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幻影中的女性-蘇曼殊詩中之女性研究

并列篇名

Female in Fantasy-A Study of the Female Characters in Su Man-shu's Poetry

DOI

10.29726/TJCL.200907.0008

作者

侯如綺(Ru-Chi Hou)

关键词

蘇曼殊 ; 女性形象 ; 欲望 ; 匱乏 ; Su Man-shu ; female image ; desire ; lack

期刊名称

東海中文學報

卷期/出版年月

21期(2009 / 07 / 01)

页次

179 - 200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蘇曼殊的作品在塑造女子形象時,不管是在表現女子的感情、以及女性外在形象的描寫上,都傾向於同一類型女性的寫作。她們雖然在創作上出現的時間各不同,但是大多都是沉溺於愁情,外型柔弱而楚楚可憐;而也因此這些詩作被視爲是「價值不大」的綺艷之詩。然而,如果以此侷限的角度觀看蘇曼殊這些作品,將無法了解如蘇曼殊此一作家複雜的藝術心靈。 這些女性在作品中,多半能夠帶出僧人蘇曼殊在愛情與修道之間的心理掙扎,這種特殊的身世經驗與自我坦白的誠實寫作,是他寫作的一個特點。我們除了從此中感受到蘇曼殊詩作中的真誠與特殊性外,也發現蘇曼殊把女性當成一個尋求欲望滿足的對象。此中的欲望並非指肉體上或具體對象上的欲望,而是內在之中因爲愛的匱乏所帶來的一種渴求。透過不斷寫作他理想中的夢幻女性,而達到一種滿足。從這個觀點來看,蘇曼殊詩中的女性之於作者蘇曼殊,便不只是艷情而已,因爲她們對於是蘇曼殊而言並非具體對象或只是賞玩式的,而是心象投射的對象。

英文摘要

In poems Su Man-shu wrote in different periods, female characters appear to be stereotypical. Women are represented uniformly as sentimental and feeble in appearance. In this regard, Su's poetry is generally considered frivolous and unworthy of reading. Studied in certain perspectives, however, Su's poetic portrayal of the female provides an excellent access to the subtle complexity of a creative mind. Su's poetry is often confessional, bearing on personal experience as a monk. In Su's treatment of the female characters in particular, we can see psychological struggles between his pursuit of love and religious self-cultivation. We find in Su's poetry extraordinary honesty in his use of the female as objects of desire. This desire is not the bodily kind directed toward any real person but a longing generated from within due to a lack of love. Su Man-shu obtains gratification by writing these fantasized female. Viewed from this perspective, the female in Su's poetry are no longer presentations of romance, but serious projections of his inner dilemma.

主题分类 人文學 > 人文學綜合
人文學 > 語言學
人文學 > 中國文學
参考文献
  1.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編著(1994)。近代中國婦女史研究研究。台北:中央研究院。
  2. 方漢文(2000)。後現代主義文化心理:拉康研究。上海:上海三聯書店。
  3. 毛策(1995)。蘇曼殊論傳。台北: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4. 王悅真(1992)。碩士論文(碩士論文)。東海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
  5. 王國芳、郭本禹(1997)。拉岡。台北:生智出版社。
  6. 任廣田(1996)。論蘇曼殊的思想。西北大學學報,26(1)
  7. 朱少璋(1994)。蘇曼殊散論。香港:下風堂文化事業出版公司。
  8. 李蔚(1993)。蘇曼殊傳奇。台北:國際村文庫。
  9. 杜聲鋒(1998)。拉康結構主義精神分析學。台北:遠流出版社。
  10. 周敘琪(1996)。一九一○-一九二○年代都會新婦女生活風貌-以《婦女雜誌》爲分析實例。台北:國立台灣大學出版委員會。
  11. 周淑媚(1999)。「南社二僧」蘇曼殊和李叔同之文化觀照。通識教育年刊,1
  12. 柳亞子編(1985)。蘇曼殊全集。北京:中國書店。
  13. 柳無忌(1992)。蘇曼殊傳。台北:三聯書店。
  14. 柳無忌(1986)。從磨劍室到燕子龕-紀念南社兩大詩人蘇曼殊與柳亞子。台北:時報。
  15. 袁凱聲(1994)。文化衝突·二元人格‧感傷主義-蘇曼殊與郁達夫比較片論。江海學刊,1
  16. 馬以君編注、柳無忌校訂(1995)。蘇曼殊文集。廣東:花城出版社。
  17. 康正果(1991)。風騷與艷情。台北:雲龍出版社。
  18. 張國安(1992)。紅塵孤旅─蘇曼殊傳。台北:業強出版社。
  19. 莊樹渟(2000)。碩士論文(碩士論文)。輔仁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
  20. 陳敬之(1980)。首創民族主義文藝的「南社」。台北:成文出版社。
  21. 楊聯芬(2006)。流動的瞬間─晚清與五四關係論。台北:秀威資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2. 趙澤洪(1994)。婉約詞派女性形象的審美嬗變。重慶師院學報,1
  23. 劉心皇(1984)。蘇曼殊大師新傳。台北:東大圖書公司。
  24. 賴珮如(1997)。碩士論文(碩士論文)。東海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
  25. 鮑家麟編著(1992)。中國婦女史論集。台北:稻鄉出版社。
  26. 鮑家麟編著(1991)。中國婦女史論集續集。台北:稻鄉出版社。
  27. 簡政珍(1991)。語言與文學空間。台北:漢光文化事業。
  28. 蘇曼殊(1957)。蘇曼殊詩文集。台北:大中國圖書。
  29. 顧蕙倩(1991)。碩士論文(碩士論文)。淡江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
被引用次数
  1. (2015)。「共和」主體與私密文學-再論民國初年文學與文化的非激進主義轉型。二十一世紀,152,6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