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淡水企業家施坤山其人其事

并列篇名

Kun Shan Shi-The Tale of the Entrepreneur in Dan Shui

DOI

10.29712/THR.200809.0010

作者

周宗賢(Tsung-Hsien Chou)

关键词

淡水 ; 施坤山 ; 施合發 ; 大觀丸 ; 製材 ; Dan Shui ; Kun Shan Shi ; He Fa Shi ; Tai Kann Maru ; lumber

期刊名称

淡江史學

卷期/出版年月

19期(2008 / 09 / 01)

页次

291 - 304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淡水原就具備經商貿易約好條件,尤其從1860年對外開港之後,更成為全台灣最重要的港埠,盛況空前直到日治初期,各種行商林立,成功的商人不少,其中以木材商施坤山及其所創建的施合發商行最具特色。施氏如何以其過人的智慧、魄力與人和將一家小型木材行經營成全台數一數二的大木材商,其興衰的過程不但精彩,且與淡水的歷史發展頗具關係。

英文摘要

Dan Shui has been seen as a great conditioned trading commercial center, which rained into the most important harbor since the carry out of exportation in 1860 in Taiwan, Then multiple commercial firms were formed by successful merchandisers during the exceptional occasion in the early Japanese ruling period. The famous lumberman Kun Shan Shi (施坤山), who was one of those thriving business house owners, had been known for managing the most characteristic commercial firm. Sin had showed his social maneuvering with overwhelming wisdom and resolution to manage the first-rank timber store. The process of rise and decline not only was splendid, but also was reverent to the development in Taiwan history.

主题分类 人文學 > 歷史學
参考文献
  1. 《聯合報》,1953年12月8日。
  2. (1954)。自由中國實業名人傳。臺北:中國實業。
  3. 淡水尋常高等小學校刊《我等,鄉土》(臺北,昭和7年1月),頁16。周明德先生提供。
  4. 臺灣省文獻委員會《臺灣總督府公文類纂(中譯本)—第四輯》明治28年,乙種永久,第十三卷。
  5. 《聯合報》,1953年8月26日。
  6. 《聯合報》,1953年12月9日,臺中地方法院判決書。
  7. 淡水戶政事務所〈施坤山戶籍謄本〉。(附影本)
  8. 林進發《臺灣人物評》(臺北 : 赤陽社,昭和9年9月),頁109~110。
  9. (2002)。臺灣的古地圖。臺北:遠足文化。
  10. 臺灣經濟研究會《臺灣會社年鑑》(臺北,昭和10年(1935年)),頁224。
  11. (1958)。臺灣風物,8(1、2),9。
  12. 《諸羅縣志》,卷之一封域志
  13. 《諸羅縣志》,卷之二規制志
  14. 白惇仁(1989)。淡水鎮志。淡水鎮公所。
  15. 江樹生譯註(2003)。熱蘭遮城日誌。臺南市政府。
  16. 杜聰明(1982)。回憶錄。臺北市:杜聰明博士獎學金基金會。
  17. 周明德口述(1999)。夕陽無限好。臺北:自印出版。
  18. 高賢治編(2002)。大臺北古契字集。臺北市文獻會。
  19. 張建隆(1996)。尋找老淡水。臺北縣立文化中心。
  20. 張燮(1979)。東西洋考。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21. 淡水郡役所(1985)。淡水郡管內要覽。臺北:成文出版社。
被引用次数
  1. (2022)。「建設新臺灣」:黃維炎與戰後臺灣的林業接收。臺灣史研究,29(3),149-199。
  2. (2024)。從檔案資料看臺鐵淡水線之側線沿革與發展。檔案半年刊,23(1),46-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