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論陸賈的禮學思想

并列篇名

The Ethical Thought of Lui Jia

作者

賴昇宏(Shun-Hung Lai)

关键词

陸賈 ; 禮學 ; Lu Jia ; Ethical Thought

期刊名称

中國文化大學中文學報

卷期/出版年月

29期(2014 / 10 / 01)

页次

199 - 217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陸賈的禮學思想包括三方面:禮的氣化天道觀、無為與禮樂之道、禮的實踐義。陸賈吸收《易傳》與陰陽五行之說,構成其禮本天地的氣化思想,以提升禮的地位;政治方面,陸賈吸收道家無為之說,輔以儒家道德仁義思想,主張禮樂之常道與變通;落實在禮的實踐上,陸賈主張「君德」,吸收儒家博學約禮與道家虛無通變之修養論,最後以教化與天人相感發揮人君之影響力。陸賈禮學思想,樸素平易無繁文玄遠之弊,體系雖不嚴密,但在荀子禮學與賈誼禮學之間,有承先啟後之功。

英文摘要

Lui Jia Courtesy Ideas include three aspects: ritual gasification Cosmic View, inaction and the ritual of the road, the practice of ritual significance. Falluja absorb "Appendices" with yin and yang that constitute its propriety gasification thought this world, in order to enhance the status of the ceremony; Politically, Falluja is said to absorb Taoist inaction, combined with Confucian moral virtue and thoughts, ideas ritual often the road and work; to implement in practice ceremony, Lu Jia advocated "Chun Tak" absorb the Confucian and Taoist ritual learned about through training on change of nothingness, and finally to educate and Heaven ruler of sense to influence. Lu Jia ceremony Thought, straightforward and simple and easy without the disadvantages far mysterious red tape, the system, though not tight, but between the Propriety and Yi ceremony, has the power of the past with the future.

主题分类 人文學 > 人文學綜合
人文學 > 語言學
人文學 > 中國文學
参考文献
  1. (1992)。中國哲學史
  2. (1976)。十三經注疏。臺北:藝文印書館。
  3. (1976)。十三經注疏。臺北:藝文印書館。
  4. (1976)。十三經注疏。臺北:藝文印書館。
  5. (1976)。十三經注疏。臺北:藝文印書館。
  6. 宋朱熹(1997)。四書章句集注。北京:中華書局。
  7. 清王先謙(1981)。荀子集解。北京:中華書局。
  8. 清孫希旦(1990)。禮記集解。臺北:文史哲出版社。
  9. 清蘇輿(1992)。春秋繁露義證。北京:中華書局。
  10. 漢司馬遷(1982)。史記。臺北:鼎文書局。
  11. 漢司馬遷(1982)。史記。臺北:藝文印書館。
  12. 王卡點校(1960)。老子道德經河上公章句。北京:中華書局。
  13. 王利器(1997)。新語校注。北京:中華書局。
  14. 王利器注(1997)。新語校注。北京:中華書局。
  15. 王繼訓。從陸賈到賈誼:看先秦儒學對漢初思想界的影響。臨沂師範學院學報,26(2),42-43。
  16. 朱海龍、黃明喜(2004)。陸賈教化思想探析。華南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3),127-128。
  17. 李正治(1996)。孔子「以仁貫禮」型的禮樂思索。鵝湖月刊,22(1),19。
  18. 李禹阶(2003)。論陸賈的”禮””法”思想。重慶師範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3(3),64。
  19. 李禹阶、何多奇(2009)。陸賈新儒學對先秦諸子說的批判繼承─兼論陸賈『厚今薄古』思想的方法論原則。華南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1),86+88。
  20. 李禹阶、何多奇(2009)。論陸賈新儒學對先秦諸子說的批判繼承─兼論陸賈“厚今薄古”思想的方法論原則。華南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1),85。
  21. 胡興華(2005)。從《新語》的天道觀看陸賈思想的源流與歸屬。邊疆經濟與文化,2005(12),93-95。
  22. 徐復觀(1976)。增訂兩漢思想史。臺北:台灣學生書局。
  23. 高明(1998)。帛書老子校注。北京:中華書局。
  24. 梁榮茂。孔孟月刊,6(6),21。
  25. 陳奇猷(1988)。呂氏春秋校釋。台北:華正書局。
  26. 陳麗桂(1996)。融合道、法兼採陰陽的漢儒─陸賈。中國學術年刊,17,152-153。
  27. 黃宛峰(1995)。叔孫通、陸賈與漢初的儒學走向。史學月刊,3,21。
  28. 蔡忠道(2006)。陸賈儒道思想析論。鵝湖月刊,32(4),52。
  29. 黎翔鳳、梁運華整理(2006)。管子校注。北京:中華書局。
  30. 賴昇宏(2011)。禮記氣論思想。新北市:花木蘭文化出版社。
  31. 賴昇宏(2007)。論呂氏春秋〈十二紀〉之公義。中國文化大學中文學報,14,65-94。
  32. 閻振益校注、鍾夏校注(2007)。新書校注。北京:中華書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