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牽張-收縮機制應用於拔河肌力訓練之可行性探討

DOI

10.6223/qcpe.1904.200512.1310

作者

徐吉德;徐瑞洪;劉俊概

关键词

牽張-收縮機制 ; 拔河 ; 肌力訓練

期刊名称

中華體育季刊

卷期/出版年月

19卷4期(2005 / 12 / 01)

页次

78 - 83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拔河是一項以體重分級的競技運動,近期內極可能重返奧運競技場,其比賽節奏明快,如何透過有效的訓練方式來提昇選手的肌力以及肌耐力水準能在短則十幾二十秒、長則二至三分鐘的比賽中脫穎而出,是從事拔河運動者極欲探索的重要課題,然而回顧近幾年研究皆指出應用牽張-收縮機制為具有極佳效果之肌力訓練法。本文目的將探討以牽張-收縮機制應用於拔河肌力訓練之可行性,從拔河運動的特殊性與牽張-收縮機制原理看來,將牽張-收縮機制應用於拔河運動肌力訓練的可行性相當高。因此,若能有效利用牽張-收縮機制結合傳統拔河訓練器材進行科學化的肌力訓練則是一值得探討與開發的課題。

主题分类 社會科學 > 體育學
参考文献
  1. 陳賢玲(2004)。不同負荷肌肉收縮轉換運動神經肌表現相關研究。國立體育學院論叢,15(1),135-148。
    連結:
  2. Albert, M. S.(1991).Eccentric muscle training in sports and orthopaedics.Nen York:Churchill Livingstone.
  3. Baechle, T. R.,Earle, R.(1999).Essentials of strength training and conditioning.Champaign IL:Human Kinetics.
  4. Bobbert, M. F.,Gerritsen, K. G. M.,Litjens, M. C. A,Van Soest, A. J.(1996).Why is countermovement jump height greater than squat jump height?.Medicine and Science of Sports and exercise,28,1402-1412.
  5. Bompa, O.T.(1999).Periodization training for sports: Program for peak strength in 35 sport.Champaign, IL:Human Kinetics.
  6. Komi, P. V. (Ed.)(1992).Strength and power in sport.London:Blackwell Scientific.
  7. Tracy, E. J.,Obuchi, S.,Johnson, B.(1995).Kinematic and electromyographic analysis of elbow flexion during inertial exercise.Journal of Athletic Training,30(3),254-258.
  8. William, J. Kraemer.,Keijo Hakkinen.(2002).Strength training for sport.Berlin, Germany:Blackwell Science.
  9. 江玉棻(2003)。碩士論文(碩士論文)。桃園市,國立體育學院教練研究所。
  10. 相子元(2003)。國科會計畫:NSC912413-H-154-005國科會計畫:NSC912413-H-154-005,台北市:。
  11. 涂瑞洪(1997)。拔河之源由及基本力學概念。台灣省學校體育,7(2),51-56。
  12. 郭癸賓(2001)。碩士論文(碩士論文)。桃園市,國立體育學院教練研究所。
  13. 潘玉龍、陳五洲(2001)。論我國室內八人制拔河運動之推展。大專體育,55,41-49。
  14. 黎俊彥、林威秀(2000)。拔河運動的訓練方法。大專體育,49,125-131。
  15. 蘇福仁(1997)。增強式跳躍訓練對橄欖球選手體能和膝關節屈伸等速肌力的效果研究。北體學報,6,43-74。
被引用次数
  1. 陳竑廷,陳奕良,侯建文,邱玉惠,王三財(2019)。複合式訓練對擊劍運動員下肢等速肌力之影響。大專體育學刊,21(1),30-46。
  2. 詹貴惠、楊明達、邱定璿(2012)。不同阻力訓練對國中室內拔河選手肌力與拉力表現的影響。運動教練科學,26,29-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