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販番販到死方休-明代後期(1567-1644年)的通番案

并列篇名

Smuggle to Japan Till the Last Breath-Tong Fan Cases in Late Ming Period (1567-1644)

DOI

10.29457/SJH.200712.0003

作者

范金民(Jin-Min Fan)

关键词

明代後期 ; 日本 ; 通番 ; 案件 ; Late Ming ; Japan ; tong fan ; cases

期刊名称

東吳歷史學報

卷期/出版年月

18期(2007 / 12 / 01)

页次

75 - 112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明代後期(1567-1644年),中國商人前往日本的走私也即“通番”甚於以往任何時候。較之前此的通番,雖然商品是相同的,但地域無具有逐漸北移的特點,成員構成也相應發生變化。對於通番案件的審理,地方官府對性質的認定有不同認識。通番之屢禁不止,總體而言是其時的整個江南沿海從官府到民間在對外貿易的各個環節上都存在著問題。最根本的則是山於走私日本利潤豐厚。相關的制度規定也不盡合理,客觀無限制了社會商品生產,增加了民間航運勢力的商業成本,削弱了中國商人在東亞範圍內的貿易競爭力,也削弱了中國的海防能力。

英文摘要

Late Ming (1567-1644) witnessed larger number of Chinese merchants smuggling to Japan, which was called ”tong fan”, than did any other earlier period. Comparing with previous smuggling trades, although items of goods were similar, the geographical boundaries showed the trend of moving northward, and the social composition of smugglers also changed correspondingly. In trials of tong fan cases, local governments had different opinions in determining the nature of crimes. Generally speaking, the government's failure of ending the Japanese smuggling trade showed that in the whole Jiangnan costal area very parts of the overseas trade, whether concerning the government or commoners, existed problems. The most fundamental cause was the rich profit of smuggling. The relevant regulations were not always reasonable, and they objectively restrained the commodity productions of local society, increased the commercial costs of popular maritime power, reduced the trade competence of Chinese merchants in East Asian, and also weakened the costal defense ability of China.

主题分类 人文學 > 歷史學
参考文献
  1. (1962)。明實錄。台北:臺灣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2. 丁元薦。涵芬樓秘笈:西山日記
  3. 方震孺。方孩未先生集
  4. 木宮泰彥、胡錫年譯(1980)。日中文化交流史。北京:商務印書館。
  5. 王世懋(1997)。四庫禁 書叢刊:越鐫。北京:北京出版社。
  6. 王在晉。皇明海防纂要。揚州古舊書店。
  7. 王沄。漫遊紀略。申報館。
  8. 何喬遠。鏡山全集。深柳讀書堂。
  9. 妙壯麟(1935)。叢書集成初編:見以編。上海:商務印書館。
  10. 李日華(1996)。味水軒日記。上海:上海遠束出版社。
  11. 李紹文。奇晉齋叢書:雲間雜誌
  12. 李維楨(1996)。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大泌山房集。濟南:齊魯書社。
  13. 汪道昆。太兩集
  14. 周元暐(1935)。叢書集成初編:涇林續記。上海:商務印書館。
  15. 胡宗憲(1986)。文淵閣四庫全書:籌海圖編。台北:商務印書館。
  16. 范金民(1998)。明清江南商業的發展。南京:南京火學出版社。
  17. 范金民(1993)。江南絲綢史研究。北京:農業出版社。
  18. 孫承澤(1989)。山書。浙江古籍出版社。
  19. 徐學聚(1993)。國朝典匯。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20. 張存武(1985)。清韓宗藩貿易。臺灣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
  21. 張存武(1978)。清韓宗藩貿易。臺灣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
  22. 張國維。撫吳疏草
  23. 張燮(1981)。東西洋弩。北京:中華書局。
  24. 陳子龍(1962)。明經世文編。北京:中華書局。
  25. 朝鮮科學院、中國科學院編(1959)。李朝實錄。北京:科學出版社。
  26. 朝鮮國史編纂委員會編(1969)。備邊司謄錄。韓國東國文化社。
  27. 黃希憲。撫吳檄略
  28. 董應舉(1925)。崇相集
  29. 劉一焜。撫浙行草
  30. 劉一焜。撫浙疏草
  31. 鄭汝璧(2002)。續修四庫全書:由庚堂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32. 鄭若曾(1932)。鄭開陽雜醬
  33. 謝傑。玄覽堂叢書續集:虔台倭纂
  34. 謝肇淛(2001)。五雜組。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
  35. 顧炎武。四部叢刊:天下郡國利病書
被引用次数
  1. (2016)。明朝晚期〈福建海防圖〉的繪製及其時代背景。臺灣史研究,23(3),1-42。
  2. (2022)。1582年臺灣西海岸葡萄牙船難地點再議-透過歷史地理學的方法。臺灣風物,72(2),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