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
談談訓詁學如何運用古文字
|
并列篇名
|
How Chinese Exegetics Can Make Use of Ancient Scripts
|
DOI
|
10.29726/TJCL.201107.0008
|
作者
|
季旭昇(Hsiu-Sheng Chi)
|
关键词
|
古文字 ; 本義 ; 引申 ; 假借 ; 訛字 ; 韻讀 ; 皇 ; 匡 ; 專 ; 早 ; 蚤 ; 水 ; 沙 ; 躬 ; 身 ; 音 ; 意 ; ancient scripts ; Chinese Exegetics
|
期刊名称
|
東海中文學報
|
卷期/出版年月
|
23期(2011 / 07 / 01)
|
页次
|
157
-
173
|
内容语文
|
繁體中文
|
中文摘要
|
訓詁學在中國有悠久的歷史,但在已往,學者常依據《說文》來談訓詁,由於《說文》所釋未必是正確的本義,因此訓詁學家所談的訓詁現象,有一些是可以商榷的。在甲骨、金文、戰國、秦漢文字大量出土的今天,我們可以更正確地說明一個字詞的本義、引申、假借、訛誤、音讀等現象。本文從尋本義、辨引申、明假借、正訛字、考韻讀等五方面,舉了皇/匡、專、早/蚤、水/沙、躬/身、音/意等例子來說明古文字對訓詁學的貢獻。
|
英文摘要
|
Traditional scholars of Chinese Exegetics used to rely on the Shuo Wen as the only authentic source to understand the original meaning of each character.But what they have found is not always correct. Now we have collected many archaeologically excavated oracle bones, bronze and bamboo scripts, with which we can decipher more correctly the original meaning, extended meaning, etc of those characters. This article selects some examples to prove the thesis.
|
主题分类
|
人文學 >
人文學綜合
人文學 >
語言學
人文學 >
中國文學
|
参考文献
|
-
袁國華(2003)。郭店楚墓竹簡從「匕」諸字以及與此相關的詞語考釋。史語所集刊
連結:
-
陳奐,《詩毛氏傳疏》(上海:商務印書館,1930 年),頁89。
-
(1970)。甲骨文字集釋。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專刊,五十,1362。
-
(1983)。說文解字詁林。臺北:鼎文書局。
-
(2004)。管子。北京:中華書局。
-
渭南嚴氏孝義家塾叢書《顏氏家訓》卷6,頁11-12。
-
漢公羊壽傳、何休解詁、唐徐彥疏(1959)。春秋公羊傳注疏。臺北:藝文印書館。
-
于省吾(1985)。尚書新證。臺北:崧高書社。
-
于省吾編(1996)。甲骨文字詁林。北京:中華書局。
-
王力。古代漢語。北京:中華書局。
-
王念孫(1971)。讀書雜志。臺北:文海出版社。
-
何琳儀(1998)。戰國古文字典。北京:中華書局。
-
吳振武(2002)。蔡家崗越王者旨於睗戈新釋(提要)。古文字研究
-
李山譯注(2009)。管子。北京:中華書局。
-
李孝定(1970)。甲骨文字集釋。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專刊,五十,1041。
-
李孝定(1974)。甲骨文字集釋。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專刊,50,1953-1974。
-
李家浩(1982)。從戰國忠信印談古文字中的異讀現象。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
-
李學勤編(2010)。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壹)。上海:上海文藝出版集團中西書局。
-
季旭昇(1995)。說皇。第六屆中國文字學學術研討會,臺中:
-
季旭昇。《上博三.恆先》「意出於生,言出於意」說。中國文字,30,183-192。
-
段玉裁(1970)。說文解字注。臺北:藝文印書館。
-
許慎(1989)。說文解字。北京:中國書城。
-
陳劍(2006)。釋造。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上海:
-
程俊英、梁永昌(1989)。應用訓詁學。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
黃天樹(2006)。黃天樹古文字論集。北京:學苑出版社。
-
劉又辛(1993)。文字訓詁論集。北京:中華書局。
-
黎翔鳳(2004)。管子校注。北京:中華書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