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影響男子競技體操評分規則中A、B分高低的主要因素探討

DOI

10.6223/qcpe.2204.200812.1714

作者

陳光輝;王明鴈;陳銘堯

关键词

競技體操 ; 評分規則

期刊名称

中華體育季刊

卷期/出版年月

22卷4期(2008 / 12 / 01)

页次

119 - 124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國際體操總會在2006年版國際男子競技體操評分規則中,大幅度修改評分規則的內容,最後得分將由A分(組群分值+有效動作分值)及B分(實施得分分值)加總計算而成。因此,基於A、B分兩者對最後得分及成績的重要性,競技體操教練及選手在從事專項訓練前,必須對A、B分有更深一層的瞭解。研究者針對新、舊制評分規則內容的差異及影響A、B分高低的因素進行探討後得知,結束動作的難度是影響組群分值高低的主要因素,在整套動作中增加高難度動作次數是提高有效動作分值的唯一條件。而影響B分的主要因素則在於動作技術正確、身體姿勢優美及動作穩定性等方面的表現。

主题分类 社會科學 > 體育學
参考文献
  1. 史瑞臨、王宗吉(2003)。體操男子跳馬第Ⅲ競賽成績及動作頻率分析。體育學報,34,93-100。
    連結:
  2. 陳光輝、陳嘉遠、蔡亨(2007)。男子競技體操賽高難度動作出現次數對整套動作起評分影響之分析。國立體育學院論叢,18(2),74-84。
    連結:
  3. 陳光輝、蔡亨、王明鴈(2005)。2002亞運會及2003全運會男子競技體操選手整套動作之實施扣分比較分析。國立體育學院論叢,16(3),283-292。
    連結:
  4. 陳嘉遠、張至滿(2004)。跳馬項目不同起評分與實施減分對競賽成績影響之分析。文化體育學刊,2,285-298。
    連結:
  5. 蔡亨(2007)。國際男子競技體操評分規則演進。大專體育,91,140-147。
    連結:
  6. 中華民國體操協會譯(1993)。國際男子體操評分規則。臺北市:中華民國體操協會。
  7. 中華民國體操協會譯(2006)。國際男子體操評分規則。臺北市:中華民國體操協會。
  8. 中華民國體操協會譯(2001)。國際男子體操評分規則。臺北市:中華民國體操協會。
  9. 中華民國體操協會譯(1997)。國際男子體操評分規則。臺北市:中華民國體操協會。
  10. 俞智贏(1998)。男子體操加分技能及成績分析-86年臺灣區運動會體操賽男子第Ⅲ競賽。體育學報,26,105-112。
  11. 祝振軍(2001)。世界優秀男子跳馬選手計數統計與分析。天津體育學院學報,16(3),72。
  12. 張宏文(1996)。1994年世界盃體操錦標賽與民國83年臺灣區運動會男子單項決賽自選動作之分析與比較。藝術學報,59,297-326。
  13. 陳漢棟(1999)。我國大專組與高中組男子體操選手整套動作起評分的比較分析。臺東師院學報,10,237-255。
  14. 陳漢棟(1999)。臺灣區運動會男子體操跳馬動作實施扣分之研究-以民國86及87年爲例。中華民國大專院校88年度體育學術研討會專刊,桃園縣:
  15. 程在寬、肖光來、游昆炎、謝建中(1999)。關於提高男子體操運動員成套動作起評分的研究。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2(1),71-74。
  16. 程在寬、黃連森(1994)。運用相同動作組合式提高男子體操成套動作起評分的有效途徑。北京體育大學學報,17(4),77-80。
  17. 雷強(2002)。2001-2008年國際男子競技體操評分規則評述。安西體育學院學報,18(1),74-79。
  18. 蔡恆政、史瑞臨(2003)。男子體操鞍馬第Ⅲ競賽起評分及加分動作分析。92年度體育學術研討會專刊,桃園縣:
被引用次数
  1. 蔡亨、湯文慈、陳光輝(2010)。從組群概念比較我國全運會與奧運會男子競技體操選手整套動作內容之差異。體育學報,43(1),89-103。
  2. 陳光輝,林高正,李珍鎬(2020)。國際頂尖男子競技體操選手單項成績表現之比較-以2017、2018及2019年世錦賽為例。運動教練科學,59,37-46。
  3. 陳光輝、陳五洲(2011)。從競技體操評分規則的規範探討結束動作之選擇─質與量的考量。中華體育季刊,25(3),548-554。
  4. 陳嘉遠、陳光輝、林高正(2018)。國際優秀競技體操選手的分布區域與技術能力。大專體育,146,32-39。
  5. 陳智郁、陳光輝、高明峰(2013)。從評分規則的演進探討吊環項目發展趨勢。大專體育,124,24-30。
  6. 陳智郁、陳光輝、林高正(2017)。比較臺灣與國際優秀男子競技體操選手雙槓項目有效動作分值—以2014 及2015 年世界競技體操錦標賽為例。運動教練科學,47,69-78。
  7. 陳智郁、陳光輝、林高正(2017)。世界競技體操錦標賽男子團體競賽成績分析。運動教練科學,45,45-53。
  8. 陳智郁、陳光輝、林高正(2017)。我國男子選手參加2014與2015年二次世界競技體操錦賽單項成績分值表現比較分析。運動教練科學,47,39-46。
  9. 林高正(2017)。以國際評分規則週期概念比較世錦賽及奧運會男子競技體操單項決賽分值表現—以2013 ~ 2016 年版為例。運動教練科學,47,79-87。
  10. 林高正(2020)。2019年競技體操世錦賽男子成隊資格賽分值之比較。運動教練科學,58,13-23。
  11. 陸康豪,陳智郁,陳光輝(2023)。2020年東京奧運會男子競技體操個人全能賽事D分與E分分值表現探討。臺灣體育學術研究,75,69-87。
  12. 湯文慈,陸康豪,陳智郁,陳光輝(2021)。2019年世界競技體操錦標賽男子團體決賽臺灣與奪牌國家表現之優劣勢比較分析。運動教練科學,64,27-40。
  13. 湯文慈、陳光輝(2010)。對競技體操結束動作著地表現應有的認知-從動作選擇與下肢肌力輔助訓練探討。中華體育季刊,24(2),163-169。
  14. 湯文慈、陳光輝、柯文佳(2011)。不同競技水準男子競技體操選手分值表現的比較。體育學報,44(4),623-638。
  15. 湯文慈、陳智郁、陳光輝(2012)。臺灣與國際優秀吊環項目選手表現之比較。體育學報,45(4),347-358。
  16. 鍾陳偉、陳光輝、吳福明、吳嘉浚(2009)。2007年全國運動會女子競技體操跳馬成績分析。北體學報,17,2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