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朱熹理學與莊學

DOI

10.29445/BDCLFJCU.201010.0004

作者

王志楣

关键词

朱熹 ; 莊子 ; 理學 ; 道家 ; 理一分殊

期刊名称

輔仁國文學報

卷期/出版年月

31期(2010 / 10 / 01)

页次

79 - 94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以往對朱熹的研究多側重在他的儒家理學範疇,其實,朱熹也熟諳道、佛;其一生從年少起即接觸道家人士與思想,尤其對莊子學說的吸收、改造,更啟發他對理學內容的建構並欲以之抗衡域外傳來之佛學。相對起老子,朱熹較重視、肯定莊學,承認「理學」得名來自莊子。本文即欲探討朱熹理學與莊學交涉的關係及比較,重點放在「理」和「理一分殊」兩項。首先,從其外緣的生平背景與著作中了解朱熹和道家的結緣甚深;復次,就理學的理、天理內容與道家莊子的道、理、天道、天理,一一對照釐析其間聯繫與區別;繼之,對朱熹包含了本體論與本原論的理一分殊概念,掘證其不脫離莊學思想框架並將之嫁接至儒學,同時分析朱、莊間之異同;最後綜論朱熹借用、改造道家老莊思想的優缺點。

主题分类 人文學 > 語言學
人文學 > 中國文學
参考文献
  1. (1981)。二程集。北京:中華書局。
  2. 孔令宏(2006)。宋代理學與道家道教。北京:中華書局。
  3. 方勇(2008)。莊子學史。北京:人民出版社。
  4. 朱熹(1994)。四書章句集注。臺北:大安出版社。
  5. 易重廉(1991)。中國楚辭學史。湖南出版社。
  6. 姜真碩(2001)。朱熹「與道為體」思想的哲學意義。孔子研究,2001(3)
  7. 郭慶藩輯(1974)。莊子集釋。臺北:河洛圖書出版社。
  8. 陳俊民校訂(2000)。朱子文集。臺北:德富文教基金會。
  9. 陳鼓應編、馮達文編(2001)。道家與道教第二屆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道家卷,廣州:
  10. 陳榮捷(2007)。朱子新探索。上海:華東師範大學。
  11. 馮達文。程朱理學與老學。道家文化研究,上海:
  12. 馮達文、郭齊勇(2004)。新編中國哲學史。北京:人民出版社。
  13. 黎靖德編(1986)。朱子語類。臺北:文津出版社。
被引用次数
  1. 齊婉先(2023)。朱熹之《莊子》文本詮釋應用於《四書章句集注》之意義。哲學與文化,50(7),21-47。
  2. 張書豪(2017)。朱熹的諸子學:以「攻異端」與「闢邪說」為脈絡的系譜考察。東吳中文學報,33,55-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