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從社會批判與心理轉化論《聊齋誌異》“形變”之核心價值

并列篇名

Discussion on the Nuclear Value of Transformation in Fox Goddess in Adults from Social Criticism and Mental Convertibility

DOI

10.29712/THR.200809.0006

作者

黃麗卿(Li-Ching Huang)

关键词

蒲松齡 ; 聊齋誌異 ; 社會批判 ; 心理轉化 ; 世情如鬼 ; Pu ; Song-ling ; Fox Goddess in Adults ; social criticism ; mental convertibility

期刊名称

淡江史學

卷期/出版年月

19期(2008 / 09 / 01)

页次

153 - 170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蒲松齡(1640~1715)在〈聊齋自誌〉自稱其書為「孤憤」之作,然而一般研究中,大抵並未觸及「超越」批判所形成的「轉化」功能,這是創作中重要的昇華作用。從書中對「世情如鬼」、「人不如鬼狐」等批判,卻藉由異類相助、死而復生、變為動物、離魂等種種「形變」情節,大抵能轉化困境,並非只是「孤憤」的批判而已。 值得探究的是,其中藉由小說人物所轉化的核心價值,試圖來回應官場、科舉、人倫、風俗等現實社會種種的困境,進而要側重的是,唯有喚醒人的「真性情」,才能真正化解現實環境中的種種弊端,如扭曲、慘刻與沉墮等問題,如果小我的情性心失去了,那麼大我的道德禮法等就變成了假象,因此,從他對「情」的深切體悟,在文本中之闡釋甚為豐富,特別提出真性情之可貴,由此可見,《聊齋》在批判社會的同時,也透露了轉化生命的契機,即使人回歸「至情至性」的生命之中。 準此,本文從《聊齋》中「世情如鬼」、「人不如鬼狐」與「情之至者,鬼神可通」等辯證,期能將其不變的價值核心彰顯出來。

英文摘要

According to Pu, Song-ling (1640~1715), Fox Goddess in Adults is a work with solitude and anger. In this classical work, with deep awareness of true temper, Pu tried to dispel and criticize all kinds of social malady by devising many characters who had true tempers. At this rate, he advanced the value of true temper. In this paper, I'd like to present the emotions of acquaintance as well as sympathy through the dialectic of its oracles to see the turning points of transformed life. That is to make people back to absolute temperament and the possible key that Pu replied and dispelled social predicaments.

主题分类 人文學 > 歷史學
参考文献
  1. (1986)。朱子語類。北京:中華書局。
  2. 王平(2001)。二十世紀《聊齋誌異》研究述評。文學遺產,2001(3)
  3. 王邦雄(2004)。中國哲學論集。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4. 王陽明(1978)。王陽明全集.卷二十六.大學問。台北:河洛。
  5. 李漁、紫珍道人評(1992)。李漁全集。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
  6. 周曉琳(2004)。「浮白載筆,僅成孤憤之書」—蒲松齡「孤憤」心態新探。聊齋誌異研究,2004(1),13。
  7. 張友鶴輯校(1991)。聊齋誌異。臺北:里仁書局。
  8. 張友鶴輯校(1991)。聊齋誌異。臺北:里仁書局。
  9. 張友鶴輯校(1991)。聊齋誌異。臺北:里仁書局。
  10. 張友鶴輯校(1991)。聊齋誌異。臺北:里仁書局。
  11. 張友鶴輯校(1991)。聊齋誌異。臺北:里仁書局。
  12. 張友鶴輯校(1991)。聊齋誌異。臺北:里仁書局。
  13. 張友鶴輯校(1991)。聊齋誌異。臺北:里仁書局。
  14. 張友鶴輯校(1991)。聊齋誌異。臺北:里仁書局。
  15. 張友鶴輯校(1991)。聊齋誌異。臺北:里仁書局。
  16. 張友鶴輯校(1991)。聊齋誌異。臺北:里仁書局。
  17. 盛偉編(1998)。蒲松齡全集.聊齋文集。上海:學林出版社。
  18. 盛偉編(1998)。蒲松齡全集.聊齋詩集。上海:學林出版社。
  19. 盛偉編(1998)。蒲松齡全集。上海:學林出版社。
  20. 陳確(1984)。陳確集。臺北:漢京文化公司。
  21. 湯顯祖(1986)。牡丹亭.題詞。臺北:里仁書局。
  22. 馮夢龍編(1998)。情史。浙江:浙江古籍出版社。
  23. 馮夢龍編(1998)。情史。浙江:浙江古籍出版社。
  24. 黃麗卿(2006)。博士論文(博士論文)。淡江大學中國文學系。
  25. 蒲松齡、趙蔚芝箋注(1996)。聊齋詩集箋注。山東:山東大學出版社。
  26. 趙建業(2004)。《聊齋誌異》的藝術美。蒲松齡研究,2004(1),40-42。
  27. 樂蘅軍(1984)。古典小說散論。臺北:純文學出版社。
  28. 魯迅(1999)。中國小說史略。香港:三聯書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