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
王船山「叶韻十蔽」述評 |
作者 |
李鵑娟 |
关键词 |
詩經費叶韻辨 ; 叶韻十蔽 ; 叶韻 ; 改讀 |
期刊名称 |
輔仁國文學報 |
卷期/出版年月 |
40期(2015 / 04 / 01) |
页次 |
17 - 35 |
内容语文 |
繁體中文 |
中文摘要 |
王船山先生《詩廣傳》附載〈詩經寸韻辯〉一篇,略論古今音韻不同,籲請學者切忌以今律古,更不得強古過今,否則拘拘於反切之成側,刻舟膠柱,一成而不易,寐於音理而不知,一味彤啄穿鑿,必將造成風雅之盡失。嘗董理〈詩經叶韻辨〉一文,以為其所論述,大抵以下幾項:一、凡事不容以今證古。二、古今音韻不同,不得以沈約、孫愐強求風雅典之相叶。三、齊梁以降,詩歌用韻或同於風雅,蓋其人以古為基,而非古人之能豫謀於後;自亦不可以後人所定,規範風雅而求其合。四、說文所載本音,每多不合於今讀;大抵古音通而今音隘,古韻博而今韻狹。五、古無韻名而有實。無其名,故不可泥也有其實,故源流分合之際不可亂也。六、古韻有聲之令,如東冬江舍、魚虞合之類:亦有音之合,如虞歌合、文魚合之類。可據以見合于離,見離而知其可令。七、古人平、上、去三聲,合而不離,不符拘拘之叶而自通也。八、叶韻之說,其蔽尺,十,自十以往,彤啄穿鑿,尤不勝紀。可知船山先生所述,大抵齊果以來聲病叶韻以及後人謹守韻書之缺蔽,且其論述,大多屬實可從,唯本篇終非語文專著,故其說釋終有未盡精審之處,譬如所謂「音員成韻,員者,運流而不滯也,其地而弗能遷,再傳而非其故。」宜係未審六書形聲結構而傅會者;又如謂古韻「有聲之合,有音之合」者,當屬察於其同異而未能辨之以近轉、旁轉、對轉之理,故以聲令、音今為說者也。為能透過船山先生之論述,明於學者對齊果以來音韻理論之認知,以及實際遵從運用情形,本文試以先生所論「叶韻十蔽」為軸,逐一探討其是非得失,期能更進一步明暸齊梁以來聲病寸韻說之影響情形,並能因此得知學者對於音韻理論之實際認知及其所以致誤之緣由。 |
主题分类 |
人文學 >
語言學 人文學 > 中國文學 |
参考文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