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
鄭和下西洋目的與性質研究的回顧
|
并列篇名
|
Perspectives on the Motive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Zheng He's Expeditions to the Western Ocean
|
DOI
|
10.29457/SJH.200612.0002
|
作者
|
徐泓(Hong Hsu)
|
关键词
|
鄭和 ; 建文帝 ; 永樂帝 ; 帖木兒 ; 下西洋 ; 寶船 ; 朝貢 ; 海上貿易 ; Zheng He Cheng Ho ; Emperor Jian Wen ; Emperor Yongle ; Timur Tamerlan ; Expeditions to the Western Ocean ; Baochuan Treasure Ship ; Tributary System ; Maritime Trade
|
期刊名称
|
東吳歷史學報
|
卷期/出版年月
|
16期(2006 / 12 / 01)
|
页次
|
25
-
51
|
内容语文
|
繁體中文
|
中文摘要
|
百年來,鄭和下西洋目的和性質的研究,每有新說,但大致仍不外政治和外交、軍事與經濟貿易,其中政治與外交為主導,就連貿易也只是為政治外交服務的工具。
|
英文摘要
|
This is a review article retrospect on the history of studies of the motive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Zhen He's Expeditions to the Western Ocean.
|
主题分类
|
人文學 >
歷史學
|
参考文献
|
-
(1962)。明太宗實錄。台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
(1962)。明宣宗實錄。台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
Hsiao. Hung-Te=蕭弘德(2006).The Australian National University.
-
Lelièvre, Dominique.(1996).Le Dragon de Lumière: Les Grandes Expéditions des Ming au Début du XVe siècle.Paris:France-Empire.
-
Levathes、 Louise(1994).When China Ruled the Seas: The Treasure Fleet of the Dragon Throne, 1405-1433.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
-
Menzies, Gavin(2002).1421: The Year China Discovered The World.London:Bantom Presss.
-
Rossabi, Morris.(1973).Cheng Ho and Timur: Any Relation?.Oriens Extremus,20(2),129-136.
-
Wang、 Gungwu,J. Chen,N. Tarling(1970).Studies in the Social History of China and Southeast Asia; Essays in Memory of Victo Purcell.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
于海明。紀念鄭和下西洋600周年國際學術論壇論文集。
-
山東大學歷史系中西交通史研究室(1985)。鄭和下西洋。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
-
毛佩琦(2005)。故宮博物院院刊,3,6-12。
-
毛佩琦。紀念鄭和下西洋600周年國際學術論壇論文集。
-
王天有、萬明編(2005)。鄭和遠航與世界文明暨紀念鄭和下西洋600周年論文集。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
王天有、萬明編(2005)。鄭和研究百年論文選。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
王付兵(2000)。鄭和下西洋在古代中國與東南亞關係史中的地位。南洋問題研究,3,82-88。
-
王冬青(2005)。論鄭和下西洋與明成祖的威懾外交戰略。江蘇社會科學,1,205-211。
-
王民同(1994)。鄭和是和平友好的使者-駁潘輝黎、阮文勝等人的“侵略論”。雲南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1-8。
-
王承吉。鄭和前期出使的目的和任務。紀念鄭和下西洋600周年國際學術論壇論文集。
-
王健(2005)。鄭和研究百年狀況述論。南京社會科學,3,49-54。
-
王健。西方中心觀到中國中心觀的裂變及對鄭和研究的影響。紀念鄭和下西洋600周年國際學術論壇論文集。
-
王健(2005)。近代中國人研究鄭和應始于1905年。江海學刊,3,161-162。
-
王曉秋(2005)。紀念鄭和下西洋600周年國際學術論壇論文集。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
田培棟(1983)。明朝前期海外貿易研究-兼論鄭和下西洋的性質。北京師範學院學報(社會科學),4,48-53。
-
田培棟(1983)。明朝前期海外貿易研究-兼論鄭和下西洋的性質。北京師範學院學報(社會科學),4,95。
-
田培棟、南京鄭和研究會編(1993)。鄭和研究論文集。大連:大連海運學院出版社。
-
朱伯康(1984)。關於鄭和七下西洋。復旦學報,3,104-107。
-
朱國楨(2000)。中國野史集成續編。成都:巴蜀書社。
-
朱國楨(2000)。皇明大政記。成都:巴蜀書社。
-
朱晨光(1985)。鄭和下西洋論文集。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
-
朱鑒秋主編(2005)。百年鄭和研究資料索引(1904~2003)。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
-
江蘇省社會科學院(2005)。紀念鄭和下西洋600周年國際學術論壇論文集。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
江蘇省鄭和研究會(2003)。睦鄰友好使者-鄭和:紀念鄭和下西洋六百周年叢書。北京:海潮出版社。
-
何喬遠(1993)。名山藏。揚州:江蘇廣陵古籍刻印社。
-
吳晗(2004)。鄭和研究百年論文選。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
吳晗(1936)。十六世紀前之中國與南洋。清華學報,11(1),137-186。
-
李金明(1996)。走向海洋的中國人。北京:海潮出版社。
-
李金明(2003)。鄭和下西洋與中國東南亞的友好交往。南洋問題研究,1,62-69。
-
李慶新。鄭和遠航與世界文明。
-
沈德符(1983)。萬曆野獲編。臺北:新興書局。
-
阮文勝(1988)。黃沙・長沙。胡志明市:青年出版社。
-
周志斌(2005)。紀念鄭和下西洋600周年國際學術論壇綜述。學海,5,181-184。
-
周鈺森(1959)。鄭和航路考。台北:中國航海技術研究會。
-
林振草。紀念鄭和下西洋600周年國際學術論壇論文集。
-
林振草(2003)。鄭和下西洋反思。貴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1(1),98-105。
-
邵之棠(1979)。皇朝經世文統編。台北:文海出版社。
-
邱仲麟譯(2000)。當中國稱霸海上。台北:遠流出版公司。
-
施存龍(2005)。鄭和遠航與世界文明暨紀念鄭和下西洋600周年論文集。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
洪煥椿(1985)。鄭和下西洋論文集。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
-
洪煥椿(1985)。鄭和下西洋論文集。
-
洪煥椿、王天有、萬明編。鄭和研究百年論文選。
-
范金民。睦鄰友好的使者-鄭和。
-
范金民。百年鄭和研究資料索引(1904~2003)。
-
范金民(2004)。20世紀的鄭和下西洋研究。九州學林,2(3)
-
范金民(1984)。鄭和下西洋動因初探。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4,129-135。
-
范金民(1985)。鄭和下西洋論文集-紀念偉大航海家鄭和下西洋五百八十周年籌備委員會。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
-
苑素明、楊宏偉。睦鄰友好的使者-鄭和。
-
宮崎正勝(1997)。鄭和の南海大遠征-永樂帝の世界秩序再編。東京:中央公論社。
-
徐玉虎(1980)。明鄭和之研究。高雄:德馨室出版社。
-
徐凱。鄭和遠航與世界文明。
-
時平。百年鄭和研究的探索。紀念鄭和下西洋600周年國際學術論壇論文集。
-
時平(2003)。近百年的鄭和研究。回族研究,1,65-69。
-
時平(2005)。論百年鄭和研究的發展。社會觀察,7,12-16。
-
晁中辰。睦鄰友好的使者-鄭和。
-
耿昇(2006)。中國文化研究。
-
袁繼成、石波(2003)。鄭和論叢。昆明:雲南大學出版社。
-
張廷玉(1974)。明史。北京:中華書局。
-
張顯清。廓清對鄭和遠航動因的曲解。紀念鄭和下西洋600周年國際學術論壇論文集。
-
梁廷枏(1993)。海國四說•合省國說。北京:中華書局。
-
梁啟超(1905)。祖國大航海家鄭和傳。新民叢報,3(21)
-
梁啟超(1989)。飲冰室合集。北京:中華書局。
-
陳尚勝。鄭和遠航與世界文明。
-
陳尚勝(2005)。鄭和下西洋與東南亞華夷秩序的構建。山東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4,63-72。
-
陳信雄。紀念鄭和下西洋600周年國際學術論壇論文集。
-
陳國棟(2002)。鄭和船隊下西洋的動機:蘇木、胡椒與長頸鹿。船史研究,17,121-134。
-
陳顯泗、胡逢清。紀念鄭和下西洋600周年國際學術論壇論文集。
-
陸容(1993)。國朝典故。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許大齡、王天有點校本。
-
童書業(2004)。鄭和研究百年論文選。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
童書業(1937)。重論《鄭和下西洋》事件之貿易性質-代吳春晗先生答許道齡、李晉華二先生。禹貢,7(1),239-246。
-
童書業(1937)。重論《鄭和下西洋》事件之貿易性質-代吳春晗先生答許道齡、李晉華二先生。禹貢,7(3),239-246。
-
馮爾康(1980)。“鄭和下西洋”的再認識。南開史學,2,1-14。
-
黃省曾(1967)。西洋朝貢典錄•序。台北:文海出版社。
-
黃省曾(1967)。明清史料彙編。台北:文海出版社。
-
黃慧珍、薛金度(1985)。鄭和研究資料選編。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
-
楊樵(2003)。紀念鄭和下西洋600周年海峽兩岸學術研討會。上海:上海市科學技術協會。
-
楊翰球(1982)。十五至十七世紀中國航海貿易勢力的興衰。歷史研究,5,93-105。
-
楊熺(1980)。鄭和下西洋目的略考。大連海運學院學報,2
-
楊熺(1985)。鄭和下西洋論文集。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
-
萬明(2005)。從“西域”到“西洋”-鄭和遠航與人類文明史的重丈轉折。河北學刊,25(1),167-175。
-
萬明(2000)。中國融入世界的步履-明與清前期海外政策比較研究。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
萬明(2005)。明鈔本〈瀛涯勝覽〉校注。北京:海洋出版社。
-
萬明(2004)。鄭和下西洋與亞洲國際貿易網的建構。吉林大學社會科學學報,6,68-74。
-
趙瑞芳(1993)。鄭和論叢。昆明:雲南大學出版社。
-
劉少峰、劉志雲(2005)。鄭和七下西洋的當代意義及其啓示。湖南社會科學,4,176-186。
-
劉少峰、劉志雲。紀念鄭和下西洋600周年國際學術論壇論文集。
-
劉世節(1998)。劉忠宣公(劉大夏)年譜。北京圖書館藏珍本年譜叢刊
-
劉世節(1998)。劉忠宣公集。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
-
潘群。紀念鄭和下西洋600周年國際學術論壇論文集。
-
潘輝黎(1979)。兩千多年來反抗北京擴張勢力的回顧。越南《大團結周刊》,30
-
潘輝黎(1979)。兩千多年來反抗北京擴張勢力的回顧。越南《大團結周刊》,29
-
談譚(2005)。鄭和下西洋動因新探。世界宗教研究,2,68-74。
-
鄭一鈞(2005)。論鄭和下西洋。北京:海洋出版社。
-
鄭一鈞(1985)。論鄭和下西洋。北京:海洋出版社。
-
鄭永濤。睦鄰友好的使者-鄭和。
-
鄭和、鄭鶴聲(1970)。鄭和遺事彙編。台北:中華書局。
-
鄭和下西洋600周年紀念活動籌備領導小組(2005)。鄭和下西洋研究文選(1905-2005)。北京:海洋出版社。
-
鄭曉(1984)。今言。北京:中華書局李致忠。
-
鄭鶴聲(1970)。鄭和遺事彙編。台北:中華書局。
-
鄭鶴聲。鄭和遺事彙編。
-
鄭鶴聲、鄭一鈞(1989)。鄭和下西洋資料彙編(上)(中)(下)。濟南:齊魯書社。
-
鄭鶴聲、鄭一鈞(1983)。鄭和下西洋資料彙編(上)(中)(下)。濟南:齊魯書社。
-
鄭鶴聲、鄭一鈞(1983)。鄭和下西洋簡論。吉林大學社會科學學報,1,36-48。
-
鄭鶴聲、鄭一鈞(1980)。鄭和下西洋資料彙編(上)(中)(下)。濟南:齊魯書社。
-
蕭弘德(2005)。聯盟帖木兒帝國以對抗蒙古勢力-鄭和下西洋的戰略目標。鄭和研究與活動簡訊,21
-
蕭弘德。紀念鄭和下西洋600周年國際學術論壇論文集。
-
遲越譯(1982)。中國和東南亞(1402-1424)。南開史學,1,268-301。
-
錢志乾(2005)。試論鄭和下西洋的主要目的。江西社會科學,2,90-94。
-
鮑家康譯(2003)。1421:中國發現世界。臺北:遠流出版公司。
-
濱下武治(1990)。近代中国の国際的契機-朝貢貿易システムと近代アジア。東京:東京大?出版?。
-
韓振華(1958)。論鄭和下西洋的性質。廈門大學學報,1,172-188。
-
羅宗真(2001)。中國遠航世界的創舉-20世紀鄭和研究之回顧。鄭和研究,1
-
嚴從簡(1993)。殊域周咨錄。北京:中華書局。
-
顧起元(2005)。客座贅語。南京:鳳凰出版社。
|
被引用次数
|
-
(2024)。晚明《山海經》圖像的南傳-以《謨區查抄本》為例。中國學術年刊,46(1),49-7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