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填池」解

并列篇名

Explications of Tian-Chi

作者

李添富(Tien-Fu Li)

关键词

填池 ; 祖奠 ; 遣奠 ; 重霤 ; 肂坎

期刊名称

輔仁國文學報

卷期/出版年月

37期(2013 / 10 / 01)

页次

1 - 10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禮記.壇弓上〉:曾子弔於負夏,主人既祖,填池,推柩而反之,降婦人而后行禮。從者曰:「禮與?」曾子曰:「夫祖者,且也;且,胡為其不可以反宿也。」從者又問諸子游曰:「禮與?」子游曰:「飯於牗下,小斂於戶內,大斂於阼,殯於客位,祖於庭,葬於墓,所以即遠也。故喪事有進無退。」曾子聞之曰:「多矣乎,予出祖者。」鄭玄注云:「祖,謂移柩去載處,為行始也。填池當作奠徹,聲之誤也。奠徹,謂徹遣奠,設祖奠。」又云:「反於載處,樂曾子弔,欲更始。」「禮既祖而婦人降,今反柩,婦人辟之,復升堂矣。柩無反而反之,而又降婦人。蓋欲矜賓於此婦人,皆非。」高本漢先生《禮記注釋》一書,運用精審之語言文字考證功夫,列論諸家《禮記》疏解之得失凡591則,每有正本清源獨到之處,而為學者所稱譽。其中層於假借相關議題部分共277則,大抵皆能就文字運用之假借途徑以及還原本字之原則進行論述。「填池」一句之說解,則依王闓運(用王夫之說)以為「池」是放在棺木蒙罩上的承霤。又云「填」與「寘」同(放置、安放)。填池的意思是:「放了承霤(在棺木的蒙罩上)。」本文試以訓詁學言必有據之態度,檢討鄭注、孔疏以及高本漢先生《禮記注釋》的說法,以為鄭注、孔疏,雖則必須輾轉引申而且未必精當,但仍有其可說之理;高本漢先生所引王闓運(王夫之)的注釋,雖然不無道理,卻在行禮的次第上未盡合理,而有可以商榷的餘地。

主题分类 人文學 > 語言學
人文學 > 中國文學
参考文献
  1. 朱彬(1972)。禮記訓纂。臺北:鼎文書局。
  2. 李添富(1994)。黃季剛先生〈求本字捷術〉的音韻層次。陳伯元先生六秩壽慶論文集,臺北:
  3. 林尹(2007)。訓詁學概要。臺北:正中書局。
  4. 孫希旦(2007)。禮記集解。北京:中華書局。
  5. 孫詒讓(2010)。大戴禮記斠補。北京:中華書局。
  6. 高本漢、陳舜政譯(1981)。禮記注釋。臺北:國立編譯館。
  7. 高本漢、陳舜政譯(1974)。先秦文獻假借字例。臺北:國立編譯館。
  8. 高本漢、陳舜政譯(1981)。書經注釋。臺北:國立編譯館。
  9. 陳戍國(2004)。禮記校注。長沙:岳麓書社。
  10. 陳新雄(1994)。訓詁學。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11. 陳新雄(1996)。古音學發微。臺北:文史哲出版社。
  12. 陳新雄(1999)。古音研究。臺北:五南圖書公司。
  13. 陳澔(2010)。禮記集說。臺北:世界書局。
  14. 楊天宇(1997)。禮記譯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5. 楊天宇(2007)。鄭玄三禮注研究。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
  16. 楊家駱編(1972)。清儒歷記彙解。臺北:鼎文書局。
  17. 楊麗雅(2011)。禮記語言學與文化學闡釋。北京:人民出版社。
  18. 鄭玄注、孔穎達疏(1977)。禮記注疏。臺北:大化書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