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曹丕散文風格研究

DOI

10.29445/BDCLFJCU.201010.0006

作者

陳恬儀

关键词

曹丕 ; 曹植 ; 散文 ; 典論 ; 抑丕揚植

期刊名称

輔仁國文學報

卷期/出版年月

31期(2010 / 10 / 01)

页次

121 - 138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曹丕、曹植二兄弟乃建安文學的重要代表,二人在文學史討論中經常被比較,並得出曹丕不如曹植之結論,然而,這些比較多半集中在詩歌部分,而鮮少旁及其它文類。若回溯到建安時期,當時評價曹丕文學成果多集中在論著、賦頌等多種文類的總體表現上,與後代專以詩歌作為關注焦點,實有不同。本文研究曹丕散文之風格,並比對曹植之散文,以突顯其特色,並認為文學史中對曹丕、曹植之地位與評價應擴及各種文類,方為公允。

主题分类 人文學 > 語言學
人文學 > 中國文學
参考文献
  1. 三國魏曹丕、易健賢譯注(1998)。魏文帝集全譯。貴州人民出版社。
  2. 三國魏曹植、趙幼文校注(1984)。曹植集校注。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
  3. 唐李善注(2007)。文選(附考異)。臺北市:藝文印書館股份有限公司。
  4. 清王夫之、戴鴻森點校(1982)。薑齋詩話箋注。臺北市:木鐸出版社。
  5. 清陳祚明評選、李金松點校(2008)。采菽堂古詩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6. 方元珍(2001)。《文心雕龍》論曹丕。逢甲人文社會學報,2,97-123。
  7. 王夫之、張國星點校(2008)。古詩評選。保定市:河北大學出版社。
  8. 王玫(2003)。「抑丕揚植」傾向的形成與演變。廈門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3(4)
  9. 王金凌(1988)。中國文學理論史六朝篇。臺北:華正書局。
  10. 王夢鷗(1987)。傳統文學論衡。臺北:時報出版社。
  11. 王夢鷗(1984)。試論曹丕怎樣發見文氣。古典文學論探索,臺北:
  12. 朱曉海(2004)。讀《文選》之《與朝歌令吳質書》等三篇書後。廣西師範大學(哲學社會科學版),40(1)
  13. 夏傳才校注、唐紹忠校注(1992)。曹丕集校注。鄭州市:中州古籍出版社。
  14. 葛洪(1985)。抱朴子內篇校釋。北京:中華書局。
  15. 熊禮匯(1999)。先唐散文藝術論。北京:學苑出版社。
  16. 劉勰、周振甫注(1984)。文心雕龍注釋。臺北:里仁書局。
  17. 歐陽詢編(1996)。藝文類聚。臺北市:新興書局。
  18. 嚴可鈞輯(1958)。全三國文。北京:中華書局。
  19. 顧農(1999)。魏晉文章新探。北京:中國文聯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