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中國中古家禮的編纂與發展

并列篇名

The Compil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Family Rituals in Medieval China

DOI

10.29457/SJH.201006.0001

作者

張文昌(Wen-Chang Chang)

关键词

中古 ; 私禮 ; 家禮 ; 禮典 ; 士族 ; Chinese Medieval Times ; private rituals ; family rituals ; ritual codes ; aristocratic families

期刊名称

東吳歷史學報

卷期/出版年月

23期(2010 / 06 / 30)

页次

1 - 84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相應於國家禮典傳統之逐漸確立,中古之士族門第爲求能夠維持身分與任官之優勢,相當注意私家禮法之維繫與編撰,甚鑿於達到苛求的程度。這種現象在透過記錄中古典籍之史志,考察其中所載錄之家禮文本與作者,即可獲得印證。中古士族雖然以擁有家禮且藉此自我標榜,然而伴隨門第貴族漸趨沒落,中唐以後也開始出現爲一般士庶之家編纂可行用的家禮,同時唐宋之科舉士人,亦需要家禮來提振門風,盼能獲致如同中古門第般之社會地位。這也使唐宋間士人關注禮制與禮書的焦點,山「國家禮典」逐漸轉移到「家禮」。

英文摘要

The institution of state ritual codes was gradually established in medieval China. Aristocratic families would like to maintain rank and supremacy of the appointment of officials; they were concerned about the maintenance and compilation of private rituals, even though their demand was rather severe. The tendency is corroborated by historical investigation through the records of family rituals and their authors in medieval China. Although aristocratic families were proud of their family rituals, we found the compilation of family rituals by commoner began from Mid-Tang period on. Bureaucrats of Tang and Song Dynasties also needed family rituals to get a higher position in society, just like aristocratic families in medieval China. That’s why the intellectuals of Tang and Song Dynasties gave heed to ceremony and the rituals, their interest changed from state ritual codes to family rituals.

主题分类 人文學 > 歷史學
参考文献
  1. 張文昌(2007)。唐德宗重建禮制秩序與《大唐郊祀錄》的編纂。興大歷史學報,19
    連結:
  2. 陳志信(2004)。禮制國家的組織─以《二戴記》的論述形式剖析漢代儒化世界的形成。臺大文史哲學報,60
    連結:
  3. (日)阿部吉雄=Abe Yoshio。服部(宇之吉)先生古稀祝賀記念論文集刊行會Hattori Sensei koki shukuga kinen ronbunshu kankoukai編,《服部先生古稀祝賀記念論文集》Hattori Sensei koki shukuga kinen ronbunshu,東京[Tokyo]: 富山房[Fuzanbo],1936年4月。
  4. 元辛文房、傅璇琮主編(2000)。唐才子傳校箋。北京=Beijing:中華書局=Zhonghua Book Company。
  5. 元脫脫(1994)。宋史。臺北=Taipei:鼎文書局=Ding-Wen Co., Ltd.。
  6. 北宋王溥、上海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古代史研究室點校(1977)。唐會要。臺北=Taipei:洪氏出版社=Hong-Shi Press。
  7. 北宋王讜、周勛初校證(1997)。唐語林校證。北京=Beijing:中華書局=Zhonghua Book Company。
  8. 北宋司馬光、王宗志注釋(1995)。溫公家範。天津=Tainjin:天津古籍出版社=Tainjin Ancient Books Publishing House。
  9. 北宋宋敏求、誠剛點校(1997)。春明退朝錄。北京=Beijing:中華書局=Zhonghua Book Company。
  10. 北宋李昉(1961)。太平廣記。臺北=Taipei:文史哲出版社=Wen-Shi-Zhe Press。
  11. 北宋歐陽修(1990)。新五代史。臺北=Taipei:鼎文書局=Ding-Wen Co., Ltd.。
  12. 北宋歐陽修、李偉國點校(1997)。歸田錄。北京=Beijing:中華書局=Zhonghua Book Company。
  13. 北宋歐陽修、宋祁(1977)。新唐書。臺北=Taipei:洪氏出版社=Hong-Shi Press。
  14. 北宋薛居正、清邵晉涵輯(1992)。舊五代史。臺北=Taipei:鼎文書局=Ding-Wen Co., Ltd.。
  15. 北宋韓琦、李之亮、徐正英箋注(2000)。安陽集編年箋注。成都=Chengdu:巴蜀書社=Bashu Book House。
  16. 北齊顏之推、王利器集解(1993)。顏氏家訓集解(增補本)。北京=Beijing:中華書局=Zhonghua Book Company。
  17. 北齊魏收(1993)。魏書。臺北=Taipei:鼎文書局=Ding-Wen Co., Ltd.。
  18. 西漢司馬遷(1986)。史記。臺北=Taipei:宏業書局=Hong-Ye Book Company。
  19. 南宋陳振孫、徐小蠻、顧美華點校(2006)。直齋書錄解題。上海=Shanghai:上海古籍出版社=Shanghai Guji Press。
  20. 南宋葉夢得、宇文紹奕考異、侯忠義點校(1997)。石林燕語。北京=Beijing:中華書局=Zhonghua Book Company。
  21. 南宋鄭樵、王樹民點校(1997)。通志二十略。北京=Beijing:中華書局=Zhonghua Book Company。
  22. 後晉劉昫(1977)。舊唐書。臺北=Taipei:洪氏出版社=Hong-Shi Press。
  23. 唐元稹、冀勤點校(1983)。元稹集。樹林=Shulin:漢京文化事業公司=Han-Jing Culture Enterprise Co., Ltd.。
  24. 唐李百藥(1974)。北齊書。臺北=Taipei:洪氏出版社=Hong-Shi Press。
  25. 唐李延壽(1997)。南史。臺北=Taipei:洪氏出版社=Hong-Shi Press。
  26. 唐李延壽(1975)。北史。臺北=Taipei:洪氏出版社=Hong-Shi Press。
  27. 唐李林甫、陳仲夫點校(1992)。唐六典。北京=Beijing:中華書局=Zhonghua Book Company。
  28. 唐李肇(1991)。新校唐國史補。臺北=Taipei:世界書局=World Book Co., Ltd.。
  29. 唐李德裕、傅璇琮校箋(2000)。李德裕文集校箋。石家莊=Shijiazhuang:河北教育出版社=Hebei Education Press。
  30. 唐杜佑、王文錦點校(1992)。通典。北京=Beijing:中華書局=Zhonghua Book Company。
  31. 唐孟詵、鄭金生譯注、張同君譯注(1992)。食療本草譯注。上海=Shanghai:上海古籍出版社=Shanghai Guji Press。
  32. 唐房玄齡(1992)。晉書。臺北=Taipei:鼎文書局=Ding-Wen Co., Ltd.。
  33. 唐林寶、岑仲勉校記(1994)。元和姓纂(附四校記)。北京=Beijing:中華書局=Zhonghua Book Company。
  34. 唐長孫無忌、劉俊文點校(1993)。唐律疏議。北京=Beijing:中華書局=Zhonghua Book Company。
  35. 唐姚思廉(1980)。梁書。臺北=Taipei:洪氏出版社=Hong-Shi Press。
  36. 唐裴庭裕、田廷柱點校(1994)。東觀奏記。北京=Beijing:中華書局=Zhonghua Book Company。
  37. 唐蕭嵩(1972)。大唐開元禮。東京=Tokyo:古典研究會=Koten Kenkyukai。
  38. 唐魏徵(1993)。隋書。臺北=Taipei:鼎文書局=Ding-Wen Co., Ltd.。
  39. 清徐松、孟二冬補正(2003)。登科記考補正。北京=Beijing:北京燕山出版社=Beijing Yanshan Press。
  40. 清董誥編、清陸心源補輯拾遺(1987)。全唐文及拾遺。臺北=Taipei:大化書局=Da-Hua Book Company。
  41. 清趙翼、杜維運考證(1977)。廿二史劄記。臺北=Taipei:華世出版社=Hua-Shi Press。
  42. 劉宋范曄(1978)。後漢書。臺北=Taipei:洪氏出版社=Hong-Shi Press。
  43. 蕭梁沈約(1993)。宋書。臺北=Taipei:鼎文書局=Ding-Wen Co., Ltd.。
  44. 蕭梁蕭子顯(1974)。南齊書。臺北=Taipei:洪氏出版社=Hong-Shi Press。
  45. 蕭梁蕭統編、唐李善注(1994)。文選。臺北=Taipei:五南圖書出版公司=Wu-Nan Book Inc.。
  46. 《明清人口婚姻家族史論》編寫組編(2002)。明清人口婚姻家族史論─陳捷先、馮爾康教授古稀紀念論文集,天津=Tainjin:
  47. Ebrey, Patricia Buckley(1991).Confucianism and family rituals in imperial China: a social history of writing about rites.Princeton: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48. Ebrey, Patricia Buckley(1978).The aristocratic families of early imperial China: a case study of the Po-ling Ts'ui family.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49. Xiong, Victor(1996).Ritual Innovations and Taoism Under Tang Xuanzong.T'oung Pao,82
  50. 二十五史刊行委員會編(1991)。二十五史補編。北京=Beijing:中華書局=Zhonghua Book Company。
  51. 尤雅姿(2005)。顏之推及其家訓之研究。臺北=Taipei:文史哲出版社=Wen-Shi-Zhe Press。
  52. 王健文(1995)。奉天承運─古代中國的國家概念及其正當性基礎。臺北=Taipei:東大圖書公司=Dong-Da Book Co., Ltd.。
  53. 王葆玹(1994)。西漢經學源流。臺北=Taipei:東大圖書公司=Dong-Da Book Co., Ltd.。
  54. 史睿(2001)。敦煌吉凶書儀與東晉南朝禮俗。敦煌文獻論集─紀念敦煌藏經洞發現一百周年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瀋陽=Shenyang:
  55. 史應勇(2007)。鄭玄通學及鄭王之爭研究。成都=Chengdu:巴蜀書社=Bashu Book House。
  56. 甘懷真(2003)。皇權、禮儀與經典詮釋:中國古代政治史研究。臺北=Taipei:財團法人喜瑪拉雅研究發展基金會=Himalaya Foundation。
  57. 甘懷真(2005)。秦漢的「天下」政體─以郊祀禮改革為中心。新史學,16(4)
  58. 宇都宮清吉(1986)。中國古代中世史研究。東京=Tokyo:創文社=Sobunsha Publishing Co.。
  59. 守屋美都雄(1968)。中國古代の家族と國家。京都=Kyoto:東洋史研究會=Toyoshi Kenkyukai。
  60. 池田溫、韓昇(1999)。唐朝氏族志研究─關於《敦煌名族志》殘卷。唐研究論文選集,北京=Beijing:
  61. 西嶋定生(1961)。中國古代帝國の形成と構成─二十等爵制の研究。東京=Tokyo:東京大學出版會=University of Tokyo Press。
  62. 西嶋定生(1983)。中國古代国家と東アジア世界。東京=Tokyo:東京大學出版會=University of Tokyo Press。
  63. 余英時(1989)。中國思想傳統的現代詮釋。臺北=Taipei:聯經出版事業公司=Lian-Jing Books Co., Ltd.。
  64. 余英時(1980)。中國知識階層史論(古代篇)。臺北=Taipei:聯經出版事業公司=Lian-Jing Books Co., Ltd.。
  65. 吳麗娛(2002)。唐禮摭遺─中古書儀研究。北京=Beijing:商務印書館=Commercial Press。
  66. 吳麗娛(2005)。唐宋之際的禮儀新秩序─以唐代的公卿巡陵和陵廟薦食為中心。唐研究,11
  67. 呂文郁(2006)。周代的采邑制度(增訂版)。北京=Beijing: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Social Science Academic Press。
  68. 尾形勇(1979)。中国古代の「家」と国家─皇帝支配下の秩序構造。東京=Tokyo:岩波書店=Iwanami Shoten。
  69. 束景南(1991)。朱熹佚文輯考。南京=Nanjing:江蘇古籍出版社=Jiangsu Ancient Books Publishing House。
  70. 李零(2000)。中國方術續考。北京=Beijing:東方出版社=Eastern Press。
  71. 李學勤主編、十三經注疏整理委員會整理(1999)。十三經注疏。北京=Beijing:北京大學出版社=Beijing University Press。
  72. 李曉東(1987)。中國封建家禮。臺北=Taipei:文津出版社=Wen-Jin Press。
  73. 杜文玉主編(2008)。唐史論叢·第十輯。西安=Xian:三秦出版社=Sanqin Press。
  74. 杜正勝(1985)。周代城邦。臺北=Taipei:聯經出版事業公司=Lian-Jing Books Co., Ltd.。
  75. 谷川道雄(1989)。中國中世社会と共同体。東京=Tokyo:?書刊行?=Kokushokankokai Corporation Ltd.。
  76. 邢義田, I-Tien(1987).秦漢史論稿.臺北=Taipei:東大圖書公司=Dong-Da Book Co., Ltd..
  77. 周一良(1991)。魏晉南北朝史論集續編。北京=Beijing:北京大學出版社=Beijing University Press。
  78. 周法高(1961)。家訓文學的源流。大陸雜誌,22(4)
  79. 周法高(1961)。家訓文學的源流。大陸雜誌,22(3)
  80. 周法高(1961)。家訓文學的源流。大陸雜誌,22(5)
  81. 周鳳五(1986)。敦煌寫本太公家教研究。臺北=Taipei:明文書局=Ming Wen Book Co., Ltd.。
  82. 林素珍(2008)。魏晉南北朝家訓之研究。永和=Yonghe:花木蘭文化出版社=Hua-Mu-Lan Culture Publishing Company。
  83. 板野長八(1976)。中國古代における人間観の展開。東京=Tokyo:岩波書店=Iwanami Shoten。
  84. 金耀基(1995)。中國人的公、私觀念。中國人的觀念與行爲:第四屆現代化與中國文化國際研討會論文集,天津=Tainjin:
  85. 胡戟(2004)。胡戟文存2─隋唐歷史與敦煌卷。北京=Beijing: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China Social Sciences Press。
  86. 兼永芳之(1958)。朱文公家禮の─考察。支那學研究,21
  87. 夏炎(2004)。中古世家大族清河崔氏研究。天津=Tainjin:天津古籍出版社=Tainjin Ancient Books Publishing House。
  88. 孫國楝(1980)。唐宋史論叢。香港=Hongkong:龍門書店=Longmen Book Hose。
  89. 宮崎市定(1992)。九品官人法の研究。東京=Tokyo:岩波書店=Iwanami Shoten。
  90. 師瓊珮(2002)。臺北=Taipei,中國文化大學史學研究所=Department of History, Chinese Culture University。
  91. 徐洪興(1996)。思想的轉型─理學發生過程研究。上海=Shanghai:上海人民出版社=Shanghai People's Publishing House。
  92. 神矢法子(1978)。晉時代における王法と家禮。東洋學報,60(2)
  93. 神矢法子(1978)。晉時代における王法と家禮。東洋學報,60(1)
  94. 高明士編(2005)。東亞傳統家禮、教育與國法(二)─家內秩序與國法。臺北=Taipei: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Press。
  95. 高明士編(2005)。東亞傳統家禮、教育與國法(一)─家族、家禮與教育。臺北=Taipei: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Pess。
  96. 高明士(2003)。中國傳統政治與教育。臺北=Taipei:文津出版社=Wen-Jin Press。
  97. 副島一郎、王宜璦譯(2005)。氣與士風─唐宋古文的進程與背景。上海=Shanghai:上海古籍出版社=Shanghai Guji Press。
  98. 崔大華(2006)。儒學的一種缺弱:私德與公德。文史哲,2006(1)
  99. 康世昌(1996)。臺北=Taipei,中國文化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Department of Chinese Literature, Chinese Culture University。
  100. 張文昌(2009)。中國中古書儀における發展と《溫公書儀》─《朱子家禮》の前奏。高知大學學術研究報告,58
  101. 張文昌(2008)。唐代禮典的編纂與傳承─以《大唐開元禮》爲中心。永和=Yonghe:花木蘭文化出版社=Hua-Mu-Lan Culture Publishing Company。
  102. 張文昌(2003)。臺北=Taipei,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研究所=Department of History,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103. 張國風(1992)。《家禮》新考。北京圖書館館刊,1992(l)
  104. 張蓓蓓(1991)。中古學術論略。臺北=Taipei:大安出版社=Ta-An Press。
  105. 郭善兵(2004)。西漢元帝永光年間皇帝宗廟禮制改革考論。煙臺師範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4(4)
  106. 野田俊昭(2000)。家格と「清議」=Kakaku to "seigi"。九州大學東洋史論集,28
  107. 陳來(1989)。朱子《家禮》真僞考議。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89(3)
  108. 陳弱水(2005)。公共意識與中國文化。臺北=Taipei:聯經出版事業公司=Lian-Jing Books Co., Ltd.。
  109. 陳登武(2009)。地獄‧法律‧人間秩序─中古中國宗教、社會與國家。臺北=Taipei:五南圖書出版公司=Wu-Nan Book Inc.。
  110. 陳識仁(1999)。北魏崔浩案的研究與討論=Research and Discussion about the Case of Cui Hao in North Wei Dynasty。史原,21
  111. 陳啓雲、陳啓雲(1997)。漢晉六朝文化‧社會‧制度─中華中古前期史研究。臺北=Taipei:新文豐出版公司=Shin-Wen-Feng Publishing Company。
  112. 陸益龍(1998)。中國歷代家禮。北京=Beijing:北京圖書館出版社=Beijing Library Press。
  113. 傅璇琮(1996)。唐代詩人叢考。北京=Beijing:中華書局=Zhonghua Book Company。
  114. 越智重明(1982)。魏晉南朝の貴族制。東京=Tokyo:研文出版=Kenbun Shuppan。
  115. 黃約瑟編、劉健明編(1993)。隋唐史論集。香港=Hongkong:香港大學亞洲研究中心=Center of Asian Stusies, University of Hongkong。
  116. 楊天宇(2007)。鄭玄三禮注研究。天津=Tainjin:天津人民出版社=Tainjin People's Publishing House。
  117. 楊家駱主編、北宋歐陽修(1990)。新五代史。臺北=Taipei:鼎文書局=Ding-Wen Co., Ltd.。
  118. 楊家駱(1963)。宋史藝文志廣編。臺北=Taipei:世界書局=World Book Co., Ltd.。
  119. 溝口雄三(1995)。中國の公と私。東京=Tokyo:研文出版=Kenbun Shuppan。
  120. 葛兆光(2000)。中國思想史‧第二卷‧七世紀至十九世紀中國的知識、思想與信仰。上海=Shanghai:復旦大學出版社=Fudan University Press。
  121. 雷海宗、王敦書編(2002)。伯倫史學集,北京=Beijing:
  122. 雷聞(2005)。唐宋時期地方祠祀政策的變化─兼論「祀典」與「淫祠」概念的落實。唐研究,11
  123. 榮新江主編(2003)。唐代宗教信仰與社會。上海=Shanghai:上海辭書出版社=Shanghai Lexicographical Publishing House。
  124. 劉子健、趙冬梅譯(2002)。中國轉向內在─兩宋之際的文化內向。南京=Nainjing:江蘇人民出版社=Jiangsu People's Publishing House。
  125. 劉丰(2003)。先秦禮學思想與社會的整合。北京=Beijing: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China Renmin University Press。
  126. 劉丰(2005)。論家禮中的政治意識及其政治作用─以《禮記》爲中心。湖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4)
  127. 劉兆祐(1984)。宋史藝文志史部佚籍考。臺北=Taipei:國立編譯館中華叢書編審委員會=Compilation and Review Committee for Chinese Books, National Institute for Compilation and Translation。
  128. 劉復生(1991)。北宋中期儒學復興運動。臺北=Taipei:文津出版社=Wen-Chin Press。
  129. 劉澤華(2003)。公私觀念與中國社會。北京=Beijing: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China Renmin University Press。
  130. 蔡宗憲(2008)。中古前期的交聘與南北互動。板橋=Banciao:稻鄉出版社=Dao Xiang Publishing Co., Ltd.。
  131. 鄭阿財、朱鳳玉(2002)。敦煌蒙書研究。蘭州=Lanzhou:甘肅教育出版社=Gan Su Education Publishing House。
  132. 鄧文寬(1991)。近十年唐代士庶問題研究述評。中國唐史學會論文集,西安=Xian:
  133. 鄧文寬(1986)。唐前期三次官修譜牒淺析。唐史學會論文集,西安=Xian:
  134. 賴瑞和(2004)。唐代基層文官。臺北=Taipei:聯經出版事業公司=Lian-Jing Books Co., Ltd.。
  135. 錢穆(1985)。略論魏晉南北朝學術文化與當時門第之關係。臺北=Taipei:東大圖書公司=Tung-Ta Book Co., Ltd.。
  136. 閻步克(1993)。「禮治」秩序與士大夫政治的淵源。國學研究,1
  137. 藤川正數(1960)。魏晉時代における喪服禮の研究。東京=Tokyo:敬文社=Keibunsha。
  138. 藤川正數(1985)。漢代における礼學の研究(增訂版)。東京=Tokyo:風間書房=Kazama Shobo。
  139. 樋口勝(1987)。『文公家禮』の成立についての─考察。東洋の思想と宗教,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