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戰國時代的發展變遷與疆域圖之研究

并列篇名

Study on the Developing Process and Historical Maps in the Warring States Period

作者

高上雯(Shang-Wen Kao)

关键词

戰國 ; 疆域 ; 地圖 ; 兼併 ; 七雄 ; the Warring States Period ; territory ; historical maps ; annexation ; the seven dominant states

期刊名称

淡江史學

卷期/出版年月

25期(2013 / 09 / 01)

页次

1 - 24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戰國時代列國兼併戰爭頻繁,各國的疆界長期處於經常變動的狀態,然而目前已出版的中國歷史地圖集或先秦史專著,只用一、二幅地圖來呈現戰國時代列國的形勢,並不足以顯示二百年間劇烈的疆域變遷。本文以前人繪製之戰國地圖為基礎,重新勾勒「戰國初年(350 B. C.)」、「馬陵戰後至即墨之戰(341-278 B. C.)」和「秦王政元年(246 B. C.)」三個時期的列國疆域圖。上述三幅地圖顯示小國已經滅國或仍存在的事實,以及大國的擴張或喪失領土,特別是秦國逐步向東擴張的疆域變化,秦王政元年,秦國已經擁有「半天下」的疆域。總言之,戰國時代的地圖應該不只一幅,如此才能清楚地反映出二百年間列國重大的發展過程,以及兼併戰爭所造成的疆域變動。

英文摘要

In Warring States period, the wars to annex others states happened persistently. The states' borders kept varying perennially. However, the already-published Chinese historical maps or the monographs/ academic works of Pre-Qin, using one or two maps merely to exhibit the status amid the Warring States period, are insufficient to show the change of their territories during these two hundred years. This reading passage re-defines the contour of the maps of the states' status in the three periods, the early year of Warring States Period, the period after-MaLing War, and the period before Qin annexing and unifying the states, on a basis of the maps of the Warring States which were drawn before. This map mentioned above shows that the some of small states died out or struggled till the end of this period and some of big states extended or lost their territories while Qin extended its territory east about. Qin had already gained the over half lands from these states in the first year of King Zheng of Qin. Only over more than one map regarding the Warring States periods can reflect the conspicuous process on development and the territory change through the wars causing from annexing in the two hundred year period.

主题分类 人文學 > 歷史學
参考文献
  1. 《後漢書》,卷87,〈西羌傳〉,頁2874。
  2. 《戰國策》,卷80,〈齊一.蘇秦為趙合從說齊宣王〉,頁337。
  3. (1983)。中國歷史地理。台北:中國文化大學出版部。
  4. 《戰國策》,卷19,〈趙一.蘇秦從燕之趙始合從〉,頁638。
  5. 《戰國策》,卷10,〈齊三.國子曰秦破馬服君之師〉頁391。
  6. 《戰國策》,卷3,〈秦一.司馬錯與張儀爭論於秦惠王前〉,頁117,頁119。
  7. 《戰國策》,卷3,〈秦一.蘇秦始將連橫〉,頁78。
  8. 《戰國策》,卷22,〈魏一.魏武侯與諸大夫浮于西河〉,頁781。
  9. 《漢書》,卷1 下,〈高帝紀〉,頁59。
  10. 《戰國策》,卷14,〈楚一.張儀為秦破從連橫〉,頁505,頁504。
  11. 《戰國策》,卷8,〈齊一.秦伐魏〉,頁332。
  12. 《戰國策》,卷3,〈秦一.張儀說秦王〉,頁99。
  13. 《戰國策》,卷30,〈燕二.客謂燕王〉,頁1114。
  14. 《戰國策》,卷6,〈秦四.秦王欲見頓弱〉,頁239。
  15. 宋司馬光(1993)。資治通鑑。台北:世界書局。
  16. 清王夫之(2002)。讀通鑑論。北京:中華書局。
  17. 漢司馬遷(1995)。史記。台北:鼎文書局。
  18. 漢司馬遷(1995)。史記。台北:鼎文書局。
  19. 漢司馬遷(1995)。史記。台北:鼎文書局。
  20. 漢司馬遷(1995)。史記。台北:鼎文書局。
  21. 漢司馬遷(1995)。史記。台北:鼎文書局。
  22. 漢司馬遷(1995)。史記。台北:鼎文書局。
  23. 漢司馬遷(1995)。史記。台北:鼎文書局。
  24. 漢司馬遷(1995)。史記。台北:鼎文書局。
  25. 漢司馬遷(1995)。史記。台北:鼎文書局。
  26. 漢司馬遷(1995)。史記。台北:鼎文書局。
  27. 漢司馬遷(1995)。史記。台北:鼎文書局。
  28. 漢司馬遷(1995)。史記。台北:鼎文書局。
  29. 漢司馬遷(1995)。史記。台北:鼎文書局。
  30. 漢司馬遷(1995)。史記。台北:鼎文書局。
  31. 漢司馬遷(1995)。史記。台北:鼎文書局。
  32. 王仲孚(1995)。先秦的王霸論與大一統論。中國歷史上的分與合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北:
  33. 王先慎(1996)。韓非子集解。北京:中華書局。
  34. 王先謙(1996)。荀子集解。北京:中華書局。
  35. 王明閣(1983)。先秦史。哈爾濱:黑龍江人民出版社。
  36. 王恢(1978)。中國歷史地理。台北:學生書局。
  37. 史念海(1991)。河山集。西安:陜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38. 林劍鳴(1986)。秦史稿。台北:谷風出版社。
  39. 姚秀彥(1990)。先秦史。台北:三民書局。
  40. 高誘注(1996)。呂氏春秋。北京:中華書局。
  41. 張豈之(2002)。先秦史。台北:五南圖書。
  42. 郭沫若編(1996)。中國史稿地圖集。北京:中國地圖出版社。
  43. 陳國生、羅文(1993)。試論地理環境在魏國興衰中的作用。山西大學學報,1993(2),80-81。
  44. 焦循(1996)。孟子正義。北京:中華書局。
  45. 程光裕編、徐聖謨編(1992)。中國歷史地圖。台北:中國文化大學出版部。
  46. 楊寬(1997)。戰國史。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47. 詹子慶(1984)。先秦史。瀋陽:遼寧人民出版社。
  48. 箭內亙編(1973)。中國歷史地圖。台北:三人行出版社。
  49. 黎東方(1995)。先秦史。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50. 翦伯贊(1999)。先秦史。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51. 錢穆(1991)。國史大綱。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52. 譚其驤編(1991)。中國歷史地圖集。台北:曉園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