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論胡五峯「同體異用」與「心以成性」:朱子疑義所呈顯的問題意義

并列篇名

Meaning of Zhuzi's Queries of Hu Wufeng's "One Substance but Two Aspects" and "Nature Manifested by Heart"

作者

許朝陽(Chao-Yang Hsu)

关键词

同體異用 ; 性無善惡 ; 心以成性 ; 形著 ; 性本 ; 《知言疑義》

期刊名称

輔仁國文學報

卷期/出版年月

37期(2013 / 10 / 01)

页次

27 - 55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對於胡五峯的思想,大陸學者多概括之以「性本論」。牟宗三則在本體宇宙論的意義之外,基於判教立場,更突出五峯的圓教地位。因此,對朱子於五峯的諸多疑慮與評議,牟先生亦多貴之以不契或誤解,尤以「同體異用」、「性無善惡」等論題為甚。牟先生以為,五峯「天理人欲同體而異用」意指同一「事體」而非「本體」;「性無善惡」所指也是性體的超越善惡相對。然而,五峯的性體若具本體義,天理人欲或善惡現象,則理當也由此本體而出,則朱子所疑就不能全然謂之無據。由於朱子是透過理氣二元的格局以解釋善惡現象,其疑義恰可突顯出「一本」思想面對惡之來源的處理之困難。其次,牟先生尤贊五峯「心以成性」之說,謂之「形著」,並以為此說足以濟陽明心學「虛玄而蕩」、「情識而肆」之弊。然而,朱子基於現象實然的觀點,以為經驗界乃是理氣相袞以成;經驗界之善,如何驗證其乃是「氣質之性,不混入義理」,又如何驗證其為「本然之善」、「無對之善」呢?如果不能進一步證明,所調「心以成性」會不會是一種主觀心理投射的「光景」呢?此外,心可能如其自性、也可能不守自性,不守自性即陷於惡。但如果「『成性』是形著之成,非『本無今有』之成」,則清淨本然,心何以有蔽於物欲、不守自性之可能?同時,形著是為了藉性體保證真良知,不使假良知混同真良知,然而,又如何保證我所證會的必為性體?保證良知的關鍵在性體,證會性體又在於默契、體會,但如何保證所契、所會之性體必為真?由此可見,朱子之所以對「同體異用」、「心以成性」之存疑,並非全屬思路不契,疑義之處,實亦點出上述論題某些理論問題。

主题分类 人文學 > 語言學
人文學 > 中國文學
参考文献
  1. 楊惠南(1996)。從「法性即無明」到「性惡」。佛學研究中心學報,1
    連結:
  2. 宋.周濂溪:《周濂溪集》,上海:商務印書館,1936
  3. 唐.湛然:《金剛錍》,《大正藏》第46冊。
  4. 宋朱熹(2002)。朱子全書。上海:古籍出版社。
  5. 宋胡宏、吳仁華點校(2009)。胡宏集。北京:中華書局。
  6. 宋程顥、宋程頤、王孝魚點校(2006)。二程集。北京:中華書局。
  7. 清黃宗羲(2005)。黃宗羲全集。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
  8. 王立新(1996)。胡宏。臺北:東大圖書公司。
  9. 向世陵(2000)。善惡之上:胡宏.性學.理學。北京: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
  10. 向世陵(2006)。理氣性心之間─宋明理學的分系與四系。長沙:湖南大學出版社。
  11. 朱漢民、陳谷嘉(1992)。湖湘學派源流。湖南:湖南教育出版社。
  12. 牟宗三(1985)。圓善論。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13. 牟宗三(1990)。從陸象山到劉蕺山。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14. 牟宗三(1989)。佛性與般若。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15. 牟宗三(1989)。心體與性體。臺北:正中書局。
  16. 牟宗三(1989)。心體與性體。臺北:正中書局。
  17. 牟宗三(1989)。中國哲學十九講。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18. 李瑞全(2010)。胡五峰哲學圓教之規模。當代儒學研究,8
  19. 侯外廬編、邱漢生編、張豈之編(1997)。宋明理學史。北京:人民出版社。
  20. 郭畑(2011)。性善論對性無善惡論的一種回應─南宋早期的性善之『善』不與惡對論。學術論壇,2011(5)
  21. 陳來(2003)。宋明理學。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22. 陳來(2011)。中國儒學史。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23. 陳祺助(2009)。胡五峯之心性論研究。臺北:花木蘭文化出版社。
  24. 曾亦(2007)。本體與工夫:湖湘學派研究。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25. 楊祖漢(1998)。當代儒學思辨錄。臺北:鵝湖出版社。
  26. 楊澤波(2006)。牟宗三三系論論衡。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
  27. 謝大寧(1996)。儒家圓教底再詮釋。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28. 蘇子敬(2009)。胡五峯《知言》哲學課題之研究─以『內聖外王』概念展開之。臺北:花木蘭文化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