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平安道場:陳大姑與一貫道發一崇德道場的制度化革新(1986-2001)

并列篇名

The Peaceful Forum of Worship:Aunt Chen and the Institutional Reform of I-Kuan Dao(1986-2001)

作者

莊德仁(Te-Zen Chuang)

关键词

發一崇德 ; 陳大姑 ; 平安道場 ; 永續傳承 ; 一貫道 ; Fa-Yi Chong De ; Chen Aunt ; Peace district ; Sustainable Heritage ; I-Kuan Tao

期刊名称

東吳歷史學報

卷期/出版年月

34期(2015 / 12 / 31)

页次

111 - 149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陳鴻珍(1923-2008)人稱陳大姑,是一貫道發一崇德道場的領導前人,她除了帶領著一貫道經歷被官方取締的黑暗時期,進而成功地爭取合法化地位,此舉實與她對發一崇德道場永續發展的規劃願景有關。故一貫道合法化的歷程,應從此脈絡來理解。更重要的是她更對發一崇德道場進行史無前例的制度改革,其中,平安道場(1986-2001)是確立發一崇德道場永續傳承發展的重要關鍵時期,筆者認為它具有三層的歷史意義,分別是:能夠自由傳道、躲劫避難與和平天命傳承三者。陳大姑深信道場要永續傳承,要成功實現上述三者,更要建立穩定發展的厚實基礎,所以發一崇德在平安道場時期,在財務來源、教育規畫、佛堂創設與道場人事安排和企業化經營,都有明顯的成長。此外,陳大姑發現人心的比較與對立,是阻礙道場永續發展的重要關鍵因素,她透過集體共事的制度規劃,培養崇德每一位道親懷抱著「以無為之心,行有為之事」的胸襟,期望每位崇德人透過集體和合共事,培養提升個人的才、德、智,因為她相信崇德道場每一位成員提升自我的修養與能力,才能穩固且長久共同護持崇德道場永續傳承的天命。

英文摘要

Chen Hongzhen (1923-2008), also called Aunt Chen, is the leader of I-Kuan Tao Fa-Yi Chong De district. She led the I-Kuan Tao when it was banned, and then successfully helped the legalization of the I-Kuan Tao and conducted institutional reforms of Fa-Yi Chong De district. It has three historical significances, the freedom to preach, hiding the robbery refuge, and peace destiny heritage. Aunt Chen convinced that district to sustainable heritage, to successfully achieve the above three, but also to establish a solid basis of steady development, so Fa-Yi Chong De period in the Peace district, sources in the finance, education planning, creation and district personnel arrangements temple and enterprise management, has significant growth. In addition, Chen Aunt found relatively hearts and confrontation, is the key factors hindering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district. She worked through a system of collective planning, training Chong De embrace every member "to inaction of the heart, the line was something something" in mind, each Chong De expect members to work through collective harmony and cultivate upgrade their talent, Germany, intellectual, because she believes Chong De district every member of accomplishment and ability to enhance the self, in order to secure long-term joint powers of protection and sustainable heritage Chong De district destiny.

主题分类 人文學 > 歷史學
参考文献
  1. 仙佛聖訓,《平安正心》,收入發一崇德聖訓資料庫,編號 19900928010304,南投明善寺。
  2. 仙佛聖訓,《更上一層樓》, 收入發一崇德聖訓資料庫, 編號19940212030602,樹林瑩德壇,頁5,頁4。
  3. 仙佛聖訓, 本篇無訓中訓, 收入發一崇德聖訓資料庫, 編號19900602010305,北玄宮,頁11 。
  4. 仙佛聖訓,《三化十方》,收入發一崇德聖訓資料庫,編號200111124070001,台南濟德宮,頁7,頁7-8。
  5. 仙佛聖訓,《借假修真》,收入發一崇德聖訓資料庫,編號 19901124070201,台南育正壇,頁4 。
  6. 《臺灣大百科全書》電子版,〈借竅〉條。民國98 年11 月17 日/ 民國104 年5 月7 日,見:http://nrch.cca.gov.tw/twpedia.php?id=1915
  7. 仙佛聖訓,《准考證》,收入發一崇德聖訓資料庫,編號19800907010201,信義佛堂,1980 年9 月7 日,頁1,頁20-21。
  8. 仙佛聖訓,《養生有道》,收入發一崇德聖訓資料庫,編號 200110310000101,南投,光慧文教紀念館,頁6,頁2。
  9. 仙佛聖訓,《吉祥》,收入發一崇德聖訓資料庫,編號 19970209030602,樹林瑩德壇,頁8,頁15。
  10. 仙佛聖訓,《志同道合》,收入發一崇德聖訓資料庫,編號 1999021807001,台南濟德宮,頁16,頁15。
  11. 《臺灣大百科全書》電子版,〈扶乩〉條。民國98 年11 月7 日/民國104 年5 月7 日,見:http://nrch.cca.gov.tw/twpedia.php?id=4408
  12. 仙佛聖訓,《旭日東昇》,收入發一崇德聖訓資料庫,編號19970211000001,南投埔里天原佛院,頁9,頁1。
  13. 仙佛聖訓,《當仁不讓》,收入發一崇德聖訓資料庫,編號 19940716030602,樹林瑩德壇,頁5。
  14. 仙佛聖訓,《適性》,收入發一崇德聖訓資料庫,編號 19970329040203,台中正讚佛堂,頁11,頁10。
  15. 仙佛聖訓, 本篇無訓中訓, 收入發一崇德聖訓資料庫, 編號 19960429129999,泰國(崇德佛院),頁1-2。
  16. 仙佛聖訓,《慎獨》,收入發一崇德聖訓資料庫,編號19900630040301,台中菩提禪院,頁8,頁15,頁4。
  17. 仙佛聖訓,《心手相連》,收入發一崇德聖訓資料庫,編號19930904031201,台北儒德壇,頁9 。
  18. 仙佛聖訓,《三化十方》,收入發一 崇德聖訓資料庫,編號200111124070001,台南濟德宮,頁3。
  19. 仙佛聖訓,《心手相連共建家園》,收入發一崇德聖訓資料庫,編號19970329070001,台南濟德宮,頁5,頁6。
  20. 仙佛聖訓, 《CDF 》, 收入發一崇德聖訓資料庫, 編號19960329030101,花蓮毅德壇,頁4 。
  21. (1989)。崇德合訂本。臺中:發一崇德雜誌社。
  22. 仙佛聖訓,《設身處地》,收入發一崇德聖訓資料庫,編號 199703029020301,彰化開元佛院,頁14。
  23. 仙佛聖訓,《禮節》,收入發一崇德聖訓資料庫,編號 19951007030103,台北懷德壇,頁8,頁9。
  24. 仙佛聖訓, 《道化家庭》, 收入發一崇德聖訓資料庫, 編號20011013040001,台中崇仁大樓,頁7。
  25. 仙佛聖訓,《九如》,收入發一崇德聖訓資料庫,編號 19940312030702,新北市鶯歌妙善宮,頁4 。
  26. 仙佛聖訓,《集其大成》,收入發一崇德聖訓資料庫,編號 20000701000101,南投光慧文教紀念館,頁10,頁4,頁2。
  27. 仙佛聖訓,《慈善》,收入發一崇德聖訓資料庫,編號 19921225010401,嘉義慈善壇,頁16,頁17。
  28. 仙佛聖訓,《肯定》,收入發一崇德聖訓資料庫,編號 20010127030001,台北崇德佛院,頁6 。
  29. 仙佛聖訓,《成功1993》,收入發一崇德聖訓資料庫,編號 1993101030503,新北市三重明誠壇。
  30. Donovan, M.S.(ed.),Bransford, J.D.(ed.)(2005).How Students Learns : history, mathematics, and science in the classroom.Washington, DC:National Academies Press.
  31. 台北編委(2004)。法航啟程向光明─台北道場中永和區崇慧佛院落成。發一崇德,12(1),40。
  32. 吳境洺(2012)。新北市,輔仁大學宗教研究所。
  33. 吳靜宜(1998)。台北,台灣大學社會所。
  34. 宋光宇(1983)。天道鉤沉:一貫道調查報告。臺北:元祐出版社。
  35. 崇德學院編(2001)。修辦津要。台中:光慧文化出版社。
  36. 張郡毓(2013)。新竹,玄奘大學人文社會學院宗教學研究所在職專班。
  37. 張紹城(2006)。雲林,雲林科技大學文化資產維護系。
  38. 莊德仁(2014)。鴻圖大展、珍道久遠:陳大姑與一貫道發一崇德道場(1947-1986)。一貫道研究,3,100-108+134-147+154-156。
  39. 陳大姑(2001)。浩然之氣─陳大姑講道集。台中:光慧文化出版社。
  40. 陳大姑(1992)。如何落實道務工作—前人慈悲。發一崇德,1(1),14。
  41. 陳大姑(1998)。心手相連—前人慈悲。發一崇德,5(4),16-17。
  42. 陳大姑(2007)。同心同德、真修真辦、報恩了愿—前人慈悲。發一崇德,14(4),15。
  43. 陳大姑(1997)。菜根譚—前人慈悲。發一崇德,4(5),15。
  44. 陳大姑(2007)。同心同德、真修真辦、開啟新局—前人慈悲。發一崇德,14(5),17。
  45. 陳大姑(1992)。如何落實道務工作—前人慈悲。發一崇德,1(1),14+37+39。
  46. 陳大姑(2001)。鯉躍龍門。臺中:光慧文化出版社。
  47. 陳大姑(2005)。前瞻與傳承—前人慈悲。發一崇德,12(5),14。
  48. 陳大姑(2007)。同心同德、真修真辦、開啟新局—前人慈悲。發一崇德,14(5),15。
  49. 發一崇德道務中心(2009)。傳承永續—不休息菩薩行道60 週年感恩紀念。南投:發一崇德道務中心。
  50. 發一崇德道務中心(2002)。發一崇德道務成長的歷程。臺中:發一崇德道務中心。
  51. 發一崇德道務中心(2009)。旭日東昇永續傳承—發一崇德學界40 週年紀念專刊。南投:發一崇德道務中心。
  52. 發一崇德雜誌社編輯(2005)。2004發一崇德大事紀要。發一崇德,12(4),19。
  53. 董坤耀(2010)。嘉義,國立中正大學歷史研究所。
  54. 董芳苑(1980)。「一貫道」─一個最受非議的秘密宗教。臺灣神學論刊,2,85-131。
  55. 慕禹(2002)。一貫道概要。臺北:中華民國一貫道總會。
  56. 編輯部(2008)。陳前人大姑:慈悲喜捨的一生。南投:光慧文教紀念館。
  57. 蔡中駿(2000)。新竹,玄奘大學人文社會學院宗教學研究所。
  58. 瞿海源(1997)。台灣宗教變遷的社會政治分析。臺北:桂冠圖書公司。
被引用次数
  1. 邱琡雯(2021)。迴家:天理教台籍女佈教師的離返與信仰。臺灣宗教研究,20(2),35-79。
  2. (2021)。道場中的生命教育:以一貫道發一崇德學界講師為例。樹德科技大學學報,23(1),127-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