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
論阮元《疇人傳》之科學觀
|
DOI
|
10.29445/BDCLFJCU.201110.0004
|
作者
|
林俞佑
|
关键词
|
阮元 ; 《疇人傳》 ; 科學思想 ; 文化交流
|
期刊名称
|
輔仁國文學報
|
卷期/出版年月
|
33期(2011 / 10 / 01)
|
页次
|
89
-
111
|
内容语文
|
繁體中文
|
中文摘要
|
在中國走向近現代化的歷程中,西方科學思維與中國傳統文化如何展開對話,是學界探討的核心議題。然學界所關心的視角永遠多集中在:明末清初的「西學東漸」與鴉片戰爭之後的「西學植入」時期。本文欲透過分析《疇人傳》的編纂觀念、行文態度,以回應所拋出的問題。藉由阮元及其幕府集團的學術事業,亦可發現當時的文化事業傳播及學術纂寫的研究準則,皆是基於共同概念的熔合點。由《疇人傳》之名,可見該書是一部有關歷代「疇人」的歷史傳記。那麼,這部書又如何反應乾嘉時期的科學思想?又如何反應阮元的科學理念?對於中國科學史的研究來說,《疇人傳》又具有什麼樣的價值和意義?這些自然會成為研究者關注的課題。
|
主题分类
|
人文學 >
語言學
人文學 >
中國文學
|
参考文献
|
-
王萍(1974)。阮元與疇人傳。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4,601-611。
連結:
-
洪萬生(2010)。士族門第如何看待數學。中華科技史學會學刊,15,20-26。
連結:
-
十三經注疏本。
-
百部叢書集成。臺北:藝文印書館。
-
四庫全書。
-
聖祖仁皇帝御製文集,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
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臺北:漢京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
清阮元、清鄧經元點校(2006)。揅經室續集。北京:中華書局。
-
清張廷玉編。明史。臺北:成文書局。
-
清戴震、清趙玉新點校(2006)。戴震文集。北京:中華書局。
-
Eiamn, Benjamin A.、王紅霞譯(2009)。中國近代科學的文化史。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
Eiamn, Benjamin A.、趙剛譯(1997)。從理學到樸學-中華帝國晚期思想與社會變化面面觀。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
-
Keesing, R.、于嘉雲譯、張恭啟譯(1986)。當代文化人類學。臺北:巨流圖書公司。
-
王萍(1984)。清代曆算學的傳承與蛻變。近世中國經世思想研討會論文集,臺北:
-
王爾敏(1995)。中國近代思想史論。臺北:商務印書館。
-
史革新(2007)。清代理學史。廣東:廣東教育出版社。
-
何丙郁、何冠彪(1983)。中國科技史概論。臺北:木鐸出版社。
-
何兆武(2001)。中西文化交流史論。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
-
何炳棣、葛劍雄譯(2000)。明初以降人口及其相關問題。北京:三聯書局。
-
周昌龍(1994)。戴東原哲學與胡適的智識主義。漢學研究,12(1),27-59。
-
帕瑪、嚴平譯(2002)。詮釋學。臺北:桂冠圖書公司。
-
洪萬生(2000)。清代數學家汪萊歷史地位。新史學,11(4),1-16。
-
張立(2005)。杭州詁經精舍的科學教育。浙工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35(5),68-75。
-
張舜徽、張君和選編(1997)。張舜徽學術論著選。武漢:華中師範大學。
-
張壽安(1994)。以禮代理-淩廷堪與清中葉儒學思想之轉變。臺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
-
郭明道(2004)。試論《疇人傳》。蘇州科技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1(3),99-101。
-
趙爾(1995)。清史稿。上海:上海古籍出版。
-
劉師培(1975)。劉申叔先生遺書。臺北:華世出版社。
-
劉德美(1985)。疇人傳研究。歷史學報,13,145-169。
-
羅中琦(2005)。阮元《疇人傳》之科學思想論析。弘光人文社會學報,2,43-62。
|
被引用次数
|
-
蕭敏如(2014)。曆算與儒學的互涵―從阮元《疇人傳》編纂活動論清中期儒學知識體系的變遷。臺大中文學報,47,139-18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