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五四文學語言革新:林語堂散文句組特色評析

并列篇名

Study on May Fourth New Literature Movement: Lin Yu tang's Prose Clauses and Semantic Function

DOI

10.29445/BDCLFJCU.201210.0009

作者

黃麗容(Li-Rong Huang)

关键词

句組 ; 連詞 ; 語法 ; 林語堂 ; 散文

期刊名称

輔仁國文學報

卷期/出版年月

35期(2012 / 10 / 01)

页次

191 - 214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五四新文學運動鼓勵許多作家以白話書寫;但傳統文章模式沿襲已久,使得革新運動遲滯不前。林語堂於其晚期成熟作品多次陳述新式文學觀;簡潔典雅語法概念及閒適筆調,《語堂文集》、《無所不談合集》也以自然、繫連性強的語法,申論論點。一九一九年前後的文學運動,帶動了中文語法變革,也開啟文學創作新局,現代語法不單是一學問,林語堂認為應落實語意表達及語文寫作。在晚年議論散文中顯見其成果,他研究文體、句法、文法、詞彙,並申論如何落實於實際語用上。林語堂指出語法是專業嚴謹的,也是實用、易懂的。本文即以林語堂晚期《無所不談合集》為觀察對象,探究連詞與句組的作用,並且依連詞與句組作用歸納統計出八個表格。試圖瞭解其作品之句法,及其句組效益及價值。

主题分类 人文學 > 語言學
人文學 > 中國文學
参考文献
  1. 王力(1980)。漢語史稿。臺北:中華書局。
  2. 王力(1977)。中國語法理論。臺北:商務印書館。
  3. 王兆勝(2006)。林語堂的文化選擇。臺北:秀威資訊科技(有)。
  4. 王麗華(2009)。現代漢語構詞與詞類。臺北:Airiti Press。
  5. 吳競存、侯學超(1982)。現代漢語句法分析。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6. 呂淑湘(1977)。中國文法要略。臺北:商務印書館。
  7. 李子雲(1991)。漢語句法規則。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
  8. 李臨定(1986)。中國語文.受事成分句類型比較。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9. 林語堂(1967)。語言學論叢。臺北:文星書店。
  10. 林語堂(1978)。語堂文集。臺北:臺灣開明書店。
  11. 林語堂(1985)。無所不談合集。臺北:臺灣開明書店。
  12. 林語堂(1995)。林語堂名著全集。東北師範大學出版社。
  13. 張志公校訂、孫全洲編、劉蘭英編(1998)。語法與修辭。臺北:新學識文教出版中心。
  14. 蔡宗陽(2008)。國文文法。臺北:萬卷樓。
  15. 鄧守信(2009)。對外漢語教學語法。臺北:文鶴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