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鞍馬項目縱向前、後移位動作之訓練方法探討

DOI

10.6223/qcpe.2403.201009.2017

作者

陳光輝;湯文慈

关键词

競技體操 ; 鞍馬 ; 縱向移位 ; 訓練

期刊名称

中華體育季刊

卷期/出版年月

24卷3期(2010 / 09 / 01)

页次

152 - 158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在國內、外優秀選手完成的鞍馬項目整套動作中,實施縱向前、後移位動作的頻率極高,此一系列動作具有極佳的實用性,故本文針對縱向前、後移位動作訓練方式來進行探討。本文詳細紀錄選手實際從事動作練習的過程,內容細分爲兩個部份:一、技術要領探討:選手應將併腿全旋技術運用在馬端位置,實施面向馬外的併腿全旋時,需避免併腿全旋進行至後段時腿部發生撞擊馬鞍的情形。當動作進行至支撐馬鞍及鞍馬器械中段位置時,需特別注意身體重心及腿部迴旋時高度的平衡,尤其當動作進行至鞍馬器械中段位置時,應運用肩關節頂肩的技術來提昇重心高度,使縱向前、後移位動作得以順利完成;二、輔助訓練方式:選手可運用懸垂式水桶來從事輔助訓練,藉以增加動作訓練的數量,迅速提昇選手對動作的熟練性,同時應強化上肢及腹、背部肌群的肌力,以利選手實際在鞍馬器械上從事動作訓練時,能獲得事半功倍的訓練效果。

主题分类 社會科學 > 體育學
参考文献
  1. 陳光輝(2006)。男子競技體操鞍馬獨特性動作之技術要領分析—單手支撐仰轉360度動作。國立體育學院論叢,17(1),59-68。
    連結:
  2. 陳光輝、陳嘉遠、蔡亨(2007)。男子競技體操賽高難度動作出現次數對整套動作起評分影響之分析。國立體育學院論叢,18(2),73-84。
    連結:
  3. 陳光輝、陳漢棟、高明峰(2005)。男子競技體操短木馬併腿全旋運動之訓練方法探討。國立體育學院論叢,16(3),319-331。
    連結:
  4. 陳光輝、陳銘堯(2008)。由2005、2007年世大運成績看我國大專男子競技體操發展現況。大專體育雙月刊,99,85-91。
    連結:
  5. 陳光輝、湯文慈、方雩(2009)。鞍馬項目正交叉動作之訓練方法探討。北體學報,17,49-58。
    連結:
  6. 陳光輝、蔡亨、王明鴈(2005)。我國與亞洲優秀男子競技體操選手鞍馬項目整套動作編排方式之比較分析。國立體育學院論叢,16(3),333-342。
    連結:
  7. 陳光輝、鄭黎暉、陳銘堯(2009)。競技體操選手基本動作練習應注意事項初探。中華體育季刊,23(1),138-143。
    連結:
  8. 蔡亨(2008)。三種輔助器材對鞍馬全旋動作之運動學分析。體育學報,41(4),43-55。
    連結:
  9. 蔡亨(2007)。體操選手鞍馬全旋動作在兩種輔助器材上之比較。大專體育學刊,9(4),125-137。
    連結:
  10. 蔡亨、艾建宏、洪欣正(2006)。體操小山羊全旋運動學分析驗證裁判評分之研究。體育學報,40(1),39-50。
    連結:
  11. Baudry, L.,Leroy, D.,Chollet, D.(2003).Spatio-Temporal variables of the circle on a pommel horse according to the level of expertise of the gymnast.Journal of Human Movement Studies,44,195-208.
  12. Grassi, G.,Turci, M.,Shirai, Y. F.,Lovecchio, N.,Sforza, C.,Ferraio, V. E.(2005).Body movements on the men's competition mushroom: A three dimensional analysis of circular swings.British Journal of Sports Medicine,39,489-492.
  13. 中華民國體操協會譯、Federation of International Gymnastics(2009)。國際男子競技體操評分規則。臺北市:中華民國體操協會=Federation of International Gymnastics。
  14. 方雩、陳光輝、湯文慈。鞍馬單環併腿全旋之訓練方法與應用。北體學報
  15. 全國體育院校教材委員會(2000)。競技體操高級教材。北京市:人民體育。
  16. 李世銘(1998)。體操的保護技術與誘導訓練。北京市:北京體育學院。
  17. 俞智贏(2001)。運動科學對競技體操跳馬項目訓練之應用—以東亞運銀牌林永錫選手為例。2001年國際運動教練科學研討會,臺中市:
  18. 崔鳴周、興連立、金國斌、薄雲霄(1987)。競技體操。北京市:北京體育學院。
  19. 潭汝生、馮張昌(1985)。關於發展鞍馬托馬斯全旋經倒立動作的探討。北京體育學院學報,8(2),34-39。
  20. 蔡恆政、史瑞臨(2003)。男子體操鞍馬第Ⅲ競賽起評分及加分動作分析。中華民國大專院校九十二年度體育學術研討會專刊,桃園縣:
  21. 韓華、徐剛、胡本東、戴瑞磊(2006)。當今世界男子鞍馬成套加分動作結構編排特徵與發展趨向。天津體育學院學報,21(3),272-274。
  22. 體操大辭典編輯委員會(1999)。體操大辭典。北京市:人民體育。
被引用次数
  1. 陳光輝、陳五洲(2012)。力學模式定性分析在競技體操動作技術指導之運用。中華體育季刊,26(1),131-138。
  2. 陳智郁、陳光輝、高明峰(2013)。競技體操分腿全旋動作訓練方法探討。中華體育季刊,27(1),91-96。
  3. 湯文慈、陳光輝(2011)。鞍馬專項肌力訓練方式探討。中華體育季刊,25(4),659-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