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棒球投手投變化球的原理

DOI

10.6223/qcpe.2003.200609.1512

作者

楊昌展

关键词

棒球 ; 投手 ; 變化球 ; 馬格納斯效應

期刊名称

中華體育季刊

卷期/出版年月

20卷3期(2006 / 09 / 01)

页次

102 - 108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馬格納斯效應(magnus effect)是棒球投手能夠投出變化球的主要原因。它是馬格納斯(Gustav Magnus)在1852年發現的,它是指旋轉球在流動空氣中成側偏斜的現象。本研究將變化球分為兩類,一類主要是受到馬格納斯力作用的變化球;另一類則較少,且幾乎沒有。這兩種變化球,由於旋轉角度的變化,又延伸出許多的變化球。本研究共分析八種變化球。以右打者而言,作用力主要朝球上方的,為快速直球(fast ball)和內角上飄球(shoot ball);作用力主要朝球右下方的,為曲球(curve ball)和滑球(slider);作用力主要朝球左上方的,為伸卡球(sinker)。而沒有受到馬格納斯力作用的變化球,重力的作用較為明顯,因此球以拋物線的軌跡到達本壘,此種變化球有指叉球(forkball),變速球(changeup),以及指關節球(knuckleball)。

主题分类 社會科學 > 體育學
参考文献
  1. 廖文男、林唘川、高英傑、彭國平(2003)。棒球投手球路與速度分析-以2001年世界盃成棒賽爲例。北體學報,11,96-97。
    連結:
  2. Alaways, L. W.,Hubbard, M.(2001).Experimental determination of baseball spin and lift.Journal of Sports Sciences,19,349-358.
  3. Alaways, L. W.,Mish, S. P.,Hubbard, M.(2001).Identification of release conditions and aerodynamic forces in pitched-baseball trajectories.Journal of Applied Biomechanics,17(1),63-76.
  4. 杜福明、曾文誠(1995)。圖解投球技巧。臺北市:野球人。
  5. 林三豐、鄧政敦主編(2004)。職業棒球。臺北市:中華職棒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6. 邱靖華(2003)。棒球變化球之飛行分析。興大體育,7,88。
  7. 許樹淵(2001)。運動生物力學。臺北市:合記。
  8. 楊賢銘、林華韋、王琦正、中本茂樹(1999)。棒球投手投球動作之定性分析。國立臺灣體育學院學報,4,582。
  9. 溝田武人、姬野龍太郎、徐玉清主編(2003)。牛頓雜誌。臺北市:牛頓。
  10. 歐陽績譯、Clancy, L. J.(1984)。空氣動力學。臺北市:國立編譯館。
被引用次数
  1. 陳五洲、李金鈴(2011)。體育運動實例融入物理教學。大專體育,116,36-44。
  2. 羅國城、石昇文、王苓華(2009)。棒球投手投擲手部之生物力學。大專體育,104,108-114。
  3. 孫佳婷、施登堯(2015)。快速壘球投手之直球投擲方法與典型錯誤修正。運動教練科學,38,4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