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由淡水至艋舺:清代臺灣北部水師的設置與轉變

并列篇名

From Tamsui to Bangkah: The Establishment and Transition of Taiwan's Northern Navy in Qing Dynasty

DOI

10.29712/THR.201109.0007

作者

周宗賢(Tsung-Hsien Chou);李其霖(Chi-Lin Lee)

关键词

清代 ; 臺灣 ; 淡水 ; 艋舺 ; 水師 ; Qing Dynasty ; Taiwan ; Tamsui ; Bangkah ; Navy

期刊名称

淡江史學

卷期/出版年月

23期(2011 / 09 / 01)

页次

141 - 160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清朝領有臺灣之後,水師防務的設置主要以安平及澎湖為主,初期,臺灣北部地區並未設置水師。海盜鄭盡心事件之後,於淡水設置水師營,但布署的人力及戰船數量有限。乾隆以降,臺灣北部的發展快速,人口聚集重心已由淡水轉往臺北盆地。為加強治安之維護,此時水師的駐防重心亦轉往艋舺(Bangkah),但清廷並未忽略淡水的重要性,相關水師設備並未減少。嘉慶十年(1805),海盜蔡牽劫掠淡水,清政府為加強防務,增強了周邊的軍事設施。同時間為因應臺灣北部開發,除了水師防務增強之外,陸路防務亦隨之擴編。但陸防的擴編並不影響海防之發展,反而形成海陸並重之勢。

英文摘要

After Qing dominated Taiwan,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Navy was mainly located in Anping and Penghu. In the beginning of the period, there was not any naval installation in northern Taiwan. After the incident of the pirate Zheng Jin-xin, the navy was established in Tamsui, but the arrangement was limited.During and after the reigns of the Qianlong emperors, the northern Taiwan developed rapidly, and that caused the transition of the popularity from Tamsui to Taipei. In order to strengthen the public security, the center of the navy transferred to Bangkah. However, the Qing government did not ignore the importance of Tamsui; therefore, the naval equipment there was not decreased.In the year 1805, the pirate Jiaqing plundered Tamsui. To defend against the pirates, the Qing government reinforced the surrounding armed facilities. At the same tim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he northern Taiwan, not only the defense of the navy was reinforced, that of the army was also expanded. The expansion of the army did not impede the development of the navy. In fact, the development of the army and the navy were equally emphasized at that time.

主题分类 人文學 > 歷史學
参考文献
  1. 《康熙朝漢文硃批奏摺》三,閩浙總督范時崇奏為遵旨議復郭王森條陳海防十事摺,康熙五十年三月初四日,頁314-367。
  2. 崑岡,《欽定大清會典事例.光緒朝》,卷550,〈兵部〉9,〈臺灣綠營〉,雍正九年,頁124-2。
  3. 《宮中檔雍正朝奏摺》第16 輯,福建臺灣鎮總兵王郡,奏請添增淡水營官兵以重海疆事,雍正八年八月十日,頁774。
  4. 清國史館編,《皇朝兵志》276 卷(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藏),第248 冊,〈兵志〉6,〈軍器〉4,
  5. 《清實錄.世宗憲皇帝實錄》,卷113,雍正九年十二月,頁505-2。
  6. 《康熙朝漢文硃批奏摺》三,福建巡撫黃秉中奏報親赴廈門出洋搜捕鄭盡心摺,康熙四十九年十二月,頁220-223。
  7. 《清實錄.聖祖仁皇帝實錄》,卷279,康熙五十七年五月,頁732-2-733-1。
  8. 崑岡,《欽定大清會典事例.光緒朝》,卷550,〈兵部〉9,〈臺灣綠營〉,雍正十一年,頁125-1。
  9. 藍鼎元,《平臺紀略》,雍正元年,頁43a-43b。
  10. 《清實錄.高宗純皇帝實錄》,卷742,乾隆三十年八月,頁170-1。
  11. (1993)。福建通志臺灣府。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12. (2008)。臺灣文獻別冊。南投:國史館臺灣文獻館。
  13. 《清實錄.聖祖仁皇帝實錄》,卷245,康熙五十年三月,頁435-2。
  14. 崑岡,《欽定大清會典事例.光緒朝》,卷550,〈兵部〉9,〈臺灣綠營〉,嘉慶十三年,頁125-1。
  15. 《清實錄.聖祖仁皇帝實錄》,卷279,康熙五十七年五月,頁732-2。
  16. 《宮中檔雍正朝奏摺》第17 輯,福建總督高其倬,奏報淡水無庸添兵丁摺,雍正八年十月二十一日,頁94。
  17. 《清實錄.世宗憲皇帝實錄》,卷132,雍正十一年六月,頁709-1。
  18. 《清實錄.聖祖仁皇帝實錄》,卷243,康熙四十九年九月,頁417-2。
  19. 《康熙朝漢文硃批奏摺》三,江南提督師懿德奏報前赴沿海查緝鄭盡心黨夥摺,康熙四十九年十一月,頁161-163。
  20. 丁宗洛(1994)。陳清端公年譜。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21. 丁紹儀(1996)。東瀛識略。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22.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編(1953)。明清史料。臺北:中央研究院。
  23. 尹章義(1999)。臺灣開發史研究。臺北:聯經出版社。
  24. 王世慶(1994)。清代臺灣社會經濟。臺北:聯經出版社。
  25. 王世慶(1998)。淡水河流域河港水運史。臺北:中央研究院中山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所。
  26. 朱興華(1985)。艋舺水師參將署設置始末。臺北文獻,73,173-183。
  27. 佐伯富、鄭樑生譯(1996)。清雍正朝的養廉銀研究。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28. 余文儀(1993)。續修臺灣府志。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29. 李其霖(2009)。博士論文(博士論文)。南投,國立暨南國際大學歷史研究所。
  30. 李其霖(2010)。鴉片戰爭前後臺灣水師布署之轉變。臺灣文獻,61(3),84-88。
  31. 李其霖(2010)。清代臺灣的戰船。海洋文化論集,高雄:
  32. 周凱(1993)。廈門志。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33. 周鍾瑄(1993)。諸羅縣志。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34. 林玉茹。清代臺灣港口的空間結構
  35. 林玉茹(1996)。清代臺灣港口的空間結構。臺北:知書房出版社。
  36. 姜道章(1963)。臺灣淡水之歷史與貿易。臺灣銀行季刊,14(3),260-261。
  37. 姜道章。臺灣淡水之歷史與貿易。臺灣銀行季刊,14(3),263。
  38. 姚瑩(1994)。中復堂選集。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39. 曹永河(1997)。臺灣早期歷史研究。臺北:聯經出版社。
  40. 許雪姬(1987)。清代臺灣的綠營。臺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
  41. 許毓良(2008)。清代台灣軍事社會。北京:九州出版社。
  42. 陳宗仁(2005)。雞籠山與淡水洋:東亞海域與台灣早期史研究(1400-1700)。臺北:聯經出版社。
  43. 陳國棟(2005)。臺灣的山海經驗。臺北:遠流出版社。
  44. 陳培桂(1993)。淡水廳志。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45. 陳培桂(1993)。淡水廳志。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46. 陳培桂(1993)。淡水廳志。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47. 陳漢光(1968)。明代清初北臺武備。臺北文獻,1(4),37-55。
  48. 黃富三(2009)。海、河與臺灣聚落變遷:比較觀點。臺北: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
  49. 黃曾榮(1993)。重修臺灣府志。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50. 劉良壁(1993)。重修福建通志臺灣府。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51. 劉錦藻(2000)。清朝續文獻通考。浙江:浙江古籍出版社。
  52. 蔣師轍(1997)。臺游日記。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53. 盧坤(2005)。廣東海防彙覽。北京:學苑出版社。
  54. 蘇同炳(1974)。海盜蔡牽始末。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被引用次数
  1. 黃宥惟(2023)。鄭盡心事件:康熙四十九年的海賊緝拿與清朝君臣的折衝。故宮學術季刊,40(4),45-90。
  2. 顏亮一(2017)。社會危機與空間重構清代臺北之區域動態。臺灣社會研究季刊,106,89-134。
  3. 袁展聰(2020)。從雄鎮帝國一隅到走入海防困境-清代嘉慶年間的廣東水師。東吳歷史學報,40,81-124。
  4. (2024)。清代嘉道年間淡水砲城興廢與街市發展。臺大歷史學報,73,15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