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屈原圖:歷代屈原像所見圖文結合模式初探

并列篇名

The Graphic Combination Model of the Images of Qu Yuan in the Past Dynasties

作者

廖棟樑(Ton-Liung Liao);方令光(Ling-Guang Fang)

关键词

楚辭學史 ; 屈原像 ; The Academic History of the Songs of Chu ; the Images of Qu Yuan

期刊名称

輔仁國文學報

卷期/出版年月

42期(2016 / 04 / 01)

页次

1 - 27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本文通過對於圖像內容表現重點的分類,以及對圖像援引、結合文本的模式的分析,初步了解歷代屈原像創作的方式。以畫中主要內容與情境而言,可區分出「肖像型」、「禮魂香草型」、「應對型」、「孤絕型」共四種類型;而圖文結合的方法,大致則有「像、傳拼湊法」、「母題表現法」、「概念綜合法」共三種,形成直譯、隱喻和象徵等詮釋屈原的表現方法。藉由上述對歷代屈原像創作手法與內容的初步觀察,示顯了圖像、文本與注本之間複雜的關係-對接和錯位、妙解和誤解。

英文摘要

The creative ways of the images of Qu Yuan in the past dynasties will be revealed, by the classification of emphasizes of Qu Yuan images, and the study of the model of the quoting and combination. The main circumstances of the images can be classified into four categories: "Images", "Farewelling the Gods with Sweet Grass", "Responses", and "Solitudes". Meanwhile, the graphic combination can be divided into three categories: "The Combination of the Images and the Biographies", "The Expression of the Motifs", and "Synthesis of the Concepts", by which three expression ways, literal translation, metaphor and symbolization, are formed. The study of the expression techniques and the contents of the images of Qu Yuan in the past dynasties reveals the complicated relationships of the images, the texts and the notes, that are "Linking" or "Mismatch", as well as "Wonderful Solutions" or "Misunderstandings".

主题分类 人文學 > 語言學
人文學 > 中國文學
参考文献
  1. W.J.T.米歇爾、陳永國譯、胡文徵譯(2006)。圖像理論。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2. 中國古代書畫鑑定組編(1997)。中國古代書畫圖目15。北京:文物出版社。
  3. 何奕愷(2010)。清代學者象傳研究。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4. 吳平編、回達強編(2008)。楚辭文獻集成。揚州:廣陵書社。
  5. 李格非、李獨奇(1992)。以屈原為題材的古代繪畫概述。雲夢學刊,1992(4),13-14+9。
  6. 李霖燦(1984)。藝術欣賞與人生。臺北:雄獅圖書。
  7. 周殿富譯注(2003)。楚辭源流選集.第1冊.楚辭魂─屈原辭譯注圖錄。長春:吉林人民出版社。
  8. 彼得.伯克、楊豫譯(2008)。圖像證史。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9. 林京海(1998)。朱約佶及其屈原像軸。東南文化,1998(1),87-93。
  10. 姜亮夫(1993)。楚辭書目五種.楚辭圖譜提要。北京:上海古籍出版社。
  11. 科律格、黃曉鵑譯(2011)。明代的圖像與視覺性。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12. 高居翰、王嘉驥譯(1997)。山外山─晚明繪畫(1570-1644)。臺北:石頭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13. 國立故宮博物院編輯委員會編(2001)。文學名著與美術特展。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
  14. 張克鋒(2012)。屈原及其作品在繪畫中的接受。文學評論,2012(1),81-90。
  15. 陳傳席(2007)。蕭雲從版畫。開封:河南大學出版社。
  16. 陳葆真(2011)。洛神賦圖與中國古代故事畫。臺北:石頭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17. 陳懷恩(2008)。圖像學:視覺藝術的意義與解釋。臺北:如果出版社。
  18. 黃克武編(2003)。畫中有話:近代中國的視覺表達與文化構圖。臺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
  19. 黃歡(2010)。並非衰落的末世百年─清代中後期的「文士」人物畫。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
  20. 黃靈庚編(2014)。楚辭文獻叢刊。北京:國家圖書館出版社。
  21. 楊新(2008)。明清肖像畫。香港:商務印書館。
  22. 裘沙(2004)。陳洪綬研究─時代.思想和插圖創作。北京:人民美術出版社。
  23. 廖棟樑(2010)。靈均餘影:古代楚辭學論集。臺北:里仁書局。
  24. 趙憲章編、顧華明編(2014)。文學與圖像.第3卷。南京:江蘇鳳凰教育出版社。
  25. 歐文.潘諾夫斯基、戚印平譯、范景中譯(2011)。圖像學研究:文藝復興時期藝術的人文主題。上海:上海三聯書店。
  26. 鄭振鐸(2012)。中國版畫史圖錄。北京:中國書店出版社。
  27. 饒宗頤(1956)。楚辭書錄。香港:蘇記書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