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身心適能(Somatic Fitness)

DOI

10.6223/qcpe.1604.200212.2218

作者

劉美珠

关键词

身心適能 ; 身心動作教育

期刊名称

中華體育季刊

卷期/出版年月

16卷4期(2002 / 12 / 01)

页次

134 - 141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在一陣「體適能」旋風吹入各學校、社區、及健身中心之後,人們逐漸意識到運動對身體健康的重要性,但從全人健康的角度來看,似乎尚有些不足之處。本文試圖從身心學(Somatics)的理論及身心動作教育(Somatic Movement Education )的觀點,提出身心適能(Somatic Fitness)的主張。在強調身心合一、重視經驗感受、反省人體動作意義的過程中,除了軀體的鍛鍊外,更彰顯出自我身心的探索與整合,以及自我、他人與環境間的調適能力,對現化人的重要性。

主题分类 社會科學 > 體育學
参考文献
  1. Cohen, B. B.(1993).Sensing, feeling and action: The experiential anatomy of Body-Mind Centering.Northampton:Contact Editions.
  2. Cohen, B. B.(1989).The alphabet of movement: Part I.Contact Quarterly,Spring/Summer,20-34.
  3. Cohen, B. B.(1996).Embodying cellular consciousness.Somatics,11(1),4-7.
  4. Cohen, B. B.,S. S. Fitt (Ed)(1996).Dance Kinesiology.New York:Schirmer Books.
  5. Daly, A.(1988).Movement analysis: Piecing together the puzzle.The Drama Review,32(4),40-52.
  6. Feldenkrais, M.,illustrated (ed.)(1977).Awareness Through Movement.New York:Harper & Row.
  7. Feldenkrais, M.,illustrated (ed.)(1972).Awareness Through Movement.New York:Original work.
  8. Goebel, S.(1993).Kentucky,University of Louisville.
  9. Hartley, L.(1995).Wisdom of the body moving: an introduction to Body-Mind Centering.Pennington:Princeton Book Company.
  10. Herbert, M. R.(1989).Ecofeminist science and the physiology of the living body: Part one.Somatics,7(3),4-10.
  11. Johnson, D. H.(1994).Body, spirit and democracy.Berkeley:North Atlantic Books.
  12. Moore, C. L.,Yamamuto, K.(1988).Beyond words.New York:Gordon and Breach Science.
  13. Smith, N. S.,Johnson, D. H. (Ed.)(1995).Bone, breath & gesture: Practices of embodiment.Berkeley:North Atlantic Books.
被引用次数
  1. 蔡佳燕、楊淑朱、林淑蓉(2014)。不同性別、年齡及BMI之幼童在基本動作技能發展的比較。大專體育學刊,16(3),287-296。
  2. 高雁翎(2008)。以球體碰撞之物理科學概念引入國小學童身心動作教育之創意體育教學。中華體育季刊,22(1),64-71。
  3. 林茂欽、林大豐(2005)。網路學習社群在身心動作教育之應用。大專體育,77,57-62。
  4. 林美玲(2005)。身心學在大專體育教學上的運用。大專體育,80,20-25。
  5. 林怡棻(2018)。從十二年國教新課綱探討舞蹈藝才班現代舞教學新可能。藝術教育研究,36,45-71。
  6. 劉美珠,林慧敏(2019)。健身新趨勢-身心康適(somatic wellness)概念與發展。中華體育季刊,33(2),61-72。
  7. 劉美珠,林儷蓉,林慧敏(2020)。身心動作教育課程對中年人柔軟度之影響。大專體育學刊,22(1),19-34。
  8. 劉美珠、掌慶維、陳俊源(2013)。2002~2012年臺灣身心動作教育學應用在體育與運動研究之分析。身體文化學報,17,1-18。
  9. 蘇俊賢、賈瀧、賈固華、李志銘(2016)。東西方科學對身體療法之論述。文化體育學刊 ,23,11-20。
  10. 蕭君玲、鄭幸洵、鄭仕一(2004)。「道法自然」之「變動規律」在中國舞蹈教學之應用。中華體育季刊,18(1),113-119。
  11. 徐翠敏(2003)。用「身」體會。中華體育季刊,17(3),145-153。
  12. (2003)。身心學(Somatics)的意涵與發展之探究。台東大學體育學報,1,249-272。
  13. (2004)。初探「身心動作教育(Somatic Movement Education)」之應用—以國小六年級「健康與體育課程」之教學實施為例。台東大學體育學報,2,1-16。
  14. (2006)。「身」入輔導「友善」就從「身體」開始吧!。學生輔導,100,148-154。
  15. (2024)。從身心學觀點談費登奎斯方法融入大專健身運動課程。大專體育,167,1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