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摘要
|
In the late nineteenth century, numerous western missionaries, following the ports opened to trade, came to Formosa to preach. The missionaries came across serious protests or even conflicts when the location they chose to build a church or facilities considered by the local people as blocking the directions of the residence and graves or the Feng-shui dragon veins of the area. This paper tries to investigate, through the books and documents of the missionaries, their attitudes toward Feng-shui taboos and how they coped with the request to ”do as the Romans do.” I wish to demonstrate the disparity or even conflicts between the cultures of foreign religion and folk custom in the late-Qing Taiwan, when religious clashes were often seen.
|
参考文献
|
-
洪健榮(2009)。明末耶穌會士艾儒略對中國傳統堪輿術數的批判。輔仁歷史學報,22,237-267。
連結:
-
洪健榮(2009)。明末艾儒略《職方外紀》中的宣教論述。輔仁歷史學報,24,159-192。
連結:
-
鄭淑蓮(1998)。臺灣教案之試析(1859-1868)。弘光學報,31,245-265。
連結:
-
Moody, Campbell N. The Heathen Heart: An Account of the Reception of the Gospel among the Chinese of Formosa. Edinburgh: Oliphant, Anderson & Ferrier, 1907.
-
(1971).British Parliamentary Papers: Essays and Consular Commercial Reports, 1877-79.Shannon:Irish University Press.
-
Campbell, William. An Account of Missionary Success in the Island of Formosa. London: Trubner & Co., 1889.
-
Davidson, James W. The Island of Formosa: Past and Present. London/New York: Macmillan & Co., 1903.
-
Campbell, William. Sketch from Formosa. London: Marshall Brothers, 1915.
-
Mackay, George Leslie. From Far Formosa. New York: Fleming H. Revell, 1896.
-
MacLeod, Duncan. The Island Beautiful: the Story of Fifty Years in North Formosa. Toronto: Board of Foreign Missions of the Presbyterian Church in Canada, 1923.
-
Bruun, Ole(2008).An Introduction to Fengshui.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
Carrington, George Williams(1978).Foreigners in Formosa, 1841-1874.San Francisco:Chinese Materials Center.
-
Fernandez, Pablo(ed.),Bautista, Felix B.(trans.),Syquia-Bautista, Lourdes(trans.)(1994).One Hundred Years of Dominican Apostolate in Formosa, 1859-1958.Taipei:SMC Publishing Inc..
-
Gernet, Jacques,Lloyd, Janet(Translated)(1985).China and the Christian Impact: A Conflict of Culture.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
于希賢(2010)。風水文化對世界的影響。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
-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編(1977)。教務教案檔。臺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
-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編(1974)。教務教案檔。臺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
-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編(1974)。教務教案檔。臺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
-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編(1975)。教務教案檔。臺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
-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編(1962)。中法越南交涉檔。臺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
-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編(1976)。教務教案檔。臺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
-
巴克禮(2005)。巴克禮作品集。臺南:教會公報出版社。
-
必麒麟、陳逸君譯述(2010)。歷險福爾摩沙。臺北:前衛出版社。
-
甘為霖、阮宗興譯校注(2004)。臺南教士會議事錄。臺南:教會公報出版社。
-
甘為霖、林弘宣譯(2009)。素描福爾摩沙。臺北:前衛出版社。
-
甘為霖、陳復國譯(2007)。臺灣佈教之成功。臺南:教會公報出版社。
-
白尚德、鄭順德譯(1999)。十九世紀歐洲人在臺灣。臺北:南天書局。
-
江傳德編纂(2008)。天主教在臺灣。臺南:聞道出版社。
-
何培夫編(1999)。臺灣地區現存碑碣圖誌 補遺篇。臺北:國立中央圖書館臺灣分館。
-
利瑪竇、金尼閣、何高濟譯(1983)。利瑪竇中國札記。北京:中華書局。
-
吳德功(1959)。戴案紀略。臺北:臺灣銀行。
-
吳學明(1999)。臺灣基督長老教會入臺初期的一個文化面相─「靠番仔勢」。國立臺南師範大學鄉土文化研究所學報,1,101-130。
-
呂理政(1990)。聚落、廟宇與民宅厭勝物。臺灣風物,40(3),81-112。
-
呂實強(1985)。中國官紳反教的原因(1860-1874)。臺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
-
李明輝編、黃俊傑編、黎漢基編(2004)。李春生著作集。臺北:南天書局。
-
周榮杰(1987)。臺灣民間信仰中的厭勝物。高雄文獻,28、29,51-91。
-
林文慧(1989)。清季福建教案之研究。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
林金水(1983)。利瑪竇在中國的活動與影響。歷史研究,1983(1),25-36。
-
洪伯祺(2005)。宣教學者梅監務。臺南:教會公報出版社。
-
洪健榮(2000)。當「礦脈」遇上「龍脈」:清季北臺雞籠煤務史上的風水論述。臺灣風物,50(3),15-68。
-
洪健榮(2010)。清季淡水開港後西教傳佈與傳統風水民俗的衝突。臺北文獻,直字第 172 期,43-68。
-
洪健榮(2001)。當「礦脈」遇上「龍脈」:清季北臺雞籠煤務史上的風水論述。臺灣風物,50(4),155-188。
-
洪健榮(2003)。博士論文(博士論文)。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
-
徐善繼、徐善述(1986)。地理人子須知。臺北:武陵出版社。
-
馬偕、林昌華譯(2012)。馬偕日記。臺北:玉山社。
-
馬偕、林晚生譯(2007)。福爾摩沙紀事:馬偕臺灣回憶錄。臺北:前衛出版社。
-
高衡士(1997)。相宅經纂。南京:江蘇廣陵古籍刻印社。
-
高燦榮(1994)。淡水馬偕系列建築的地方風格。臺北:臺北縣立文化中心。
-
張妙娟(2005)。開啟心眼:《臺灣府城教會報》與長老教會的基督徒教育。臺南:人光出版社。
-
淡新檔案註出版編輯委員會編(1995)。淡新檔案.第一編 行政。臺北:國立臺灣大學圖書館。
-
莊吉發(2004)。清代臺灣基督教的教堂分佈及其活動。清史論集,臺北:
-
莊雅仲(1993)。裨海紀遊:徘徊於自我與異己之間。新史學,4(3),59-79。
-
郭雙林(1994)。論晚清思想界對風水的批判。史學月刊,1994(3),43-51。
-
郭雙林(2000)。西潮激盪下的晚清地理學。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
陳壬癸(1982)。馬偕博士與臺灣。臺灣文獻,33(2),111-119。
-
陳俊宏(2000)。重新發現馬偕傳。臺北:前衛出版社。
-
陳梅卿(1995)。清末英國長老教會在臺之教區。臺灣史料研究,6,53-68。
-
麥高溫、朱濤譯、倪靜譯(1998)。中國人生活的明與暗。北京:時事出版社。
-
曾德昭、何高濟譯(1998)。大中國志。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
渡邊欣雄(2001)。風水の社會人類學─中國とその周邊比較。東京:風響社。
-
覃瑞南(2004)。風水鎮物在臺灣地區民宅施作的研究。臺南女院學報,23(1),267-286。
-
黃一農(1991)。擇日之爭與「康熙曆獄」。清華學報,新 21(2),247-280。
-
黃一農(1996)。從湯若望所編民曆試析清初中歐文化的衝突與妥協。清華學報,新 26(2),189-220。
-
黃一農(1991)。耶穌會士對中國傳統星占術數的態度。九州學刊,4(3),5-23。
-
黃嘉謨(1961)。甲午戰前之臺灣煤務。臺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
-
黃德寬譯(1991)。天主教在臺開教記。臺北:光啟出版社。
-
臺南長老大會(2003)。南部大會議事錄。臺南:教會公報出版社。
-
臺南長老大會(2003)。南部大會議事錄。臺南:教會公報出版社。
-
臺灣教會公報社編(2006)。使信全覽。臺南:教會公報出版社。
-
臺灣教會公報社編(2004)。臺灣教會公報全覽。臺南:教會公報出版社。
-
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編(1968)。清季申報臺灣紀事輯錄。臺北:臺灣銀行。
-
劉謙、謝昌註(1995)。地理囊金集註。臺北:武陵出版公司。
-
蔡青筠(1964)。戴案紀略。臺北:臺灣銀行。
-
蔡蔚群(2000)。教案:清季臺灣的傳教與外交。臺北:博揚文化事業公司。
-
蔡蔚群(2000)。建省以前臺灣北部的教案(1872-1885)。臺北文獻,直字 134,231-256。
-
蔡蔚群(2000)。建省以前臺灣北部的教案(1872-1885)。臺北文獻,直字 133,171-210。
-
鄭連明(1984)。臺灣基督長老教會百年史。臺南:臺灣教會公報社。
-
箬冠道人(1999)。八宅明鏡。臺北:武陵出版公司。
-
盧明德(1981)。安平古聚落所見獸牌及其造形之研究。實踐學報,12,243-299。
-
寶鋆纂(1971)。同治朝籌辦夷務始末。臺北:文海出版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