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王國維「有我之境」、「無我之境」之物我關係析論

DOI

10.29445/BDCLFJCU.201010.0007

作者

姜龍翔

关键词

王國維 ; 人間詞話 ; 境界 ; 有我之境 ; 無我之境

期刊名称

輔仁國文學報

卷期/出版年月

31期(2010 / 10 / 01)

页次

139 - 164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王國維《人間詞話》所提出之境界說,一直受到廣泛的討論,其中尤以「有我之境」及「無我之境」的爭議最多。王國維由於受到西方美學思潮的影響,因此,學者討論此二境之區別時,多以叔本華等西方哲人之理論為基礎,但卻也忽視王國維承襲中國傳統詩論情景問題的脈絡。故此文透過以《人間詞話》對兩種境界的定義為基本範圍,再旁及文集中之相關討論,依循情景交融的傳統方向,並結合中西傳統美學、心理學相關理論,探討王國維「有我之境」及「無我之境」在情感與景物的物我雙向交流關係,對創作者的審美情懷、情感交流、創作心境等相關問題進行闡述,並提供無我之境之藝術效果的鑒別方式。

主题分类 人文學 > 語言學
人文學 > 中國文學
参考文献
  1. (1995)。續修四庫全書。上海市:上海古籍出版社。
  2. (1995)。續修四庫全書。上海市:上海古籍出版社。
  3. (1983)。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4. 清郭慶藩(1985)。莊子集釋。北京:中華書局。
  5. 王國維(1979)。海寧王靜安先生遺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6. 王國維(2007)。王國維文集。北京:中國文史出版社。
  7. 王國維、徐調孚校注(2007)。校注人間詞話。臺北:頂淵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8. 朱光潛(2007)。詩論。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9. 朱歧祥(1999)。有無之境─談王國維《人間詞話》的境界。國文天地,173
  10. 佛雛(2000)。王國維詩學研究。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11. 肖鷹(2008)。「有我」與「無我」:自然與理想的結合方式─論王國維「境界」說的詩境構成原理。清華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3(2)
  12. 叔本華(1982)。作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北京:商務印書館。
  13. 周窮、夏述貴(1987)。試論移情作用的兩個層次。貴州大學學報,1987(1)
  14. 馬自毅(2002)。新譯人間詞話。臺北:三民書局。
  15. 馬奇編(1987)。西方美學資料選編。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16. 張少康(1988)。古典文藝美學論稿。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17. 張本楠(1992)。王國維美學思想研究。臺北:文津出版社。
  18. 童慶炳(1994)。中國古代心理詩學與美學。臺北:萬卷樓圖書有限公司。
  19. 楊明照(2000)。增訂文心雕龍校注。北京:中華書局。
  20. 葉嘉瑩。王國維及其文學批評。臺北:明倫出版社。
  21. 歐陽周(2001)。美學新編。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
  22. 龍協濤(2005)。文學閱讀學。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