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撒奇萊雅族研究史與評析

并列篇名

A Research History and Analysis of the Sakizaya

DOI

10.30403/BDE.200712_(26).0007

作者

陳俊男(Mayaw. Kilang)

关键词

奇萊 ; 撒奇萊雅 ; 沙奇萊雅 ; 加禮宛事件 ; 民族學 ; Kiray ; Sakizaya ; Sakiraya ; ethnology

期刊名称

民族學報

卷期/出版年月

26期(2007 / 12 / 01)

页次

143 - 164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撒奇萊雅族的文獻資料雖非豐富,但是在歷史學、語言學、民族學、人類學都有相關的研究。本文將目前有關撒奇萊雅族的文獻資料以及各學科的研究做初步的介紹,同時針對學者的研究提出問題討論。從歷史資料研究的分析,撒奇萊雅族在人群的互動上與阿美族有些差異,不過在加禮宛事件後,除了語言保有特色外,其他的文化已經與阿美族沒有區別。建立一部完整的撒奇萊雅族民族誌以及如何吸引研究者,增加研究成果,將是首要的工作。

英文摘要

The original materials of the Sakizaya is not abundant, but there are some studies in historical science, linguistics, ethnology, anthropology. This article examines the literature of the Sakizaya and various related academic fields and discusses the scholars' research. From the analysis of the historical data, it shows that the Sakizaya's interaction is different from one of the Amis. However, after the Jialiwan Event (加禮宛事件), besides that the language still kept its special features, other cultures are not distinguished from the Amis. Writing an ethnography of the Sakizaya and how to attract researchers in order to increase research results will be the primary work.

主题分类 人文學 > 人類學及族群研究
参考文献
  1. Borao, José Eugenio,Pol Heyns,Canoe Gómes and Anna Maria Zandueta Niace(ed.)(2001).Spaniards in Taiwan,1,1582-1682.
  2. Taukida, Naomi(1993).Tokyo University Linguistic.
  3. 小泉鐵(1929)。アミ族歸化社に粟播の祭。民俗學,1(3)
  4. 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編譯(2000)。臺灣總瞥府臨時舊慣調查會番族慣習調查報告書(第二卷)阿美族·卑南族。台北:中央研究院民挨學研究所。
  5. 中村孝志著、吳密察編、翁佳音編、許賢瑤編(1997)。荷蘭時代台灣史研究(上卷)。台北:稻鄉出版社。
  6. 古野清人(1996)。高砂族の祭儀生活。台北:南天書局。
  7. 吳贊誠(1966)。吳光祿使閔奏稿選錄。台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8. 李亦園(1999)。臺灣土著民族的社會與文化。台北:聯經事業出版有限公司。
  9. 李毓中(2006)。西班牙人在臺灣。南投:國史館臺灣文獻館。
  10. 林江義(2004)。碩士論文(碩士論文)。台北,國立政治大學民族學系。
  11. 帝瓦伊·撒耘(1996)。民族認定
  12. 康培德(1999)。殖民接觸與帝國邊陲-花運地區原住民十七世紀至十九世紀的歷史變遷。台北:稻香出版社。
  13. 移川子之藏、宮本延人、馬淵東一(1935)。臺灣高砂族系統所屬の研究,第1冊(本篇)。台北:帝國大學土俗人類學研究室。
  14. 陳俊男(1999)。奇萊族(Saklzaya人)的研究。台北:國立政治大學民族學系。
  15. 詹素娟(1998)。博士論文(博士論文)。台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
  16. 廖守臣編著、吳明義校定(1985)。花運縣阿美族部落的形成與變遷
  17. 潘繼道(2001)。清代台灣後山平埔族移民之研究。台北:稻香出版社。
  18. 潘繼道(2005)。博士論文(博士論文)。台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
  19. 蔡麓凰(2004)。從粒線體DNA之分析看花運地區沙奇萊雅人與阿美族之差異。花蓮:慈濟大學人類學研究所。
  20. 鄭端明(2006)。近世初期荷蘭東印度公司VOC的台日貿易初探(1624-1662)。臺灣文獻,57(4),1-36。
  21. 臨時臺灣舊慣調查會編著(1983)。蕃族調查報告書-阿美族南勢蕃、同馬蘭社、卑南族卑南社。台北:南天書局有限公司。
被引用次数
  1. Wei-Chih Liao(2023)。A Study on Anthropomorphic Animation IP of Hualien Landscape - "Listening to the Heart of the Earth"。國際數位媒體設計學刊,15(1),19-35。
  2. 劉千嘉、章英華(2018)。臺灣原住民的族群婚配類型:世代效果、代間傳承與族群差異。調查研究:方法與應用,39,77-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