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遼代文臣參與遼宋外交的探討-以遼代狀元和王師儒為例

并列篇名

The Study on Liao's Civil Servants Participating in Diplomatic Relations between Liao and Song-Exemplified by Liao's Top Candidate and Wang Shih-Ru

DOI

10.29457/SJH.200706.0002

作者

蔣武雄(Wu-Hsiung Chiang)

关键词

遼 ; 宋 ; 狀元 ; 王師儒 ; 外交 ; Liao ; Sung ; Top candidate ; Wang Shih-Ru ; diplomacy

期刊名称

東吳歷史學報

卷期/出版年月

17期(2007 / 06 / 01)

页次

25 - 48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遼與宋訂立澶淵盟約之後,兩國經常派遣使節進行交聘的活動,當時遼為了在外交的互動上,能在文學方面與宋較勁,因此常以文臣擔任副使。本文即是以遼代十六位狀元和文臣王師儒參與遼宋外交的情形為例,論述遼宋外交關係上此一方面的史實。

英文摘要

Both two parties usually dispatch envoys to do activities after the agreement of Shan-Yuan of alliance signed with Liao country 2 For the purpose of competing with Sung in literature, Liao usually send civil servants as vice deputy in the mutual activities。 This text discussed about such historical truth with regard to sixteen top candidates and the civil servant Wang Shih-Ru participated in diplomacy relation between Liao and Sung.

主题分类 人文學 > 歷史學
参考文献
  1. 蔣武雄(2006)。論宋真宗對建立與維護宋遼和平外交的心意。東吳歷史學報,15
    連結:
  2. 王水照(1992)。論北宋使遼詩的兩個問題。《山西詩大學報》(社會科學版),19(2)
  3. 王闢之(1979)。唐宋史料筆記叢刊:澠水燕談錄。中華書局。
  4. 向南(1975)。遼代石刻文編。石家莊市:河北教育出版社。
  5. 何還(1979)。唐宋史料筆記叢刊:春渚紀聞。北京:中華書局。
  6. 李燾(1986)。續資治通鑑長編。上海:古籍出版社。
  7. 周密(1988)。《癸辛雜識別集》(下)。北京:中華書局。
  8. 周臘生(2000)。遼金元狀元奇談·遼金元狀元譜。北京:紫金城出版社。
  9. 畢沅(1957)。續資治通鑑。北京:中華書局。
  10. 脫脫(1978)。宋史。台北:鼎文書局。
  11. 脫脫(1978)。金史。台北:鼎文書局。
  12. 脫脫(1978)。遼史。台北:鼎文書局。
  13. 陳述(1973)。全遼文。台北:鼎文書局。
  14. 陸游(1979)。唐宋史料筆記叢刊:老學庵筆記。北京:中華書局。
  15. 陶晉生(1984)。宋遼關係史研究。台北:聯經出版公司。
  16. 黃鳳岐(1985)。遼宋交聘及其有關制度。社會科學輯刊,2
  17. 路振(1973)。遼史彙編:乘軸錄。台北:鼎文書局。
  18. 蔣武雄(1997)。遼與北漢興亡的關係。東吳歷史學報,3
  19. 蔣武雄(2004)。宋滅北漢之前與遼的交聘活動。東吳歷史學報,11
  20. 蔣武雄(2002)。中國中古史研究。台北:蘭台出版社。
  21. 聶崇岐(1986)。《宋史叢考》(下)。台北:華世出版社。
  22. 聶崇岐(1986)。《宋史叢考》(下)。台北:華世出版社。
  23. 龐元英(1985)。叢書集成新編:文昌雜錄。台北:新文豐出版公司。
  24. 蘇軾(1985)。叢書集成新編:東坡題跋。台北:新文豐出版公司。
  25. 蘇轍(1965)。梁城集。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
  26. 蘇轍(1965)。樂城集後集。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
  27. 顧宏義(1998)。〈遼代儒學傳播與教育的發展〉(上)。《華東師範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3
被引用次数
  1. 蔣武雄(2008)。蘇軾與遼事關係幾個問題的探討。中國歷史學會史學集刊,40,57-84。
  2. 蔣武雄(2015)。宋遼皇帝登位交聘活動及其相關問題的探討。東吳歷史學報,34,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