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金代監察御史的選任制度及其運作—以官員組成為中心的考察

并列篇名

The Recruitment of the Investigating Censor in the Jin Dynasty

DOI

10.29457/SJH.201212.0001

作者

陳昭揚(Chao-Yang Chen)

关键词

金代 ; 監察御史 ; 選任 ; 政治結構 ; 遷轉路徑 ; Jin Dynasty ; Investigating Censor ; recruitment ; political structure ; promotion routes

期刊名称

東吳歷史學報

卷期/出版年月

28期(2012 / 12 / 31)

页次

1 - 44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金代監察御史的選任制度對其官員組成影響較大的規範有二:一是對官員身份條件的設定,此處限制了官員的族屬與出身條件;二是對官員前任職務的設定,此處主要的限制範圍為前職的職品。此外,選任之際也有一些基於實務需求而逐漸成形的運作慣例,如監察御史官員多是選自尚書省人員。這些規範與慣例,基本上得自於金朝對監察御史的重視及多元族群環境的需求。

英文摘要

The Investigating Censor 監察御史 was the base of the Censorate 御史臺 in the Jin Dynasty 金朝. During the Jin period, there were two main regulations in the recruitment process influenced the composition of the Investigating Censor officials. The first was to limit the ethnicity and the political quality 出身 of the candidates, the second was to limit the rank 品 of the candidates' former position. In addition, some usages of the appointment had been shaped, such as the appointees were often selected from the low-ranking officials of the Department of State Affairs 尚書省. The regulations and usages of the recruitment of the Investigating Censor officials came from the regard of the Jin court and the requirement of the multi-ethnic political environment.

主题分类 人文學 > 歷史學
参考文献
  1. Karl A. Wittfogel(魏復古) and Feng Chia-Sheng(馮家昇), History of Chinese Society: Liao (907-1125). (Philadelphia: American Philosophical Society, 1949), 460-461.
  2. 元脫脫、中華書局點校(1975)。金史。北京:中華書局。
  3. 元脫脫、中華書局點校(1975)。金史。北京:中華書局。
  4. 元脫脫、中華書局點校(1975)。金史。北京:中華書局。
  5. 元脫脫、中華書局點校(1975)。金史。北京:中華書局。
  6. 元脫脫、中華書局點校(1975)。金史。北京:中華書局。
  7. 元脫脫、中華書局點校(1975)。金史。北京:中華書局。
  8. 元脫脫、中華書局點校(1975)。金史。北京:中華書局。
  9. 元脫脫、中華書局點校(1975)。金史。北京:中華書局。
  10. 元脫脫、中華書局點校(1975)。金史。北京:中華書局。
  11. 元脫脫、中華書局點校(1975)。金史。北京:中華書局。
  12. 元脫脫、中華書局點校(1975)。金史。北京:中華書局。
  13. 元脫脫、中華書局點校(1975)。金史。北京:中華書局。
  14. 元脫脫、中華書局點校(1975)。金史。北京:中華書局。
  15. 元脫脫、中華書局點校(1975)。金史。北京:中華書局。
  16. 元脫脫、中華書局點校(1975)。金史。北京:中華書局。
  17. 元脫脫、中華書局點校(1975)。金史。北京:中華書局。
  18. 元脫脫、中華書局點校(1975)。金史。北京:中華書局。
  19. 清張金吾輯、中華書局點校(1990)。金文最。北京:中華書局。
  20. 三上次男(1970)。金の御史臺とその政治社會的役割。金史研究二:金代政治制度の研究,東京:
  21. 三上次男(1970)。金代における尚書省制度とその政治的意義。金史研究二:金代政治制度の研究,東京:
  22. 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宋遼金元史研究室編(1991)。宋遼金史論叢。北京:中華書局。
  23. 王慶生(2005)。金代文學家年譜。南京:鳳凰出版社。
  24. 余蔚(2010)。金代地方監察制度研究―以提刑司、按察司為中心。中國歷史地理論叢,25(3),5-16+64。
  25. 姚奠中編、山西人民出版社點校(1990)。元好問全集。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
  26. 陳昭揚(2008)。金代低階地方官的遷轉路徑—以縣令為中心的觀察。中國史學,18,69-84。
  27. 陳昭揚(2006)。金代漢族進士的官職遷轉。10-13世紀中國文化的碰撞與融合,上海:
  28. 陳昭揚(2007)。博士論文(博士論文)。國立清華大學歷史所。
  29. 陶晉生(1979)。金代的用人政策。食貨月刊,復刊(11),51。
  30. 程妮娜(1999)。金代政治制度研究。長春:吉林大學出版社。
  31. 鄧小南(1997)。課績、資格、考察—唐宋文官考核制度側談。鄭州:大象出版社。
  32. 蕭啟慶(1999)。元代四大蒙古家族。元朝史新論,臺北:
  33. 蕭啟慶(1999)。元代的通事和譯史。元朝史新論,臺北:
  34. 閻步克(2010)。中國古代官階制度引論。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被引用次数
  1. 陳昭揚(2013)。金代宮中承應人的選任制度。臺灣師大歷史學報,49,1-46。
  2. 陳昭揚(2014)。金代的官員遷轉路徑─以格法為中心的觀察。成大歷史學報,47,243-290。
  3. 陳昭揚(2014)。金代流外職及其人員資格。政治大學歷史學報,41,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