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時空越界-由“肉身感知”解析時間表述的空間方位映射

并列篇名

Across Temporality: Spatial Positioning of Temporal Representation through Senses Cognition

DOI

10.29726/TJCL.200707.0012

作者

林碧慧(Bi-Huei Lin)

关键词

肉身感知 ; 時間表述 ; 空間方位 ; 參考點 ; 認知模式 ; senses of the body ; temporal expressions ; spatial phrases ; reference points ; cognitive model

期刊名称

東海中文學報

卷期/出版年月

19期(2007 / 07 / 01)

页次

303 - 319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語言常以具象化的方式表述抽象的「時間」。「空間方位」概念也普遍存在「時間」表述之中。例如「上午、中午、下午」、「前天、後天」、「從前、以後」、「長期、短期」、「合約期滿」、「一個月內」等等,只是我們常習而不察罷了。按George Lakoff與Mark Johnson研究,「空間概念」是我們可以直接了解的始原概念,在肉身動作與環境互動中湧現「空間方位譬喻」意象。「時間」表述與「空間方位」的映射關係受到學者關注,但大部分關於「空間方位譬喻」研究由語料歸納分析證實時間表述的空間方位映射。本文則自「空間方位」肉身感知的「認知模式」解析為著眼點,藉此深究原始「空間方位」詞彙何以可成為「跨越時空」的符碼。本研究發現,「時間」與「空間方位」認知皆需有「參考點」。基於「認知模式」都需有「參考點」、參考點的二端皆有「已知、明確/未知、不明確」等類似性產生譬喻表述。呈現系統化「來源域」向「目標域」的結構性映射。解析「空間方位」認知模式的,而進而驗證「時間」表述有系統地運用「空間方位」概念,不僅揭示二者「認知模式」的相似,更為「時間」表述中眾多的「空間方位」意象映射提出合理的解釋。

英文摘要

Using concrete ways to present abstract concept of time is common in most languages. The concept of spatial positioning exists ubiquitously in such temporal expressions as ”morning-noon-afternoon,” ”the days before/after…” and so on. According to Johnson and Lakoff, spatial concepts are the primitive concepts we can easily understand, and from the interaction of senses of the body and environment, orientational metaphors of spatial positioning arise. Most scholars pay attention to the reflection relation between spatiality and temporality. However, basing on the senses of the body and spatial phrases, the author will attempt an investigation of why the spatial phrases can be used to express the temporal concepts.

主题分类 人文學 > 人文學綜合
人文學 > 語言學
人文學 > 中國文學
参考文献
  1. George Lakoff、Mark Johnson著、周世箴譯注(2006)。我們賴以生存的譬喻。臺北市:聯經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2.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編(1999)。現代漢語小詞典。北京:商務印書館。
  3. 台灣中華書局辭海編輯委員會(1974)。辭海。北市:台灣中華書局。
  4. 吳桂就(2000)。方位觀念與中國文化。南寧市:廣西教育出版社。
  5. 李啓文(1999)。論古人是如何看待方位的。學術研究,11,2-5。
  6. 周曉陸(1996)。釋東、南、西、北與中-兼說子午。南京大學學報,3,70-76。
  7. 林碧慧(2001)。碩士論文(碩士論文)。東海大學中國文學系。
  8. 夏征農(1992)。辭海。台北市:台灣東華書局。
  9. 陳清俊。乾坤萬里眼,時序百年心-論盛唐詩人的空間意識。台北師院語文集刊,2,119-152。
  10. 曾霄容(1972)。時空論。台北市:青文出版社。
  11. 楊素珍(1997)。碩士論文(碩士論文)。國立中山大學中國文學系。
  12. 漢語大詞典編輯委員會(1991)。漢語大詞典。上海:漢語大詞典出版社。
  13. 齊滬揚(1999)。現代漢語空間問題研究。上海:學林出版社。
  14. 鄭金川(1989)。梅洛·龐蒂論身體與空間性。當代,35,34-46。
  15. 鄭肇楨(1997)。心理學概論。台北市:五南圖書出版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