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道契重玄,智境雙絕-成玄英「重玄」思想的創造詮釋

DOI

10.29445/BDCLFJCU.201010.0003

作者

趙中偉

关键词

成玄英 ; 玄 ; 重玄 ; 創造詮釋 ; 本體詮釋

期刊名称

輔仁國文學報

卷期/出版年月

31期(2010 / 10 / 01)

页次

49 - 77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成玄英的「重玄」說,是唐代道家哲學的一項創新。為了探求老子的「道」,他特別提出「重玄」說,作為體「道」證「道」的依據。即是「道契重玄,智境雙絕」。所謂「重玄」,是指不斷的重複,不停的辯證,無有分別,無有執著的與「無」或「道」契合之精神超越境界。而「重玄」的意義與內涵,則是詮釋的創造化與本體化的結果。我們要問「玄」字為何由本義的繩索,創造與本體詮釋為與「無」或「道」等同的「重玄」境界?也就是其意義的轉換是:繩-幽玄(玄黑、玄妙-冥默無有-「無」或「道」的境界?總之,「重玄」說展現的特點為:一是求道心切,觀一真常不變的絕對本體;二是「重玄」境界,寓含豐富的辯證思維;三提升自我價值,以聖人為最高之目標;四是詮釋變化,從本義到創造及本體意義;五是無限的詮釋,無盡的自我提升。

主题分类 人文學 > 語言學
人文學 > 中國文學
参考文献
  1. 鄔昆如(2003)。中國形上學的三個向度。哲學與文化,345
    連結:
  2. 成中英編(2002)。本體與詮釋。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3. 成玄英(1974)。老子義疏。廣文書局有限公司。
  4. 李翔海編、鄧克武編(2006)。成中英文集‧本體詮釋學。湖北人民出版社。
  5. 沈清松(1991)。物理之後─形上學的發展。牛頓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6. 周雅清(2003)。成玄英思想研究。新文豐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
  7. 柏瑪(1997)。詮釋學。桂冠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8. 段玉裁(1970)。說文解字注。藝文印書館。
  9. 徐中舒編(1988)。甲骨文字典。四川辭書出版社。
  10. 郭象注、成玄英疏(2008)。南華真經注疏。中華書局。
  11. 陳榮華(1998)。葛達瑪詮釋學與中國哲學的詮釋。明文書局。
  12. 傅偉勳(1999)。從創造的詮釋學到大乘佛學。東大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13. 勞思光(2001)。新編中國哲學史。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
  14. 鄔昆如(2004)。形上學。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15. 樓宇烈(1992)。王弼集校釋。華正書局有限公司。
  16. 潘德榮(1999)。詮釋學導論。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
  17. 戴家祥編(1999)。金文大字典。學林出版社。
被引用次数
  1. 姚彥淇(2014)。試析成玄英《莊子疏》中「重玄」、「至論」與「體用」的關係。高雄師大國文學報,20,85-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