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身心學(Somatics)身體教育觀之探討

DOI

10.6223/qcpe.2303.200909.1908

作者

張郁婷

关键词

身心學 ; 身體教育觀 ; 身體物化

期刊名称

中華體育季刊

卷期/出版年月

23卷3期(2009 / 09 / 01)

页次

69 - 76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身體物化現象存在已久,並於近代學界中開始被省思,對「身體」之觀點,也從二分法的卑微罪惡地位慢慢豁然開朗。身心學(Somatics)看待身體的觀點十分特別,其將身體視爲具有意識之活體,筆者認爲此觀點可對臺灣之身體教育思想提出不同的看法,因此,本文將從學校教育、大眾媒體及社會現象中之身體所扮演的角色及其地位逐一檢視,再由身心學之角度反思身體教育,並提出批判與建議,期望能對臺灣之身體教育領域有些許貢獻。

主题分类 社會科學 > 體育學
参考文献
  1. Cohen, B. B.(1993).Sensing, feeling and action: The experiential anatomy of Body-Mind Centering.Northampton:Contact Editions.
  2. Hanna, T.(1983).The body of life.New York:Alfred A. Knopf.
  3. 王墨林(2009)。臺灣身體論:王墨林評論集1979-2009。臺北縣:左耳文化。
  4. 吳娟娟(2007)。媒体如何引导身体文化。青年記者,22,36-37。
  5. 林宗德譯、Philip Smith(2008)。文化理論面貌導論。臺北縣:韋伯。
  6. 程紅豔(2007)。被遗忘的领域:身体与自我的关系。湖南師範大學教育科學學報,6(4),7-41。
  7. 劉一民(2005)。運動哲學新論-實踐知識的想像痕跡。臺北市:師大書苑。
  8. 劉一民(2005)。運動哲學研究。臺北市:師大書苑。
  9. 劉美珠(2004)。2004身心動作教育系列課程-富蘭克林技法研習會手冊。國立臺東大學。
  10. 劉美珠(2003)。身心學的意涵與發展之探究。臺東大學體育學報,創刊號,249-272。
  11. 劉美珠(2008)。身心平衡技巧(Body-Mind Centering)簡介。上課筆記,臺北市立體育學院舞蹈研究所碩士班課程,身心技法研讀文章資料。
被引用次数
  1. 陳景雲(2010)。唯識對運動現象反省之詮釋-承辦第三十二屆奧林匹克研討會之反省。育達科大學報,25,117-126。
  2. 顧兆台,許興家,侯成一(2009)。釋家“有”觀對運動現象認知與批判。育達科大學報,21,121-130。
  3. 劉美珠,林慧敏(2019)。健身新趨勢-身心康適(somatic wellness)概念與發展。中華體育季刊,33(2),61-72。
  4. 劉品坊、陳明宏、陳弘順、施國森(2015)。彼拉提斯教學對於肌耐力與柔軟度的影響-以逢甲大學學生為例。運動與遊憩研究,10(2),78-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