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毛本《三國演義》的悲劇意識

并列篇名

Tragic Consciousness in the Mao Zong-gang Edition of "Romance of The Three Kingdoms"

作者

陳慶元(Ching-Yuan Chen)

关键词

三國演義 ; 悲劇意識 ; 毛宗崗 ; "Romance of the Three Kingdoms" ; tragic consciousness ; Mao Zung-gang

期刊名称

東海中文學報

卷期/出版年月

26期(2013 / 12 / 01)

页次

143 - 165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三國演義》在中國古典小說中雖有重要地位,但從文學藝術的角度而言,由於其題材受限於歷史而較缺乏創造性,常得到學者正反不同的評價。然而不可否認的,在眾多小說作品中,《三國演義》一直是最膾炙人口,流傳也最廣的作品。探究其原因,作品中的「悲劇意識」成分產生了極重要的影響。本文以毛本《三國演義》為對象,從歷史詮釋觀點與小說人物塑造兩方面,探討全書所呈現的「悲劇意識」,以及如此的「悲劇意識」又是帶給讀者怎樣的沈思,並指出其侷限性。希望從不同角度對《三國演義》做出評價。

英文摘要

Although ”Romance of the Three Kingdoms” holds a paramount position in classical Chinese novels, its artistic creativeness earns mixed responses for the fact that its subject matter is mainly historical. This article argues that a sense of prevailing tragedy explains the novel's favor and popularity. Based on Mao Zong-gang edition, this article reveals the tragic consciousness in ”Romance of the Three Kingdoms” by studying its characterization and historical vision. I also examine this tragic sense in terms of reader's response and evaluate its affective power, hoping to provide yet another reading of this classic.

主题分类 人文學 > 人文學綜合
人文學 > 語言學
人文學 > 中國文學
参考文献
  1. 三國志平話。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2. (1993)。精印三國演義。台北:老古文化事業公司。
  3. (1986)。文淵閣四庫全書。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
  4. (1986)。三國演義學刊,成都:
  5. (1985)。三國志通俗演義。台北:天一出版社。
  6. 三國志通俗演義。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7. (1979)。明弘治版三國志通俗演義。台北:新文豐出版公司。
  8. 于天池(1992)。明清小說研究。北京: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
  9. 卡爾‧雅斯貝爾斯、亦春譯(1988)。悲劇的超越。北京:工人出版社。
  10. 四川省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編(1983)。三國演義研究集。成都:四川省社會科學院出版社。
  11. 朱光潛(1995)。悲劇心理學。台北:日臻出版社。
  12. 吳小林校注(1994)。三國演義校注。台北:里仁書局。
  13. 宋克夫(1995)。宋明理學與章回小說。武漢:武漢出版社。
  14. 李辰冬(1996)。三國水滸與西遊。台北:水牛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15. 李福清、尹錫康譯、田大畏譯(1997)。三國演義與民間文學傳統。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6. 李澤厚(1987)。美的歷程。新店:谷風出版社。
  17. 周兆新(1990)。三國演義考評。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18. 周英雄(1989)。小說‧歷史‧心理‧人物。台北:東大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19. 胡適(1988)。胡適古典文學研究論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20. 浦安迪、沈亨壽譯(1993)。明代小說四大奇書。北京:中國和平出版社。
  21. 張法(1997)。中國文化與悲劇意識。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22. 陳曦鐘輯校、宋祥瑞輯校、魯玉川輯校(1998)。三國演義會評本。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23. 章學誠(1973)。章氏遺書。台北:漢聲出版社。
  24. 楊義(1997)。中國古典小說史論。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25. 漢斯‧羅伯特‧耀斯、顧建光譯、顧靜宇譯、張樂天譯(1997)。審美經驗與文學解釋學。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
  26. 裴斐(1991)。文學原理。北京:中央民族學院出版社。
  27. 齊裕焜(1997)。明代小說史。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
  28. 魯迅(1994)。魯迅小說史論文集,台北:
  29. 譚洛非編(1992)。三國演義與中國文化。成都:巴蜀書社。
  30. 蘇軾(1982)。東坡志林。台北:木鐸出版社。
被引用次数
  1. 謝予騰(2022)。論三國故事對街亭之戰情節之改編及馬謖人物形象轉變之意義。中正漢學研究,39,29-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