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小戲《花鼓》之源流系統與歷代演出探究

并列篇名

Research of Xiaoxi "HuaGu" in the Development and Presentation So Far

DOI

10.30095/SYJH.201207.0007

作者

張繼光(Chi-Kuang Chang)

关键词

打花鼓 ; 綴白裘 ; 小戲 ; 崑腔 ; 崑弋腔 ; DaHuaGu ; ZhuiBaiQiu ; XiaoXi ; Kun tune ; KunYi tune

期刊名称

中山人文學報

卷期/出版年月

33期(2012 / 07 / 01)

页次

151 - 179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花鼓》是一齣據明傳奇《紅梅記》部份情節改編,歷來在民間盛行不輟的典型歌舞小戲。此劇留存至今的劇本主要有兩種,其戲曲聲腔分別屬於崑腔及崑弋腔。本論文主要在探討此兩不同聲腔體系劇本產生之先後,及其彼此間之異同與承傳關聯;此外,並考查此劇在歷代之演出及流傳,冀提供相關研究之參考。

英文摘要

”HuaGu” is a typical song and dance XiaoXi (a kind of traditional Chinese opera) which was very popular throughout the years among the common people, and it was partly adapted from an opera ”HongMeiJi” in the Ming dynasty. The XiaoXi preserves two versions of its scripts, which belong to Kun tune and KunYi tune respectively. The research mainly debates on the historical orders of these two different tunes of scripts; on the other hand, we also discuss the similarities and dissimilarities as well as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the two. In addition, we examine the presentation of the XiaoXi in all the past dynasties, hoping to provide some reference for future researches.

主题分类 人文學 > 人文學綜合
人文學 > 歷史學
人文學 > 藝術
参考文献
  1. 曾永義(2009)。論說戲曲雅俗之推移(下)。戲劇研究,3,249-296。
    連結:
  2. 曾永義(2009)。論說戲曲雅俗之推移(下)。戲劇研究,3,249-296。
    連結:
  3. 曾永義(2007)。梆子腔新探。中國文哲研究集刊,30,143-178。
    連結:
  4. (1993)。戲學全書。上海:上海書店。
  5. (1988)。清代燕都梨園史料。北京:中國戲劇出版社。
  6. 余治。《打花鼓》。清抄本,中央研究院傅斯年圖書館藏本,藏號A Pn9-121
  7. (1987)。善本戲曲叢刊。台北:臺灣學生書局。
  8. (1988)。清代燕都梨園史料。北京:中國戲劇出版社。
  9. (1962)。清代北京竹枝詞十三種。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
  10. (1993)。海外孤本晚明戲劇選集三種。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1. (1962)。清代北京竹枝詞十三種。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
  12. 上海市教育局第四科通俗教育股。《審查戲曲》。上海:上海市教育局第一科出版股,1931
  13. (1988)。清代燕都梨園史料。北京:中國戲劇出版社。
  14. (1988)。清代燕都梨園史料。北京:中國戲劇出版社。
  15. 余治。《打花鼓》。寶文堂木刻本,中央研究院傅斯年圖書館藏本,藏號A DA-1-004
  16. 梅花館主。《大戲考》。上海:大聲無線電唱機行,1949
  17. 王韜。《瀛壖雜志》。光緒元年(1875)十月刊本
  18. 余治。《得一錄》。同治八年(1869)敘刊本
  19. 余治。《打花鼓》。中央研究院傅斯年圖書館所抄藏車王府曲本,藏號A DA-1-003
  20. 楊靜亭。《都門紀略》。道光二十五年(1845)文富堂刊,首都圖書館藏本
  21. (2010)。琴曲集成。北京:中華書局。
  22. (1987)。善本戲曲叢刊。台北:臺灣學生書局。
  23. 余治。《打花鼓》。彰化梨春園抄本
  24. (1988)。清代燕都梨園史料。北京:中國戲劇出版社。
  25. (1988)。清代燕都梨園史料。北京:中國戲劇出版社。
  26. 余治。《打花鼓(花旦角本)》。中央研究院傅斯年圖書館藏本,藏號A Sup751
  27. (1988)。清代燕都梨園史料。北京:中國戲劇出版社。
  28. 顏自德。《霓裳續譜》。乾隆六十年(1795)集賢堂刊本
  29. 湯斯質輯,朱廷鏐、朱廷璋重訂。《絃索調時劇新譜》。乾隆14 年(1749)刊本,首都圖書館藏本
  30. (1962)。清代北京竹枝詞十三種。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
  31. 鮑筱齋。《湖陰曲初集》。北京:擷華印書局,1925
  32. (1990)。戲考大全。上海:上海書店。
  33. 余治。《雜劇》。清鈔本,中央研究院傅斯年圖書館藏本,藏號4-6-3 700 34
  34. (1988)。清代燕都梨園史料。北京:中國戲劇出版社。
  35. 王芷章。《清代伶官傳》。北京:中華印書局,1936
  36. 于質彬(1994)。南北皮黃戲史述。合肥:華山書社。
  37. 山西省藝術戲劇研究所編、陜西省藝術戲劇研究所編、河南省藝術戲劇研究所編、河北省藝術戲劇研究所編、山東省藝術戲劇研究所編(1991)。中國梆子戲劇目大詞典。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
  38. 中國國家圖書館(2011)。中國國家圖書館藏清宮昇平署檔案集成。北京:中華書局。
  39. 中國戲曲志編輯委員會(1993)。中國戲曲志.湖北卷。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
  40. 中國戲曲志編輯委員會(1994)。中國戲曲志.雲南卷。北京:中國ISBN 中心。
  41. 中國戲曲志編輯委員會(1990)。中國戲曲志.天津卷。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
  42. 中國戲曲志編輯委員會(1995)。中國戲曲志.廣西卷。北京:中國ISBN 中心。
  43. 王永運(1996)。三○年代最後的名伶─馮子和和他的《打花鼓》。上海戲劇,1996(5),15。
  44. 王安祈(1990)。明代戲曲五論。台北:大安出版社。
  45. 王森然、中國劇目辭典擴編委員會(1997)。中國劇目辭典。石家莊:河北教育出版社。
  46. 玉魫生(1996)。海陬冶遊附錄。河北:河北教育出版社。
  47. 安徽省藝術研究所(1994)。古腔新論。合肥:安徽文藝出版社。
  48. 朱彝尊(1990)。靜志居詩話。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
  49. 余治(1983)。嘉慶丁巳戊午觀劇日記。戲曲研究,1983(9),261-280。
  50. 周明泰(1977)。五十年來北平戲劇史料後編。台北:廣文書局。
  51. 周明泰(1974)。京戲近百年瑣記。台北:傳記文學出版社。
  52. 周朝俊(1985)。紅梅記。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53. 泉州地方戲曲研究社編(1999)。泉州傳統戲曲叢書。北京:中國戲劇出版社。
  54. 徐永年增輯(1974)。都門紀略。台北:文海出版社。
  55. 徐珂(1986)。清稗類鈔。北京:中華書局。
  56. 張繼光(1997)。〔玉娥郎〕與〔粉紅蓮〕曲牌初探。國立編譯館館刊,26(2),215-238。
  57. 張繼光(1989)。霓裳續譜研究。台北:文津出版社。
  58. 梁紹壬(1982)。兩般秋雨盦隨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59. 寒聲(1986)。關於山陜梆子聲腔史研究中的一些問題。中華戲曲,1986(2),131-145。
  60. 曾永義、彭定求(1999)。全唐詩。北京:中華書局。
  61. 趙翼(1957)。陔餘叢考。上海:商務印書館。
  62. 劉又積整理(1997)。《打花鼓》(川劇燈戲)。四川戲劇,1997(2),33-34。
  63. 鮑春來整理、曾憲洛整理(1957)。揚劇打花鼓。上海:上海文化出版社。
  64. 蘇州市文化局蘇州戲曲志編輯委員會(1998)。蘇州戲曲志。吳縣市:古吳軒出版社。
  65. 鐵橋山人、周育德校刊(1986)。消寒新咏。北京:中國老年文物研究學會中國戲曲藝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