 載欣,〈津津隨筆(八)─板橋、碧潭〉,《臺糖通訊》,第1 卷第19 期,1947年11 月1 日,頁27。
  210. 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統計室,〈臺灣統計資料之三─人口篇〉,《臺湾月刊》,第3/4 期合刊,1947 年1 月,頁136-144。
  211. 本報調查室,〈臺糖策源地的增產地區屏東區近況〉,《臺灣公論》,第1卷第14期,1946年8月,頁23。
  212. 呂訴上,〈臺灣皮猴戲(上)〉,《臺湾营造界》,第4號,1947年8月,頁19。
  213. 見思,〈擬作臺灣通運公司歌的意見〉,《通運通訊月刊》,第2卷第4期,1948年10月,頁1。
  214. 林章恩,〈臺灣茶葉公會〉,《臺灣新社會月刊》,第1卷第3期,1948年4月,頁28-29。
  215. 海東洪棄父著,〈臺灣戰紀(一續)〉,《圖書月刊》,第1卷第2期,1946 年9月,頁13-17。
  216. 劉正椿,〈虎尾的糖業〉,《台灣農林月刊》,第2 卷第8 期,1948 年8 月,頁37-38。
  217. 冀流,〈臺島生活漫記〉,《臺灣新社會月刊》,創刊號,1948 年2 月,頁49-50。
  218. 賴和,〈獄中日記(三)〉,《政經報》,第1 卷第4 號,1945 年12 月10 日,頁14-16。
  219. 維基百科─賴和zh.wikipedia.org/wiki。
  220. 王夢鷗,〈日月潭的印象〉,《路工月刊》,新2卷第4期,1949年10月,頁38-39。
  221. 王錦江,〈臺灣新文藝運動史稿─臺灣文藝作家協會及臺灣藝術研究會〉,《南方週報》,第3期,1948年3月,頁5-6。
  222. 林厥達,〈一年來之臺北廠〉,《臺紙通訊》,創刊號,1947年4月,頁6-7。
  223. 林曙光,〈修志在臺灣〉,《台湾文化》,第3卷第8期,1948年10月,頁13-14。
  224. 張泉和,〈日本帝國主義の崩壞と臺灣青年〉,《新新》,第3 號,1946 年3月,頁4-5。
  225. 陳兼善,〈臺灣教育統計之索隱(續完)〉,《現代週刊》,第1 卷第5/6 期,1945 年12 月24 日,頁20-25。
  226. 鳳炎,〈台灣史話〉,《文化交流》,創刊號,1947 年1 月,頁34-35。
  227. 鄭拔駕,〈鄭成功在臺灣〉,《路工月刊》,新1 卷第5 期,1949 年5 月,頁20。
  228. 呂訴上,〈臺灣傀儡戲和它的「祭煞」〉,《臺湾文化》,第1卷第3期,1946年12月,頁12-15。
  229. 李添春,〈五十年來的臺灣佛教〉,《臺灣佛教》,第2卷第7號,1948年7月,頁13。
  230. 周再來,〈論「教育平等」〉,《臺湾文化》,第1卷第3期,1946年12月,頁4-5。
  231. 林濟民,〈臺灣合作事業一部份的檢討〉,《臺灣新社會月刊》,第1卷第6期,1948年7月,頁6-7。
  232. 范壽康,〈關於臺灣省圖書館〉,《現代週刊》,第1卷第11期,1946年3月22日,頁15。
  233. 素雪,〈新竹的茶業〉,《臺灣農林月刊》,第2卷第8期,1948 年8 月,頁41
  234. 編者,〈糖米問題〉,《臺糖通訊》,第一卷第十二期,1947 年8 月21 日,頁1。
  235. 蔣英、謝阿才,〈臺灣之植物界及其分佈狀態〉,《臺灣省林業試驗所通訊》,第16 期,1947 年8 月30 日,頁119-123。
  236. 賴尚和,〈臺灣民間治癩法考〉,《臺灣科學》,第3 卷第2 號,1949 年7 月,頁62-64。
  237. 灑銀,〈臺灣木材的種類及經營概況(一)〉,《臺湾營造界》,第2 卷第3期,1948 年3 月,頁4-5。
  238. 山中樵作,周炳鑫特譯,〈臺灣的官撰地方志(二續)〉,《圖書月刊》,第1卷第3期,1946年10月,頁14-15。
  239. 王國瑞,〈臺灣引進成功的熱帶特用樹〉,《林產月刊》,第6卷第1期,1949年5月,頁1-9。
  240. 林渭訪,〈臺灣之林業及其研究〉,《臺灣銀行季刊》,第1卷第4 期,1948年3月,頁24-78。
  241. 紆生,〈國父與致公堂〉,《臺灣青年》,第8/9期合刊,1946年3月,頁21-24。
  242. 編輯部,〈工礦處八大公司概況〉,《臺灣之聲》,第1 卷第7 期,1947 年1月,頁14-15。
  243. 曉風,〈烏來遊記〉,《台湾营造界》,創刊號,1947 年5 月,頁15-16。
  244. 王樹禮,〈美麗之島〉,《新臺灣》,第2期,1946年2月28日,頁6-7。
  245. 普信,〈佛教在臺灣〉,《臺灣佛教》,第2 卷第7 號,1948 年7 月,頁17。
  246. 蔣中正,〈我對於臺灣省的觀感─三十五年十月二十七日在臺灣省記者招待會上講〉,《教育月刊》,第1 卷第5 期,1946 年11 月,頁1。
  247. 龔積芝,〈臺灣之運輸問題〉,《現代週刊》,第3 卷第3 期,1946 年10 月5日,頁229-233。
  248. 王桐齡,〈臺灣開發史略─附鄭延平父子略傳(第三回)〉,第3期,1946年4月1日,頁2-3。
  249. 朱明陽,〈臺灣油脂工業〉,《臺灣科學》,第2卷第4號,1949年1月,頁115-119。
  250. 吳田泉,〈從臺灣土地制度論到「三七五」限租問題〉,《臺灣農林月刊》,第3卷第4期,1949年5月,頁13-21。
  251. 陳金璧,〈論臺灣甘蔗害虫之防治〉,《臺灣糖業季刊》,第1 卷第3/4 期,1948年7 月,頁178-187。
  252. 陳兼善,〈臺灣教育統計之索隱〉,《現代週刊》,第1 卷第3 期,1945 年12月24 日,頁4-8。
  253. 陳騰鴻,〈本省虱目魚養殖沿革〉,《臺中農訊》,第1 卷第3 期,1947 年10 月,頁2。
  254. 樟腦生,〈樟腦特輯〉,《臺灣藥界》,第2 卷第2 號,1949 年4 月,頁17-19。
  255. 鄭士珪,〈臺灣的香蕉〉,《臺灣月刊》,第5 期,1947 年2 月,頁68-71。
  256. 內蒙古新聞網─長眠於河套的左聯作家(2007.10.19)news.nmgnews.com.cn/bynem/article/20071019/160903_1.html- 20k。
  257. 本會,〈美術座談會〉,《臺湾文化》,第1卷第3期,1946年12月,頁20-24。
  258. 河野信治著,陳西流譯,〈山田熙與臺灣糖業(上)〉,《臺糖通訊》,第2卷第8期,1948 年3月11日,頁23-25。
  259. 韋吟雪,〈上島溫泉遊記〉,《臺糖通訊》,第2卷第11期,1948年4月11日,頁24-25。
  260. 陳紹馨,〈臺灣死亡現象之社會學的考察(一)〉,《台湾文化》,第2 卷第5期,1947 年8 月,頁15-19。
  261. 黃秉心,〈臺灣保險業之史的研究〉,《臺灣銀行季刊》,第1 卷第2 期,1947年9 月,頁53。
  262. 楊乃藩,〈臺省高等教育的前瞻〉,《臺湾文化》,第1 卷第3 期,1946 年12月,頁2-3。
  263. 樸齋,〈臺灣之自然經濟〉,《臺灣銀行季刊》,創刊號,1947 年6 月,頁1-23。
  264. 維基百科─吳國楨zh.wikipedia.org/wiki
  265. 許雪姬,〈戰後臺灣史研究的回顧與「展望」〉,九十六學年度第一學期輔仁大學歷史系學術演講,2007 年10 月25 日下午1:40-3:30,文華樓四樓LI400 教室。
  266. 周寧遠,〈臺灣的原住民族考〉,《現代週刊》,第3卷第3期,1946年10月5日,頁234-236。
  267. 林紀煌,〈當創刊談本省藥事〉,《臺灣藥界》,創刊號,1948年1月,頁7。
  268. 林務局編,〈臺灣林業概況(民國三十五年度)〉,《臺林》,創刊號,1947年4月,頁105-127。
  269. 松本政一,〈臺灣林產物之產銷〉,《臺林》,創刊號,1947年4月,頁27-30。
  270. 孫萬枝,〈臺灣的開拓與其土地制度(中)〉,《臺灣省通志館館刊》,第1卷第3號,1948 年12月,頁10-15。
  271. 徐方幹,〈清代臺灣之糖業〉,《臺灣糖業季刊》,第1卷第2期,1948年1月,頁219-230。
  272. 龔積芝,〈臺灣的工業化〉,《現代週刊》,第2 卷第11 期,1946 年9 月3 日,頁168-170。
  273. 本社,〈日月潭山〉,《臺灣之聲》,第2卷第2期,1947年2月,頁24。
  274. 任恕生,〈臺灣茶業經營的過去現在與將來〉,《臺灣農林月刊》,第3卷第5期,1949年5月,頁,頁1-6。
  275. 邱賢進,〈臺灣製藥界之展望〉,《臺灣藥界》,創刊號,1948年1月,頁25。
  276. 胡元璋,〈臺灣統計事業〉,《臺灣統計通訊》,第1卷第2期,1947年4月,頁2-6。
  277. 海東洪棄父著,〈臺灣戰紀(二續)〉,《圖書月刊》,第1卷第3期,1946年10月,頁21-22。
  278. 本社,〈和北投比美的草山溫泉〉,《臺灣之聲》,第1卷第7期,1947年1月,頁22。
  279. 卓,〈遊珊瑚潭〉,《臺糖通訊》,第1卷第22期,1947年12月1日,頁33。
  280. 孫延綏,〈台灣樟腦事業復舊─問題初步之探討〉,《林產月刊》,第6卷第2期,1949年6月,頁1-7。
  281. 張雪門、鄭騰輝,〈兒童健康夏令營教導工作實施概況〉,《臺灣新社會月刊》,第1 卷第8 期,1948 年9 月,頁6-16。
  282. 湯文通,〈臺灣之農業及其研究〉,《臺灣銀行季刊》,第1 卷第3 期,1947年12 月,頁1-19。
  283. 螢雪,〈四重溪遊記〉,《創作月刊》,第1 卷第5/6 期合刊,1948 年8、9 月,頁37。
  284. 亓冠文,〈臺灣移民史略〉,《路工月刊》,新1卷第1期,1949年1月,頁13。
  285. 徐正一,〈臺灣社會事業的回顧與前瞻〉,《臺灣新社會月刊》,第1卷第4期,1948年5月,頁5、12-13。
  286. 葉理中,〈臺灣銀行之史的研究〉,《臺灣銀行季刊》,第1 卷第2 期,1947年9 月,頁1-36。
  287. 臺灣早期西洋美術www.aerc.nhcue.edu.tw/8-0/twart-jp/html/ca-767.htm - 3k。
  288. A. G. Keller 著,本公司技術室譯,〈臺灣之製糖工業〉,《臺糖通訊》,第1卷第6期,1947 年6月21日,頁1-5。
  289. 乃藩,〈臺糖雜識(四)〉,《臺糖通訊》,第1卷第8期,1947年7月11日,頁23。
  290. 山中樵作,周炳鑫特譯,〈臺灣的官撰地方志(三續)〉,《圖書月刊》,第1卷第4期,1946年11月,頁8-9。
  291. 本局技術室,〈臺灣木材工業之過去及現在〉,《林產通訊》,第1卷第3期,1947 年10月1日,頁22-23。
  292. 示乃,〈山窮水複話臺東〉,《臺糖通訊》,第2卷第5期,1948年2月11日,頁26-27。
  293. 黑嬰,〈達邦訪山胞〉,《臺灣新社會月刊》,第1 卷第4 期,1948 年5 月,頁36-37。
  294. 楊選堂,〈臺灣之鳳梨〉,《臺灣銀行季刊》,第2 卷第3 期,1949 年3 月,頁103-122。
  295. 尹雪曼,〈一個臺南人看臺北〉,《民族陣線》,第1卷第2期,1949年12月,頁16-18。
  296. 王白淵,〈臺灣演劇之過去與現在〉,《臺湾文化》,第2卷第3期,1947年3月,頁1-5。
  297. 本社,〈北港朝天宮〉,《臺灣之聲》,第2卷第2期,1947年2月,頁25。
  298. 本社,〈嘉義市〉,《臺灣之聲》,第2卷第5期,1947年5月,頁18-19。
  299. 劉海音著,陳鐓厚修稿,〈海音詩〉,《新風》,創刊號,1945 年11 月,頁14-15。
  300. 編者,〈本刊特稿─臺灣之糖〉,《臺灣統計通訊》,第3 卷第3/4 期合刊,1949 年5 月,頁15-16。
  301. 蔡子錚,〈臺灣鐵道創造史(一)〉,《路工》,第1 卷第4 期,1948 年2 月,頁14-15。
  302. 蔡同楣,〈東行小紀〉,《臺糖通訊》,第1 卷第13 期,1947 年9 月1 日,頁23。
  303. 龍瑛宗,〈臺北的表情〉,《新新》,第2 卷第1 期,1947 年1 月,頁14。
  304. 維基百科─王白淵zh.wikipedia.org/wiki
  305. 于景讓,〈臺灣之米〉,《臺灣銀行季刊》,第2卷第2期,1948年12月,頁1-36。
  306. 王仁禮,〈由植物地理學觀本國與臺灣的關係(續I)〉,第19期,1947年10月15日,頁143-145。
  307. 王白淵,〈我的回憶錄(一)〉,《政經報》,第1卷第2號,1945年11月1日,頁17-18。
  308. 包伯度,〈臺灣糖業與臺灣經濟〉,《臺糖通訊》,第1卷第14期,1947年9月11日,頁1-5。
  309. 本社,〈阿里山〉,《臺灣之聲》,第2卷第2期,1947年2月,頁25。
  310. 本社,〈新生的生產都市─屏東〉,《臺灣公論》,第1卷第14期,1946年8月,頁24-25。
  311. 洪槱,〈關於「臺灣戰紀」〉,《圖書月刊》,第1卷第2期,1946年9月,頁18。
  312. 孫承謨,〈高雄廠一瞥〉,《臺紙通訊》,第1卷第2期,1947年9月,頁1-4。
  313. 葉理中,〈臺灣經濟在中國〉,《臺灣銀行季刊》,創刊號,1947 年6 月,頁125-136。
  314. 繼福,〈日人開發台灣的回顧─後藤新平的砂糖政策〉,《新臺灣》,第3期,1946 年4 月1 日,頁10-11。
  315. 蘅溪,〈日本統制期間之台灣民族運動〉,《新臺灣》,第2 期,1946 年2月28 日,頁2-3。
  316. 河野信治著,陳西流譯,〈井上馨.益田孝與臺灣糖業〉,《臺糖通訊》,第3卷第1期,1948年7月1日,頁17-19。
  317. 金關丈夫、國分直一,〈關於最近踏查之新竹縣及臺北縣之海邊遺跡〉,《臺湾文化》,頁35-40。
  318. 陳紹馨,〈臺灣死亡現象之社會學的考察(五)〉,《台湾文化》,第2 卷第9期,1947 年12 月,頁18-21。
  319. 楊逵,〈紀念林幼春先生.賴和先生台湾新文學二開拓者〉,《文化交流》,第1 輯,1947 年1 月,頁18-28。
  320. 佐野宗一,〈澎湖島之林業〉,《臺林》,創刊號,1947年4月,頁30-32。
  321. 陳培元,〈榮村和春日村─一個沒有主子的大農場〉,《臺灣新社會月刊》,第1 卷第2 期,1948 年3 月,頁30-31。
  322. 甦甡,〈「內地」與「內地人」〉,《新新》,第2 卷第1 期,1947 年1 月,頁25。
  323. 黃克正,〈民族と政治〉,《新新》,第7 期,1946 年10 月,頁9。
  324. 葆萼,〈臺灣茶葉概況〉,《臺湾月刊》,創刊號,1946 年10 月,頁32-45。
  325. 劉仕渠,〈士林廠過去與現在〉,頁5-12。
  326. 王桐齡,〈臺灣開發史略─附鄭延平父子略傳(第二回)〉,第2期,1946年2月28日,頁2-3。
  327. 王桐齡,〈臺灣開發史略─附鄭延平父子略傳〉,《新臺灣》,創刊號,1946年2月15日,頁3-4。
  328. 耕農,〈臺灣關係文獻(續)〉,《臺湾月刊》,第6 期,1947 年4 月,頁94-98。
  329. 陳菊仙,〈曇花一現的臺灣民黨〉,《臺湾省通志館館刊》,第1 卷第2 號,1948年11 月,頁4-6。
  330. 陳漢光,〈臺灣民主國的無名英雄〉,《太平洋新聞雜誌》,試刊號,1948 年12月8 日,頁14。
  331. 楊添財,〈阿里山漫談─九秋見學旅行記〉,《路工》,第1 卷第3 期,1948年1 月,頁34。
  332. H. Y. T.,〈熱研介紹〉,《臺灣藥界》,第2卷第3號,1949年6月,頁30-31。
  333. 林朝卿,〈臺灣土地開拓史〉,《臺灣農業:農林綜合輔導月刊》,第1/2期,1948年2月,頁7-8。
  334. 林朝卿,〈臺灣之土地制度〉,《臺灣農業:農林綜合輔導月刊》,第2卷紀念號,1948年5月,頁7-11。
  335. 胡煥奇,〈臺灣之木材〉,《臺灣銀行季刊》,第2卷第3期,1949年3月,頁89-102。
  336. 徐超材,〈遠足烏山頭〉,《臺紙通訊》,第1卷第5期,1947年12月,頁58。
  337. 海東洪棄父著,〈臺灣戰紀〉,《圖書月刊》,創刊號,1946年8月,頁19-22。
  338. 耕農,〈臺灣關係文獻〉,《臺湾月刊》,創刊號,1946 年10 月,頁59-62。
  339. 高良佐,〈四十六年前國父蒞臺記〉,《現代週刊》,第1 卷第5/6 期,1945 年1月28 日,頁7-10。
  340. 陳西流,〈臺灣糖業發展簡史〉,《臺灣糖業季刊》,創刊號,1947 年10 月,頁222-232。
  341. 雲瑛,〈臺灣大學一瞥〉,《現代週刊》,第2 卷第6 期,1946 年5 月28 日,頁93。
  342. 乃藩,〈臺糖雜識(六)〉,《臺糖通訊》,第1卷第10期,1947年8月1日,頁24。
  343. 石遇良,〈恆春之遊〉,《臺糖通訊》,第2卷第3期,1948年1月21日,頁32。
  344. 石錫純,〈米作與糖業─農業政策的一考察(一)〉,《政經報》,第1卷第4號,1945年12月10 日,頁8-9。
  345. 張我軍,〈臺灣之茶〉,《臺灣銀行季刊》,第2 卷第3 期,1949 年3 月,頁71-88。
  346. 湯之屏,〈阿里山視察隨記〉,《林產通訊》,第2 卷第2 期,1948 年1 月16日,頁34-36。
  347. 該單位,〈臺灣工礦股份有限公司鋼鐵機械分公司概況〉,《臺灣銀行季刊》,第1 卷第3 期,1947 年12 月,頁153-157。
  348. 編者,〈車路墘糖廠〉,《臺糖通訊》,第1 卷第4 期,1947 年6 月1 日,頁15-19。
  349. 王白淵,〈我的回憶錄(二)〉,《政經報》,第1卷第3號,1945年11月25日,頁21-22。
  350. 王求定,〈臺灣鑛冶事業之研究〉,《臺灣鑛業》,第1卷第2號,1949年7月,頁3。
  351. 吳濁流,〈臺灣愛愛院訪問記〉,《臺灣新社會月刊》,第1卷第2期,1948年3月,頁36-37。
  352. 沈雲龍,〈臺灣行政制度之檢討〉,《臺湾月刊》,創刊號,1946年10月,頁2-11。
  353. 金關丈夫、國分直一,〈關於臺灣先史遺跡散布圖〉,《臺湾文化》,頁41-43。
  354. 張勁節,〈日人時代考試的回憶〉,《臺灣學生》,第1 卷第2 輯,1947 年7月,頁88。
  355. 樓憲,〈臺灣歷史的光榮─我憶臺灣義勇總隊〉,《新知識》,第1 期,1946年8 月,頁9。
  356. 歐陽予倩,〈關於「鄭成功」的演出〉,《正氣月刊》,第1 卷第4 期,1947 年1月,頁50。
  357. 懷遠,〈「鄭成功」劇中人物誌〉,《臺湾月刊》,第3/4 期合刊,1947 年1 月,頁111-114。
  358. 韻,〈臺灣婚俗〉,《臺灣之聲》,第2 卷第7 期,1947 年7 月,頁16-18。
  359. 王仁禮,〈由植物地理學觀本國與臺灣的關係〉,《臺灣省林業試驗所通訊》,第18期,1947年9月30日,頁137-140。
  360. 本社,〈淡水風光〉,《臺灣之聲》,第1卷第7期,1947年1月,頁22、28。
  361. 本社,〈臺灣省立工學院概況〉,《臺湾省立工學院院刊》,第1卷第3期,1947年6月,頁61-64。
  362. 林詩,〈赤嵌城訪古〉,《臺灣新社會月刊》,創刊號,1948年2月,頁48。
  363. 林鶯,〈鵝鑾鼻的輪廓畫〉,《創作月刊》,第1卷第3/4期合刊,1948年7月,頁38-39。
  364. 河野信治著,陳西流譯,〈鈴木藤三郎與臺灣糖業〉,《臺糖通訊》,第2卷第12期,1948年4 月21日,頁23-25。
  365. 彬彬,〈光復前後的臺灣中等教育〉,《臺湾月刊》,創刊號,1946 年10 月,頁20-25。
  366. 臺灣省文獻委員會,〈臺灣文獻期刊各期目錄〉,《臺灣文獻》,第39 卷第2 期,1988 年6 月,頁199-241。
  367. 維基百科─洪炎秋zh.wikipedia.org/wiki。
  368. 文昶,〈介紹一段珍貴的文獻─甲午中日戰後台灣抗日自主之文牘(一)〉,《新臺灣》,第3期,1946年4月1日,頁11。
  369. 本社,〈彰化市〉,《臺灣之聲》,第2卷第5期,1947年5月,頁17-18。
  370. 吳承燕,〈臺灣地名及行政區域沿革〉,《臺灣省通志館館刊》,第1卷第2期,1948年11月,頁16-18。
  371. 河野信治著,陳西流譯,〈山田熙與臺灣糖業(下)〉,《臺糖通訊》,第2卷第10期,1948 年4月1日,頁29-33。
  372. 國分直一,〈關於紅頭嶼的埋葬樣式〉(“Note on the Burial Customs in the Botel Tobago Island”),《臺湾文化》,第5 卷第1 期,1949 年7 月,頁45-54。
  373. 張乃旦,〈臺灣是我們的─臺灣史話之一〉,《正氣半月刊》,第1 卷第5 期,1946 年7 月1 日,頁14-17。
  374. 郭廷以,〈臺灣與近代中國〉,《臺湾文化》,第3 卷第2 期,1948 年2 月,頁1-6。
  375. 蕪,〈臺北廠參觀記〉,《臺紙通訊》,第1 卷第2 期,1947 年9 月,頁47-49。
  376. 賴和,〈獄中日記(一)〉,《政經報》,第1 卷第2 號,1945 年11 月1 日,頁11-16。
  377. 李純青,〈中國政治與臺灣〉,《臺灣評論》,創刊號,1946年7月,頁4-5。
  378. 沈雲龍,〈臺灣國際關係史略〉,《臺湾月刊》,第3/4期,1947年1月,頁70-75。
  379. 查復生,〈臺灣之煤〉,《臺灣銀行季刊》,第2卷第2期,1948年12月,頁57-70
  380. 楊雲萍,〈鄭成功之沒〉,《臺湾文化》,第5 卷第1 期,1949 年7 月,頁15-27。
  381. 戴炎輝,〈五十年來的臺灣法制〉,《台湾文化》,第5 卷第1 期,1949 年7月,頁1-13。
  382. 朱点人,〈賴和先生為我而死嗎─讀「獄中日記」〉,《南方週報》,第3期,1948年3月,頁10、12。
  383. 西流,〈暢遊臺中〉,《臺糖通訊》,第2卷第3期,1948年1月21日,頁28-31。
  384. 辛聰明,〈臺灣的樟腦業〉,《臺灣月刊》,第5期,1947年2月,頁63-67。
  385. 徐敘賢,〈本省實施國民教育的重點〉,《教育月刊》,第1卷第4期,1946年10月,頁7-10。
  386. 陳紹馨,〈臺灣死亡現象之社會學的考察(三)〉,《台湾文化》,第2 卷第7期,1947 年10 月,頁15-20。
  387. 景平,〈臺灣省圖書館一瞥〉,《現代週刊》,第2 卷第9 期,1946 年8 月14 日,頁139。
  388. 游彌堅,〈臺灣新文化運動的意義〉,《臺湾文化》,第2 卷第4 期,1947 年7月,頁1。
  389. 程其恆,〈高雄港的過去與現在〉,《通運通訊月刊》,第2 卷第4 期,1948年10 月,頁4-5。
  390. 網珊,〈臺灣工業之特徵〉,《臺灣銀行季刊》,創刊號,1947 年6 月,頁87-110。
  391. 蔡挺中,〈日本初期對臺交涉經過〉,《臺灣學生》,第1 卷第3 期,1947 年7 月,頁15-16。
  392. 賴和,〈獄中日記(四)〉,《政經報》,第1 卷第5 號,1945 年12 月25 日,頁16-17。
  393. 關凱圖,〈臺灣窰業公司之紅磚事業概況〉,《臺灣營造界》,第3 號,1947年7 月,頁28-29。
  394. 吳祖坪,〈臺中廠概況〉,《臺紙通訊》,創刊號,1947年4月,頁8。
  395. 宋斐如,〈民族主義在台灣〉,《政經報》,第1卷第4號,1945年12月10日,頁3-4。
  396. 李季谷,〈臺灣的歷史教育〉,《現代週刊》,第2卷第7/8期,1946年7月20日,頁115-116。
  397. 岩生成一,〈華夷變態〉,《臺湾文化》,第1卷第3期,1946年12月,頁17。
  398. 楊基振,〈臺灣交通事業概況〉,《路工》,第1 卷第12 期,1948 年10 月,頁12-24。
  399. 沈雲龍,〈臺灣國際關係史略(續)〉,《臺湾月刊》,第5 期,1947年2月,頁41-48。
  400. 壺天,〈中國革命紀要〉,《新風》,創刊號,1945 年11 月,頁10-12。
  401. 黃德福,〈臺灣的官撰縣廳志(續完)〉,《圖書月刊》,第2 卷第7 期,1947 年7 月,頁4-5。
  402. 賴翔雲,〈臺灣農業統計〉,《臺灣省通志館館刊》,創刊號,1948 年10 月,頁41-47.
  403. 謝國城,〈臺灣貨幣考(上)─日本領臺以前的臺灣幣制〉,《臺灣省通志館館刊》,第1 卷第2 號,1948 年11 月,頁10-14。
  404. 文昶,〈介紹一段珍貴的文獻─甲午中日戰後台灣抗日自主之文牘(二)〉,第4期,頁12。
  405. 呂訴上,〈皮猴戲的沿革與臺灣〉,《臺湾文化》,第3卷第7期,1948年9月,頁19-21、32。
  406. 劉晉鈺,〈臺灣電力的來源(下)〉,《臺灣之聲》,第1 卷第3 期,1946 年8月,頁9。
  407. 杜聰明,〈臺灣樟腦樟腦油之生產及利用〉,《臺灣科學》,第2卷第1號,1948年3月,頁1-10。
  408. 游彌堅,〈臺灣人應該重新認識臺灣〉,《現代週刊》,第1 卷第4 期,1946年1 月1 日,頁21-22。
  409. 管驗之,〈六十年來臺灣工礦事業的發展〉,《路工月刊》,新2 卷第4 期,1949年10 月,頁11-14。
  410. 編輯室,《臺灣銀行季刊》,第2 卷第4 期,1949 年6 月。
  411. 鄭明東,〈臺省學生視線下的中日兩國教師〉,《台灣教育》,第1 卷4 月號,1948 年4 月,頁22-23。
  412. 盧守耕,〈臺灣之糖業及其研究〉,《臺灣銀行季刊》,第1 卷第4 期,1948年3 月,頁1-23。
  413. 片岡巖、陳金田譯、馮作民譯(1981)。臺灣風俗誌。臺北:大立出版社。
  414. 伊能嘉矩、楊南郡譯註(1997)。平埔族調查旅行─伊能嘉矩“台灣通信”選集。臺北:遠流出版公司。
  415. 何力友(2006)。戰後初期臺灣國民學校教科書初探─以國家圖書館編《臺灣光復初期出版品書目(1945-1949)》為例。國家圖書館館訊,95(4),16-21。
  416. 何義麟(2007)。戰後初期臺灣之雜誌創刊熱潮。全國新書資訊月刊,105,18-22。
  417. 吳密察(1994)。臺灣史的成立及其課題。當代,100,78-97。
  418. 吳密察(2006)。「歷史」的出現:臺灣史學史素描。當代,224,32-49。
  419. 周婉窈(2003)。「世代」概念和日本殖民統治時期臺灣史研究。當代,188,64-77。
  420. 秦賢次(1998)。新知識(覆刻版)。臺北:傳文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421. 莊惠惇(1998)。碩士論文(碩士論文)。中央大學歷史學研究所。
  422. 許雪姬策畫(2004)。臺灣歷史辭典附錄。臺北:遠流出版公司。
  423. 許雪姬策畫(2004)。臺灣歷史辭典。臺北:遠流出版公司。
  424. 陳奇祿(1999)。臺灣土著文化研究。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425. 鳥居龍藏、楊南郡譯註(2000)。探險臺灣─鳥居龍藏的臺灣人類學之旅。臺北:遠流出版公司。
  426. 資料室(1985)。臺北市文獻委員會出版書刊目錄。臺北文獻,直字第73期,274-311。
  427. 鄭政誠(2005)。臺灣大調查:臨時臺灣舊慣調查會之研究。臺北:博揚文化。
  428. 顏綠芬、陳宇珊(2002)。臺灣戰後初期(1945-1960)音樂期刊概述。臺灣歷史學會會訊,15,38-55。
被引用次数
  1. 劉韋廷(2017)。陳奇祿與〈臺灣風土〉副刊—戰後(1948-1955)臺灣本土民俗知識出現與延續。成大歷史學報,52,139-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