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後現代之外:九○年代台灣散文現象析論

并列篇名

Beyond Postmodern: The Development of Taiwanese Prose in 1990s

作者

吳孟昌(Meng-Chang Wu)

关键词

後現代 ; 散文 ; 九○年代 ; 話語 ; 巴赫金 ; postmodern ; prose ; the 1990s ; discourse ; Bakhtin

期刊名称

東海中文學報

卷期/出版年月

27期(2014 / 06 / 01)

页次

191 - 217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關於九○年代的台灣散文,文學史多習於從「後現代」的脈絡論述其特質,然而弔詭的是,這樣的脈絡其實是以現代詩或小說的發展為肌理。面對「散文」這個在戰後以來的所有文學論戰中,始終「置身事外」的邊緣文類,本文認為它的發展與演變,有其獨特的歷史脈絡,且與政治、社會的變遷,有至為緊密的關聯。因此,回歸文學與社會的互動關係,本文以巴赫金提出的「話語」概念,指陳九○年代後的台灣散文,在政治的解嚴及社會的民主化、自由化、本土化之下,已掙脫戰後以來符應官方意識型態而形成的「純」散文框架,逆反封閉、個人的「詩話語」傾向,而大步朝向與社會對話,並對紛雜的社會語境具有敏銳覺知的「散文化」方向前進。文中提出的三大現象:類型化的深耕、散文邊界的模糊化、文藝腔的消褪,即是在此發展歷程下所形成的結果,其在橫跨解嚴前、後且動盪的八○年代已見雛型,而在九○年代之後益發顯著。自此,散文家的書寫趨向於在眾聲喧嘩的社會語境中「發聲」,「發聲」位置的確立導致類型化書寫的成形,而邊界的模糊化與文藝腔的消褪,則更突顯「散」(無軌範)的本色,也回應了後解嚴時代的來臨。

英文摘要

Taiwanese prose in the 1990s is often dubbed "post-modern" by literary historians, a term more apt to describe what is ingrained in Taiwanese fiction and poetry in the late 20th century. Even though historically prose in Taiwan has sidestepped most literary and political debates, its development has, in my opinion, been closely related to socio-political changes and should be investigated in such context. Following M. Bakhtin's concept of discourse, this article holds that prose became heteroglossiac in response to the cultural-political trend of democratization in the 1990s. The so-called "pure" prose, which was endorsed by the government, now gave way to writings of widely different subjects and styles. The new, centrifugal motions reversed the poetic, hermetic, and individualistic tendencies and prose thus became truly "prosaic", able to engage in social dialogue at all levels. The article observes the new development in three aspects: the multiplication of types of writing, the expansion of genre definition, and the fading of high-literary style. We see the change set forth in the 1980s, becoming general in the 90s, and henceforth prose writers, free from conventional restraints, were able to write with specific concerns, and in languages of unprecedented immediacy, actively responding to a multi-voiced society liberated from martial-law governing.

主题分类 人文學 > 人文學綜合
人文學 > 語言學
人文學 > 中國文學
参考文献
  1. 陳芳明(2002)。後殖民台灣─文學史論及其周邊。台北:麥田。
    連結:
  2. 蔡珠兒(2002)。南方絳雪。台北:聯合文學。
    連結:
  3. 林文義,〈不做臨照水仙─八○年以後台灣散文的社會參與〉,《自立晚報》第14 版,1989 年6 月20 日
  4. 瓦歷斯‧諾幹(1997)。戴墨鏡的飛鼠。台中:晨星。
  5. 瓦歷斯‧諾幹(1999)。番人之眼。台中:晨星。
  6. 何寄澎編(2000)。文化、認同、社會變遷:戰後五十年台灣文學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北:
  7. 何聖芬(1984)。座談─散文類型的再探討。文訊,14
  8. 利格拉樂‧阿烏(1998)。穆莉淡:部落手札。台中:晨星。
  9. 利格拉樂‧阿烏(1996)。誰來穿我織的美麗衣裳。台中:晨星。
  10. 利格拉樂‧阿烏(1997)。紅嘴巴的VuVu。台中:晨星。
  11. 吳孟昌(2013)。台中,東海大學中文所。
  12. 吳明益(2003)。桃園,國立中央大學中文所。
  13. 宋澤萊(2007)。夏曼‧藍波安小說《海浪的記憶》中的奇異修辭及其族群指導。台灣學研究,3
  14. 周芬伶(1985)。絕美。台北:前衛。
  15. 周芬伶(2002)。汝色。台北:二魚文化。
  16. 周芬伶(1996)。妹妹向左轉。台北:遠流。
  17. 周芬伶(1996)。熱夜。台北:遠流。
  18. 周英雄編、劉紀蕙編(2000)。書寫台灣:文學史、後殖民與後現代。台北:麥田。
  19. 周慶華(1997)。台灣文學與「台灣文學」。台北:生智。
  20. 林央敏(1984)。散文出位。文訊,14
  21. 林宗德(2008)。台中,靜宜大學中文所。
  22. 林政華(2007)。台灣海洋文學的成立及其作家作品。明道通識論叢,3
  23. 林錫嘉編(1992)。八十年散文選。台北:九歌。
  24. 林錫嘉編(1998)。八十六年散文選。台北:九歌。
  25. 林錫嘉編(1995)。八十三年散文選。台北:九歌。
  26. 柳翱(1990)。永遠的部落。台中:晨星。
  27. 苦苓編(1985)。紅塵煙火。高雄:敦理。
  28. 夏曼‧藍波安(1997)。冷海情深。台北:聯合文學。
  29. 夏曼‧藍波安(1999)。黑色的翅膀。台中:晨星。
  30. 張瑞芬(2006)。五十年來台灣女性散文‧評論篇。台北:麥田。
  31. 張瑞芬(2007)。狩獵月光:當代文學及散文論評。台北:聯合文學。
  32. 張誦聖(2001)。文學場域的變遷─當代台灣小說論。台北:聯合文學。
  33. 張曉風(1974)。中國現代文學大系‧散文第二輯。台北:巨人。
  34. 現代散文研究小組編(1986)。中國現代散文理論。台北:蘭亭。
  35. 許達然(1984)。。台北:林白。
  36. 郭懿雯編(2003)。時代與世代:台灣現代散文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北:
  37. 陳幸蕙編(1990)。七十八年散文選。台北:九歌。
  38. 陳明柔編(2010)。遠走到她方:台灣當代女性文學論集,台北:
  39. 陳明柔編(2010)。遠走到她方:台灣當代女性文學論集,台北:
  40. 陳明柔編(2006)。台灣的自然書寫:二○○五年「自然書寫學術研討會」文集,台中:
  41. 陳芳明(2011)。台灣新文學史。台北:聯經。
  42. 陳芳明(2011)。台灣新文學史。台北:聯經。
  43. 焦桐編(2003)。台灣飲食文選。台北:二魚文化。
  44. 焦桐編(2003)。台灣飲食文選。台北:二魚文化。
  45. 焦桐編(2000)。八十八年散文選。台北:九歌。
  46. 黃基銓(2006)。樂當味覺飲食的吃主兒─蔡珠兒。野葡萄文學誌,34
  47. 楊素芬(2001)。台灣報導文學概論。台北:稻田。
  48. 廖鴻基(1997)。鯨生鯨世。台中:晨星。
  49. 廖鴻基(1996)。討海人。台中:晨星。
  50. 廖鴻基(1998)。漂流監獄。台中:晨星。
  51. 齊益壽編(1979)。當代中國新文學大系‧散文二集。台北:天視。
  52. 歐佩佩(2005)。蔡珠兒V.S 張小虹:文字與身體感官的交會。誠品好讀,60
  53. 蔡珠兒(1995)。花叢腹語。台北:聯合文學。
  54. 鄭明娳(2001)。現代散文現象論。台北:大安。
  55. 鄭明娳(2007)。現代散文類型論。台北:大安。
  56. 蕭蕭編(1991)。七十九年散文選。台北:九歌。
  57. 蕭蕭編(1994)。八十二年散文選。台北:九歌。
  58. 蕭蕭編(1997)。八十五年散文選。台北:九歌。
  59. 錢中文編(1998)。巴赫金全集。石家莊:河北教育。
  60. 龍應台(1985)。野火集。台北:圓神。
  61. 龍應台(1994)。看世紀末向你走來。台北:時報文化。
  62. 應鳳凰編(2007)。漫遊與獨舞:九○年代台灣女性散文論集。台北:秀威。
  63. 鍾怡雯編、陳大為編(2001)。天下散文選1970-2000:台灣。台北:天下遠見。
  64. 簡媜(1996)。女兒紅。台北:洪範。
  65. 簡媜(2002)。天涯海角─福爾摩沙抒情誌。台北:聯合文學。
  66. 簡媜(1999)。紅嬰仔─一個女人與她的育嬰史。台北:聯合文學。
  67. 簡媜編(1996)。八十四年散文選。台北:九歌。
  68. 簡媜編(1999)。八十七年散文選。台北:九歌。
  69. 簡媜編(1993)。八十一年散文選。台北:九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