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機械複製時代的舞蹈藝術

DOI

10.6223/qcpe.1804.200412.1815

作者

徐翠敏

关键词

Benjamin ; 複製 ; aura ; 審美對象 ; 舞者

期刊名称

中華體育季刊

卷期/出版年月

18卷4期(2004 / 12 / 01)

页次

113 - 121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透過班傑明(Walter Benjamin)機械複製的藝術理論來探討現在結合科技、影像與商業複製的舞蹈藝術,有了什麼樣的轉變與影響。 原本舞蹈藝術一直是以身體為主要的表演媒介或工具,身體的技巧、身體的知覺與想像、身心合一的感覺更一直是舞蹈藝術努力探索的。當科技、電腦、影像等融入了舞蹈作品,像Benjamin所說的新的科技影響了藝術創作的技巧,舞蹈表演藝術融入了這樣的現代科技後,對編舞者、舞者與觀眾之間有了新的互動關係,新的創作模式頓時失去了Benjamin所說的傳統藝術中應有的「光暈(aura)」,然而對於舞者與觀眾而言,當身體成為另一個審美對象時,我們找到了那個別於物質對象的舞者時,還是可以擁有「光暈(aura)」的,在科技與藝術之閒,我們能各取所需,找到一個新的平衡點。

主题分类 社會科學 > 體育學
参考文献
  1. 中國時報(2004/04/12)
  2. 王秀滿譯(2003)。現代藝術批判。台北:藝術新視界。
  3. 王嘉驥(2004)。奇觀下,「人本」何在?。表演藝術,137,42-44。
  4. 王魯湘編譯(1987)。西方學者眼中的西方現代美學。北京:北京大學。
  5. 田國平(2004)。影像入侵,劇場也瘋狂?。表演藝術,137,44-46。
  6. 谷心鵬譯、翟江月譯、何乏筆譯(2003)。氣氛作爲新美學的基本概念。當代,70,10-33。
  7. 周憲(2002)。美學是什麽。台北:揚智。
  8. 林于竝(2004)。東京噪音下的新舞蹈。表演藝術,137,40-42。
  9. 翁註重、林榮泰(1998)。布希亞的擬像理論與後現代的商品形貌。國立台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學報,9,111-118。
  10. 張晴文(2000)。大眾藝術化。藝術觀點,5,8-18。
  11. 陳雅萍(2004)。虛擬與真實之舞。表演藝術,137,92-93。
  12. 陳瑞文(1999)。靈光消逝與前衛藝術-班雅明對於技術世紀的悲觀預言。藝術觀點,3,87-91。
  13. 陳學明(1998)。班傑明。台北:生智。
  14. 游好彥(1994)。我是一名舞者。表演藝術,16,80-81。
  15. 自由時報(2004/04/17)
  16. 歐建平譯(1997)。舞蹈審美說。台北:洪葉。
  17. 謝東山(1994)。藝術:社會定義下的產物。現代美術,52,40-47。
  18. 謝東山(1999)。藝術的安樂死-論幻覺藝術與物體藝術的未來。藝術觀點,3,58-65。
  19. 謝鴻均(1999)。後現代藝術欣賞之道。新竹師院學報,12,347-3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