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1908年中日二辰丸案交涉始末

并列篇名

Negotiations of the Tatsu Maru Event between China and Japan, 1908

DOI

10.29457/SJH.200912.0003

作者

許峰源(Feng-Yuan Hsu)

关键词

澳門 ; 二辰丸 ; 外務部 ; Macro ; Tatsu Maru ; the China Ministry of Foreign Affairs

期刊名称

東吳歷史學報

卷期/出版年月

22期(2009 / 12 / 01)

页次

131 - 167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光緒34(1908)年,日本商船二辰丸運載軍火,停泊在中國東南海面等待買方接應。後來,二辰丸遭到廣東水師盤查、扣押,是爲事件之濫觴。隨即,日本外務省要求北京外務部必須馬上歸還船隻、賠償損失,及嚴懲地方失職人員。外務部欲將此地方涉外事件,直接交由廣東與日本駐廣州領事就地解決即可。惟兩方立場不一,認知差距大,引發爭論。最終,外務部介入其中,主動對日交涉,以弭平爭端。 外務省援引國際法、戰爭法,抗議廣東水師擅自撤下船上懸掛的日本國旗,侮蔑日本,要求外務部必須歸還船隻、謝罪道歉、賠償損失與嚴懲禍首。然而,外務部汲取多方意見,認爲廣東撤旗之舉有嚴重疏失,決定先歸還船隻與對日示歉;然外務部並非完全妥協,反倒堅持中國領海權與查緝軍火走私之權利,賡續談判。 領海問題方面,日本、葡萄牙視澳門爲葡屬地,以喀羅灣爲葡屬領海,廣東無權於此扣押船隻。對此,外務部宣示船隻停泊喀羅灣東部係屬中國領海,又引《中葡條約》斥責葡萄牙肆意擴展澳門勢力範圍。軍火問題方面,日本要求軍火同船隻歸還,惟廣東以軍火走私確已嚴重危害地方治安,不可妥協,若開惡例則後果嚴重。最終,外務部決議由廣東收購軍火平息糾紛,並藉此換取日本允諾,協助杜絕走私軍火赴澳門。 晚清列強在華走私軍火猖獗,二辰丸事件不僅引起中日間的爭議,更成爲列強關注的焦點。外務部化解危機後,與日本達成杜絕軍火走私澳門之共識,且透過此模式請英國禁絕香港軍火走私,更主動與各國簽定《改訂槍彈進口新章》,藉此條約規範外國在華走私軍火。除此之外,外務部在事件落幕後與葡萄牙勘查澳門界址,進而設置軍隊駐防,鞏固中國對澳門的控制權及領海權。

英文摘要

In 1908, the event source that the Japanese merchant boat, Tatsu Maru, anchored southeast sea of China, then encountered detains. The Japanese Ministry of Foreign Affairs set requests to the China Ministry of Foreign Affairs for returning the boat, compensating the lose, and punishing the dereliction of duty personnel. The latter planned to solute the point of contention according to the place consultation and stops the even conflict. But the former rejected it. From now on, they start the negotiations. In the end, the China Ministry of Foreign Affairs gave Tatsu Maru back to Japan, and expressed the apology for removing the flag of Japanese. Nevertheless, the China Ministry of Foreign Affairs made the grade. First, Qing Government and many Countries signed the treaty to prevent the munitions smuggling. Second, after Qing Government examining the border of Macao with the Portuguese official stationed in China, subsequently took back many loses, and dispatched troops to station. Third, Qing Government prevented ahead of time, and had not paid a large amount of compensations to Japan. In brief, we must face up the negotiations of the China Ministry of Foreign Affairs was a great achievement.

主题分类 人文學 > 歷史學
参考文献
  1. 唐啓華(2006)。清季官方修約觀念與實踐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歷史學報,26,129-168。
    連結:
  2. 許峰源(2005)。從1905年黎業斯博覽會考察中國海關權力的轉移。近代中國,163,132-157。
    連結:
  3. 許峰源(2007)。清季那桐赴日考察與新政的開展。成大歷史學報,32,139-154。
    連結:
  4. 外務省檔案
  5. (1910)。日輪裝運軍火續聞。申報。
  6. (1908)。雜俎:光緒三十四年二月中國紀事。東方雜誌,5(3),10。
  7. (1910)。辰丸被捕問題。申報。
  8. (1910)。香港查獲私運軍火。申報。
  9. 外務部檔案。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檔案館。
  10. (1908)。外交:論粵督緝獲二辰丸案。東方雜誌,5(5),8-14。
  11. (1908)。外交:二辰丸案。東方雜誌,5(5),25-28。
  12. (1910)。日人要求釋放大津丸。申報。
  13. (1964)。外交報匯編。台北:廣文書局。
  14. 上海辭書出版社編(1993)。中國歷代職官年表。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
  15. 王卓然主編、劉達人主編(1937)。外交大辭典。
  16. 王芸生(1980)。六十年來中國與日本。北京:三聯書店。
  17. 王彥威編、王亮編(1969)。清季外交史料。台北:文海出版社。
  18. 王爾敏(1998)。晚清商約外交。香港:中文大學。
  19. 王鐵崖編(1957)。中外舊約章匯編。北京:三聯書店。
  20. 外務省(1961)。日本外交文書。東京:日本?際連合協?。
  21. 田濤(2001)。國際法輸入與晚清中國。濟南:濟南出版社。
  22. 吉澤誠一郎(2004)。第二辰丸事件(一九○八)とその地域的背景。史潮,55,25-46。
  23. 呂一燃主編(2007)。中國近代邊界史。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
  24. 呂慎華(2008)。台中,國立中興大學歷史系。
  25. 李永勝(2005)。清末中外修訂商約交涉研究。天津:南開大學。
  26. 李揚帆(2005)。走出晚清:涉外人物及中國世界觀念之研究。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27. 林権助(1936)。わが七十年。東京都:第一書房。
  28. 唐啓華、黃寬重主編(2008)。基調與變奏。台北:國立政大大學歷史系。
  29. 外務省檔案
  30. 許峰源(2005)。中國國際化的歷程:以清末民初參與萬國郵政聯盟爲例。中興史學,11,1-22。
  31. 連心豪(2005)。水客走水:近代中國沿海的走私與反走私。南昌:江西高校出版社。
  32. 彭澤益編(1957)。中國近代手工業史資料(1840-1949)。北京:三聯書店。
  33. 菊池貴晴(1966)。中囯民族運動の基本構造:対外ボイコツトの硏究。東京:大安株式會社。
  34. 費成康(2004)。澳門:葡萄牙逐步占領的歷史回顧。上海: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
  35. 馮自由(1965)。革命逸史。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36. 黃慶華(2006)。中葡關係史(1513-1999)。合肥:黃山書社。
  37. 黃鴻釗主編(1998)。中葡澳門交涉史料。澳門:澳門基金會。
  38. 經莉編(2005)。國家圖書館藏清代孤本外交檔案續編。北京:全國圖書館文獻縮微複製中心。
  39. 賈小葉(2006)。晚清大變局中督撫的歷史角色-以中東部若干督撫爲中心的研究。上海:上海書店。
  40. 藤井昇三(1965)。孫文研究の硏究:とくに民族主義理論の發展を中心として。東京都:勁草書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