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說一個聽(不)懂的故事:張愛玲〈相見歡〉裏的書寫實驗

并列篇名

Tell an In/Comprehensible Story: Writing Experiments in Eileen Chang's "Rendezvous"

作者

潘怡帆(PAN Yifan)

关键词

重複性 ; 差異 ; 話語 ; repetition ; difference ; speech

期刊名称

中山人文學報

卷期/出版年月

50期(2021 / 01 / 01)

页次

55 - 80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本文嘗試分析張愛玲的作品〈相見歡〉,闡釋作者在其中涉及的書寫實驗。〈相見歡〉表面看似平淡,卻成為各種差異敘事競相馳騁之地。張愛玲用話語的隔閡阻礙小說人物的溝通,然而隔閡的封閉性卻造就小說能被無窮展開的契機。因為隔閡使每個人處在各自的單語世界中,同口異聲地詮釋話語,進而衍生無數小說版本的可能。如是,話語成為差異詮釋的起點,製造了繁複的文學空間。

英文摘要

This paper begins with an examination of Chang's "Rendezvous" ("Xiangjian huan") in attempt to analyze how the writing experiments has been involved in this work. "Rendezvous," as it appears, can be regarded as an ordinary piece; however, as this paper attempts to argue, it is a place where a great variety of stories was to be born. Chang blocks the communication between the characters by using the speech (parole) barrier. Yet the self-contained barrier forces the short novel to be reopened endlessly and inexhaustibly from anywhere. The speech barrier is capable of making each tell his or her various stories from each of his or her world. Hence, speech serves as the point of departure of the diverse interpretations, producing the multiplicity of the literature.

主题分类 人文學 > 人文學綜合
人文學 > 歷史學
人文學 > 藝術
参考文献
  1. 張小虹(2019)。文本裏有蹦蹦戲花旦嗎?。中外文學,48(3),9-43。
    連結:
  2. 張小虹(2013)。時尚的縐摺。中外文學,42(4),15-50。
    連結:
  3. 梁慕靈(2009)。「反媚俗」論張愛玲電影劇作對通俗劇模式的超越。中央大學人文學報,40,173-237。
    連結:
  4. 趙家琦(2014)。花落.花開:一九五○年後張愛玲與《海上花列傳》的平淡寫實。漢學研究,32(1),243-277。
    連結:
  5. 蘇偉貞(2008)。上海.一九四七.張愛玲電影緣起:兼談《不了情》、《太太萬歲》劇本的人生參照。中外文學,37(2),139-181。
    連結:
  6. 蘇偉貞(2012)。私語雷鋒塔:張愛玲的家庭劇場及家庭運動。淡江中文學報,27,119-154。
    連結:
  7. 蘇偉貞(2012)。私語雷鋒塔:張愛玲的家庭劇場及家庭運動。淡江中文學報,27,119-154。
    連結:
  8. (1997).聖經.香港:漢語聖經協會.
  9. Blanchot, Maurice(1969).L’entretien infini.Paris:Gallimard.
  10. Blanchot, Maurice(1981).De Kafka à Kafka.Paris:Gallimard.
  11. Genette, Gérard(1972).Figures III.Paris:Editions du Seuil.
  12. Heidegger, Martin(1981).Acheminement vers la parole.Paris:Gallimard.
  13. Kafka、 Franz,葉廷芳(譯),洪天富(譯)(2001).卡夫卡全集.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
  14. Merleau-Ponty, Maurice (1945) La phénoménologie de la perception (Paris: Gallimard).
  15. 王德威(1998).如何現代,怎樣文學?.臺北:麥田出版.
  16. 王德威(2000)。張愛玲再生緣:重複、迴旋與衍生的敘事學。文學世紀,9,53-58。
  17. 亦舒(2012)〈閱張愛玲新作有感〉。《頭頭網》(f.ttwang.net/RoomFile/RoomMemberBlogShow.aspx?RoomId=2847&BlogId=6542)。
  18. 宋以朗(2015).宋家客廳.廣州:花城出版社.
  19. 沈雙(編)(2010).零度看張.香港:香港中文大學.
  20. 周芬伶(2003).豔異:張愛玲與中國文學.北京:中國華僑出版社.
  21. 金宏達(編)(2003).回望張愛玲:鏡像繽紛.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
  22. 高全之(2011).張愛玲學.臺北:麥田出版.
  23. 張小虹(1997)。女女相見歡:歪讀張愛玲的幾種方式。中外文學,26(3),31-47。
  24. 張小虹(2020).文本張愛玲.臺北:時報文化出版公司.
  25. 張健(1996).張愛玲新論.臺北:書泉出版社.
  26. 張愛玲(1991).惘然記.臺北:皇冠文化出版公司.
  27. 張愛玲(1991).傾城之戀.臺北:皇冠文化出版公司.
  28. 張愛玲(1992).回顧展 II.臺北:皇冠文化出版公司.
  29. 張愛玲(1993).續集.臺北:皇冠文化出版公司.
  30. 張愛玲(2003).張愛玲文萃.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
  31. 陳子善(編)(2001).說不盡的張愛玲.臺北:遠景文化.
  32. 黃錦樹(2020)〈張愛玲的卡夫卡時刻〉。《西灣評論》(westbay-la.nsysu.edu.tw/p/406-1303-246947,r4277.php?Lang=zh-tw)。
  33. 鄭樹森(編)(1990).張愛玲的世界.臺北:允晨文化.
  34. 顏擇雅(2019)〈張愛玲寫一九四九:析〈相見歡〉與〈浮花浪蕊〉〉。《聯合報》(udn.com/news/story/12661/4117279)。
  35. 顏擇雅(2016).向康德學習請客吃飯.臺北:印刻文學生活雜誌出版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