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新集藏經音義隨函錄》類化字釋例

并列篇名

The Categorization of Chinese Characters in the "Xin Ji Zangjing Yinyi Sui Han Lu"

作者

宋建華(Jian-Hua Song)

关键词

《新集藏經音義隨函錄》 ; 可洪 ; 類化 ; 佛經音義 ; 構形演變 ; "Xin ji zangjing yinyi sui han lu" ; Kehong ; Categorization of Chinese characters ; Phonetics and semantics of Buddhist scriptures ; Development of Chinese characters

期刊名称

東海中文學報

卷期/出版年月

28期(2014 / 12 / 01)

页次

177 - 202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觀察漢字歷時性的動態變化現象,有助於漢字構形演變規律之建立,而研究中古漢字類化問題,除藉助敦煌寫卷、石刻文獻等資料之外,五代後晉可洪《新集藏經音義隨函錄》收錄相當豐富之字例,可供研究者參考。本文擬以「類化字」為題,將其分為「從文字使用者觀察」與「從文字整理者觀察」兩類,以分別適用於正、俗字對類化定義之闡述,並將《新集藏經音義隨函錄》所收類化字區分為「偏旁替換例」、「新增偏旁例」、「偏旁移位例」、「疊體例」與「別造新字例」五類,藉以瞭解漢字演變過程中構形變化之現象。

英文摘要

Apart from such materials as rock inscriptions and the Dunhuang texts, the "Xin ji zangjing yinyi sui han lu" composed by Kehong during the Later Jin dynasty is one of the most valuable resources for the study of the historical development of Chinese characters during the medieval period. In this paper I examine the differing approaches adopted by "language users" and "language systematizers, " and show how these distinct approaches can be used to categorize characters as either formal or informal. I also investigate the evolution of Chinese characters with respect to the five categories into which new characters are arranged in the "Xin ji zangjing yinyi sui han lu": radical substitution; new radicals; radical shift; stacking; and new formations.

主题分类 人文學 > 人文學綜合
人文學 > 語言學
人文學 > 中國文學
参考文献
  1. (1981)。高麗大藏經。台北:新文豐出版公司。
  2. 大正新脩大正藏經(電子版),中華電子佛典協會(CBETA)http://buddhism.philosophers.org/。http://buddhism.philosophers.org/
  3. 中華大藏經(中華書局版)網路版,台北版電子佛典集成。http://taipei.ddbc.edu.tw/
  4. 毛遠明(2006)。漢字形旁類化研究。西南師範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6(6)
  5. 王貴元(1999)。馬王堆帛書漢字構形系統研究。南寧:廣西教育出版社。
  6. 台灣敦煌學會編(1985)。《敦煌學》第七輯。台灣敦煌學會。
  7. 朱歧祥、周世箴(2009)。語言文字與教學的多元對話。台中:東海大學中文系。
  8. 吳剛輯、吳大敏編(2004)。唐碑俗字錄。西安:三秦出版社。
  9. 宋建華(2009)。略論《說文》小篆構形演變型態之特殊規律-以凵、厽、射、老為討論對象。發皇華語 涵詠文學:中國文學暨華語文教學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10. 宋建華(2007)。從《說文》黽部收字談小篆構形演變之類化現象。第九屆中區文字學學術研討會集,台中:
  11. 李學勤編(2002)。中華漢語工具書書庫。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
  12. 李學勤編(2002)。中華漢語工具書書庫。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
  13. 李學勤編(2002)。中華漢語工具書書庫。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
  14. 李學勤編(2002)。中華漢語工具書書庫。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
  15. 秦公、劉大新(1995)。廣碑別字。北京:國際文化出版社。
  16. 張海媚(2006)。類化字產生的理據及其影響。安陽師範學院學報,2006(3)
  17. 張涌泉(1995)。敦煌文書類化字研究。敦煌研究,1995(4)
  18. 許慎、段玉裁注(1999)。說文解字注。台北:洪葉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19. 陳彭年、余迺永校注(2000)。新校互註宋本廣韻。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
  20. 黃德寬(2006)。漢字理論叢稿。北京:商務印書館。
  21. 劉釗(2006)。古文字構形學。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
  22. 慧琳(1970)。一切經音義。台北:大通書局。
  23. 鄭賢章(1985)。《新集藏經音義隨函錄》研究。長沙:湖南師範大學出版社學會。
  24. 顧野王(1987)。大廣益會玉篇。北京:中華書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