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異質地誌學與明清文人園林場域的相互證發

并列篇名

Chinese Ming-Qing Literati Garden as a Heterotopia

作者

朱衣仙(Chu, I-Hsien)

关键词

文人園林 ; 園林書寫 ; 異質空間 ; 異質地點 ; 異質地誌學 ; heterotopias ; heterotopology ; Chinese literati garden ; garden writing

期刊名称

東海中文學報

卷期/出版年月

34期(2017 / 12 / 01)

页次

1 - 48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本文以傅柯的「異質地誌學」理論作為語境與視鏡,對照明清中國文人園林的美學、論述與實踐,討論中國文人園林作為中國文化所生產出來的特殊空間類型,其對於文人的「危機性異質空間」屬性,以及這個「異質空間」作為「真實空間」的「對抗空間」,在文人的自我重構中,所提供的場域功能。這些論證,展現出「異質地誌學」理論在中國文人園林的研究上的適用性。由於傅柯在建構這個理論時,已參考了東方園林的範式,卻著墨不多,透過本研究,正可補充該理論未能多加闡釋之處。本論題的提出與相關論述,除顯現異質地誌學作為理論與中國文人園林作為文本,兩者之間相互證發之處,也可使「異質地誌學」成為向其他文化說明中國文人園林美學時的中介。

英文摘要

This paper uses Michel Foucault's theory of "heterotopology" to analyze the aesthetics, discourse and practice of the Ming-Qing Chinese literati garden. Being one of the special types of space produced by the Chinese culture, the Chinese literati garden can be recognized as a "crisis heterotopia" for literati and a space that can provide them possibilities of the reconstruction of their self-identity. These arguments demonstrate the applicability of the theory of "heterotopology" to the study of Chinese literati gardens. Foucault, in the construction of this theory, has referred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oriental gardens, however only with limited mentions. Hence, this study can be a supplement to the theory. In addition to heterotopology as a theory and Chinese literati garden as support for the theory, the proposition and related discourse of the thesis can also make "heterotopology" an intermediary for introducing and explaining the Chinese literati garden to other cultures.

主题分类 人文學 > 人文學綜合
人文學 > 語言學
人文學 > 中國文學
参考文献
  1. 侯迺慧(2005)。園林圖文的超越性特質對幻化悲傷的療養─以明人文集的呈現為主。政大中文學報,4,123-154。
    連結:
  2. 曹淑娟(2005)。寄寓、歸守與出離─寓山三賦對主人與園林關係的思索。臺大文史哲學報,63,35-70。
    連結:
  3. 明‧張寶臣,〈熙園記〉,《松江府志》。
  4. 宋‧朱長文,〈樂圃記〉,《民國吳縣志》卷39(1933 年鉛印本)。
  5. 明‧王世貞,〈弇山園記〉,《弇州山人續四部稿》卷59。
  6. 明‧王心一,〈歸田園居記〉,《吳縣志》卷39 中。
  7. 明‧黃周星,〈將就園記〉,收錄於張潮編輯,《昭代叢書》,甲集卷23。
  8. 明‧文徵明,〈王氏拙政園記〉,《吳縣志》卷39 中。
  9. 明‧祁彪佳,《寓山志》,約1641-1645 年,明崇禎間刊本。
  10. 唐‧白居易,〈酬吳七見寄〉,《白居易集》卷6。
  11. 清‧陳維崧,〈依園遊記〉《陳迦陵文集》卷6,1644。
  12. 明‧祁彪佳,《寓山注》,約1639 年,明崇禎間刊本。
  13. 明‧袁宏道,〈新買得畫舫,將以為菴,因作舟居詩〉十首,《瀟碧堂集》之四,卷28,頁909-912。
  14. 明‧祁承鄴,〈密園記引〉,《澹生堂集》卷11,1633,明崇禎六年祁氏刊本。
  15. 清‧賀君照,〈揚州東園題詠序〉,《東園題詠》,清乾隆十一年(1746)刻本。
  16. 明/清‧歸莊,〈看牡丹記〉,《歸莊集》卷6,頁377。
  17. 明‧鍾惺,〈梅花墅記〉,《吳縣志》卷39 下。
  18. (1983)。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
  19. (1995)。續修四庫全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20. 宋‧司馬光,〈獨樂園記〉,《溫國文正司馬公文集》卷66(四部叢刊本)。
  21. 明文震亨(2008)。長物志。重慶:重慶出版社。
  22. 明/清李漁(2000)。閒情偶寄。長沙:嶽麓書社。
  23. 明/清張岱(1986)。西湖夢尋。台北:金楓出版社。
  24. 清李斗(2004)。揚州畫舫錄。北京:中華書局。
  25. 清趙之壁編(2004)。平山堂圖志。揚州:廣陵書社。
  26. Foucault, Michel(1986).Of Other Spaces.Diacritics,16(1),22-7.
  27. Jencks, Charles(1977).The Language of Post-modern Architecture.New York:Rizzoli.
  28. Lefebvre, Henri,Nicholson-Smith, Donald(Trans.)(1991).The Production of Space.Oxford:Blackwell.
  29. 王毅(1990)。園林與中國文化。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30. 王學玲(2001)。新北市,輔仁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
  31. 王樹民編校(1986)。戴名世集。北京:中華書局。
  32. 王鴻泰(1998)。台北,台灣大學歷史學研究所。
  33. 朱衣仙(2009)。新北市,輔仁大學比較文學研究所。
  34. 朱劍心編(1964)。晚明小品選注。台北:台灣商務書局。
  35. 李栩鈺(2003)。中壢,中央大學中文研究所。
  36. 周維權(1991)。中國古典園林史。台北:明文書局。
  37. 侯迺慧(1991)。詩情與幽境─唐代文人的園林生活。台北:東大書局。
  38. 侯迺慧(2004)。明代園林舟景的文化意涵與治療意義。北大人文集刊,2,1-40。
  39. 夏鑄九(2011)。樓臺重起:林本源園林的空間體驗、記憶與再現。新北市:新北市政府。
  40. 馬家鼎選注(2001)。揚州文選。蘇州:蘇州大學。
  41. 馬家鼎選注(2001)。揚州文選。蘇州:蘇州大學出版社。
  42. 張婉真(1997)。試談中國園林的博物館概念。國立歷史博物館館刊,7(8),63-70。
  43. 曹淑娟(2003)。流變中的凝視─《越中園亭記》的家鄉書寫。臺大中文學報,18,223-266。
  44. 曹淑娟(2002)。祁彪佳與寓山─一個主體性空間的建構。空間、地域與文化─中國文化空間的書寫與闡釋,台北:
  45. 曹淑娟(2006)。流變中的書寫─祁彪佳與寓山園林論述。台北:里仁書局。
  46. 曹淑娟(2005)。袁宏道的園亭觀及其柳浪體驗。知性與情感的交會:唐宋元明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北:
  47. 曹淑娟(2004)。小有、吾有與烏有─明人園記中的有無論述。臺大中文學報,20,195-238。
  48. 曹淑娟(2005)。寓山園林的女性空間。臺大中文學報,23,277-322。
  49. 曹淑娟(2001)。夢覺皆寓─「寓山注」的園林詮釋系統。臺大中文學報,15,193-239。
  50. 陳志梧譯、夏鑄九編譯、王志弘編譯(1993)。空間的文化形式與社會理論讀本。台北:明文書局。
  51. 陳寅恪(2001)。柳如是別傳。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52. 陳寅恪(1995)。陳寅恪魏晉南北朝史講演錄。台北縣:雲龍書局。
  53. 陳從周編(2000)。中國園林鑑賞辭典。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54. 陳從周編、蔣啟霆編(2004)。園綜。上海:同濟大學出版社。
  55. 陳植注(1993)。園冶注釋。台北:明文書局。
  56. 陳植選注、張公弛選注(1993)。中國歷代名園記選注。合肥:安徽科學技術出版社。
  57. 黃長美(1986)。中國庭園與文人思想。台北:明文書局。
  58. 楊鴻勛(1994)。江南園林論:中國古典園林藝術研究。台北:南天書局。
  59. 楊鑒生編注、趙厚均編注(2005)。中國歷代園林圖文精選。上海:同濟大學出版社。
  60. 漢寶德(1990)。物象與心境─中國的園林。台北:幼獅出版社。
  61. 趙農注釋(2003)。園冶圖說。濟南:山東畫報出版社。
  62. 摩爾,湯瑪斯、宋美璍譯注(2003)。烏扥邦。台北:聯經出版社。
  63. 鄭文惠(1994)。明代園林山水題畫詩之研究─以文人園林為主。國立政治大學學報,69,17-41。
  64. 駱水玉(1999)。台北,台灣大學中文研究所。
  65. 嚴倚帆(1991)。祁承(火業)及澹生堂藏書研究。台北:漢美書局。
  66. 黄裳(2005)。清代版刻一隅。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
被引用次数
  1. 朱衣仙(2019)。「不在場/在場」的「園中湖石」:由《儒林園》探尋知識份子文革創傷的歷史根源。東海中文學報,38,103-145。
  2. 朱衣仙(2019)。中國文人園林多重三元辯證的「空間生產」。東海中文學報,37,129-173。
  3. (2020)。仙鄉、淨土、山水—— 論三組齊梁詩的詠物模式與空間書寫。文與哲,36,51-80。
  4. (2022)。清代前期臺灣府城的官署園林及遊憩空間之創建。臺灣文獻,73(3),9-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