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魏晉南北朝「壺中人」故事演化情況探究

并列篇名

An Investigation into Development of Stories in "Pot People" of Wei-Jin and Southern and Northern Dynasties

作者

曾敬宗(Jing-Zong Zeng)

关键词

魏晉南北朝 ; 〈梵志吐壺〉 ; 〈壺公跳壺〉 ; 〈道人奇術〉 ; 〈陽羨書生〉 ; Wei-Jin and Southern and Northern dynasties ; "Fan-Zhi Spits the Pot" ; "Hu Gong Jumps into the Pot" ; "Taoist's Jugglery" ; "Scholar in Yangxian"

期刊名称

中國文化大學中文學報

卷期/出版年月

28期(2014 / 04 / 01)

页次

137 - 158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本文擬以魏晉南北朝時期「壺中人」題材的故事為研究對象,重新考察比對〈梵志吐壺〉、〈壺公跳壺〉、〈道人奇術〉、〈陽羨書生〉等四則故事情節演化的情況。文中認為〈壺公跳壺〉故事內容應無受到〈梵志吐壺〉之影響,而應為不同背景文化下所產生的故事母源,其中隱含著幽微佛道競爭的文化意蘊。另外亦逐一比較〈道人奇術〉、〈陽羨書生〉與〈梵志吐壺〉、〈壺公跳壺〉内容情節的異同,並配合一些歷史文獻的佐證,發現〈道人奇術〉與〈陽羨書生〉應該是同時受到〈梵志吐壺〉、〈壺公跳壺〉故事內容之混合的影響。

英文摘要

With stories described in "Hot People" of Wei-Jin and Southern and Northern dynasties as the object, this paper re-investigates and compares development situations of plots of four stories: "Fan-Zhi Spits the Pot", "Hu Gong Jumps into the Pot", "Taoist's Jugglery" and "Scholar in Yangxian". As per viewpoints of this paper, contents of "Hu Gong Jumps into the Pot" are not affected by "Fan-Zhi Spits the Pot"; the two should be story origins generated under different backgrounds and cultures and imply cultural meanings of subtle competition between Buddhism and Taoism. In addition, this paper also compars differences and similarities in contents and plots of these four stories one by one. Through a reference to evidences included in some historical literatures, it finds "Taoist's Jugglery" and "Scholar in Yangxian" should be simultaneously influenced by contents of "Fan-Zhi Spits the Pot" and "Hu Gong Jumps into the Pot".

主题分类 人文學 > 人文學綜合
人文學 > 語言學
人文學 > 中國文學
参考文献
  1. 謝明勳(2008)。臺灣地區近三十年(自1980 年起)六朝志怪小說研究策略之省思。中正大學中文學術年刊,12,241-258。
    連結:
  2. 謝明勳(2004)。近五十年來臺灣地區六朝志怪小說研究論著目錄。東華漢學,2,293-309。
    連結:
  3. 北周庾信、清倪璠注(2006)。庾子山集注。北京:中華書局。
  4. 宋王謨輯(1988)。增訂漢魏叢書。臺北:大化書局。
  5. 宋李昉編(1987)。太平廣記。臺北:文史哲出版社。
  6. 宋李昉編(1987)。太平廣記。臺北:文史哲出版社。
  7. 南朝宋范曄、唐李賢注(2001)。後漢書。北京:中華書局。
  8. 唐段成式(1987)。酉陽雜俎。台北:漢京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9. 晉葛洪(1991)。神仙傳。北京:中華書局。
  10. 晉葛洪、王明校釋(2002)。抱朴子內篇校釋。北京:中華書局。
  11. 晉葛洪、楊明照校箋(1991)。抱朴子外篇校箋‧上。北京:中華書局。
  12. 清王謨輯(1988)。增訂漢魏叢書。臺北:大化書局。
  13. 丁敏(2006)。中國佛教文學的古典與現代:主題與敘事。長沙:岳麓書社。
  14. 丁敏(2005)。佛經〈梵志吐壺〉故事基型的演變:秘密情人的空間敘事。新世紀宗教研究,4(1),177-190。
  15. 大藏經刊行會編(1983)。大正新修大藏經。臺北:新文豐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16. 大藏經刊行會編輯(1983)。大正新修大藏經。臺北:新文豐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17. 大藏經刊行會編輯(1983)。大正新修大藏經。臺北:新文豐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18. 大藏經刊行會編輯(1983)。大正新修大藏經。臺北:新文豐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19. 大藏經刊行會編輯(1983)。大正新修大藏經。臺北:新文豐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20. 王文元注釋點校(2009)。佛典譬喻經全集。重慶:重慶出版社。
  21. 王國良(1989)。漢武洞冥記研究。臺北:文史哲出版社。
  22. 王國良(1988)。六朝志怪小說考論。臺北:文史哲出版社。
  23. 王國良(1998)。近五十年來台灣地區六朝小說研究論著目錄。古典文學通訊,33,5-13。
  24. 史仲文編(2000)。中國文言小說百部經典。北京:北京出版社。
  25. 李劍國(1984)。唐前志怪小說史。天津:南開大學出版社。
  26. 李劍國(2011)。唐前志怪小說史。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
  27. 李劍國(2005)。唐前志怪小說史‧修訂本。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
  28. 李豐楙(1986)。六朝隋唐仙道類小說研究。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29. 邱敏捷(2003)。佛、道「修道主題」之關係─以李復言《續玄怪錄‧杜子春》與葛洪《神仙傳‧壺公》為中心之探討。普門學報,14,210。
  30. 侯忠義(1989)。漢魏六朝小說史。瀋陽:春風文藝出版社。
  31. 胡孚琛(1989)。魏晉神仙道教。北京:人民出版社。
  32. 孫昌武(1988)。佛教與中國文學。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33. 孫昌武譯注、李賡揚譯注(2008)。舊雜譬喻經譯注:四種。北京:中華書局。
  34. 荊三隆(2012)。舊雜譬喻經注譯與辨析。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35. 商務印書館四庫全書出版工作委員會編(2005)。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商務印書館。
  36. 商務印書館四庫全書出版工作委員會編(2005)。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商務印書館。
  37. 商務印書館四庫全書出版工作委員會編(2005)。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商務印書館。
  38. 張中、李秉星(2010)。吐壺故事的欲望與空間結構。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學報,2010(2),118-123。
  39. 張松輝(1996)。漢魏六朝道教與文學。長沙:湖南師範大學出版社。
  40. 張惠琪(1995)。六朝佛教志怪故事綜述。臺北:文津出版社。
  41. 張靜二(1998)。「壺中人」故事的演化─從幻術說起。佛教與文學─佛教文學與藝術學術研討會論文集[文學部份],臺北:
  42. 張寶三(2007)。文學一(中文)學門調查計畫成果報告。人文與社會科學簡訊,8(2),9-16。
  43. 曹道順、遇笑容(2006)。也從語言上看《六度集經》與《舊雜譬喻經》的譯者問題。中古漢語語法史研究,成都:
  44. 曹道順、遇笑容(2006)。從語言的角度看某些早期譯經的翻譯年代問題─以《舊雜譬喻經》為例。中古漢語語法史研究,成都:
  45. 梁曉虹(2001)。佛教與漢語詞彙。臺北:佛光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46. 許理和、李四龍譯、裴勇譯(2003)。佛教征服中國。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
  47. 陳洪(2007)。佛教與中古小說。上海:學林出版社。
  48. 陳洪(1993)。佛教與中國古典文學。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
  49. 彭自強(2000)。佛教與儒道的衝突與融合─以漢魏兩晉時期為中心。成都:巴蜀書社。
  50. 游琪編、劉錫誠編(2001)。葫蘆與象徵。北京:商務印書館。
  51. 逯欽立輯校(1998)。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北京:中華書局。
  52. 楊明照(1997)。抱朴子外篇校箋‧下。北京:中華書局。
  53. 寧稼雨編(2011)。六朝小說學術檔案。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
  54. 裴普賢(1968)。中印文學研究。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股份有限公司。
  55. 趙杏根(2004)。佛教與文學的交會。臺北:臺灣學生書局有限公司。
  56. 趙益(2006)。六朝南方神仙道教與文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57. 蔣述卓(1990)。佛經傳譯與中古文學思潮。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
  58. 魯迅(2005)。魯迅全集‧第九卷‧中國小說史略。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
  59. 魯瑞菁(2012)。窺視與注視─論〈梵志吐壺〉系列故事中的「看」。靜宜語文論叢,5(2),123-136。
  60. 謝明勳(2011)。六朝志怪小說研究述論:回顧與論釋。臺北:里仁書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