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論駱成駫《左傳五十凡例》之體例

并列篇名

Discussion Lou-Cheng Jong's "Zuozhuan Fifty Explanatory Notes"

作者

陳溫菊(Wen-Ju Chen)

关键词

駱成駫 ; 左傳 ; 五十凡例 ; 春秋 ; 體例

期刊名称

輔仁國文學報

卷期/出版年月

38期(2014 / 04 / 01)

页次

1 - 24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駱成駫,清末民初四川資中人,生卒年不詳。曾任四川國學專門學校教授,終生以教職為業。著有《左傳五十凡例》2卷,蓋為壬戌年(1922)至民國十六年(1927),駱氏任職於四川國學專門學校期間教授講課之用,是駱氏《春秋》學、《左傳》學研究的總體成果。由於此書罕見流傳,目前尚無專文討論其內容,故本文就其寫作體例略加探討,並對作者駱成駫的生平經歷、寫作動機一併察考,期能對民國初年的罕見著作有所補述。

主题分类 人文學 > 語言學
人文學 > 中國文學
参考文献
  1. (1983)。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2. (1983)。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3. (1983)。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4. (1983)。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5. (1983)。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6. 清.駱成駫:《左傳五十凡例》,民國十六年(1927)四川岳池刊本。
  7. (1983)。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8. (1983)。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9. (1983)。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10. (1983)。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11. 西晉杜預註(1991)。春秋經傳集解。臺北:七略出版社。
  12. 東漢班固、唐顏師古注、楊家駱編(1986)。新校本漢書。臺北:鼎文書局。
  13. 唐魏徵、楊家駱編(1980)。新校本隋書。臺北:鼎文書局。
  14. 清阮元校勘(1955)。十三經注疏。臺北:藝文印書館。
  15. 清阮元校勘(1955)。十三經注疏。臺北:藝文印書館。
  16. 清阮元校勘(1955)。十三經注疏。臺北:藝文印書館。
  17. 清阮元校勘(1955)。十三經注疏。臺北:藝文印書館。
  18. 清阮元校勘(1955)。十三經注疏。臺北:藝文印書館。
  19. 清駱成駫(2009)。儀禮喪服會通。台中:文听閣圖書有限公司。
  20. 劉宋范曄、唐李賢注、楊家駱編(1986)。新校本後漢書。臺北:鼎文書局。
  21. 何一民(1991)。試論尊經書院與四川士林風氣的變化。四川師範大學學報,1991(1),87-95。
  22. 吳鴻仁修纂、黃清亮修纂(1971)。資中縣續修資州志。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23. 徐復觀(1980)。兩漢思想史.第三卷。臺北:學生書局。
  24. 張金梅(2006)。近三十年來國內外春秋筆法研究的回顧與展望。蘭州學刊,2006(8),54-57。
  25. 張素卿(1998)。敘事與解釋─《左傳》經解研究。臺北:書林出版公司。
  26. 陳槃(2009)。左氏春秋義例辨重訂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27. 曾訓騏(2010)。駱狀元詩歌賞析。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
  28. 黃節厚(1988)。駱成驤桑梓新說。四川文物,1988(4),65。
  29. 楊正苞(2009)。四川國學院述略。西華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8(1),27-30。
  30. 楊寶康(2008)。彭桂萼傳。北京:學苑出版社。
  31. 葛志毅(2006)。春秋義例的形成及其影響。中華文化論壇,2006(2),25-37。
  32. 蕭衛東(2006)。清代四川的書院。文史雜誌,2006(5),76-78。
  33. 蕭鋒(2008)。從春秋書法到春秋筆法名稱之考察。殷都學刊,2008(3),72-77。
  34. 蕭鋒(2006)。百年春秋書法述評。文學評論,2006(2),178-186。
  35. 謝春燕(2008)。書院改學堂的歷史嬗變。科教文化,2008(上旬刊),224-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