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摘要
|
This paper aims to clarify the development and merging of the Wenchang cult. It argues that the cult originated from the Divine Lord of Zitong in Sichuan, and was merged with the Wenchanggong Star through the efforts of renaming and reincarnation by the Southern Song Taoist clergy Liu An-sheng in 1163-1164, in order to expand the influence of Taoism. As a result, the Mongolian government officially bestowed the title "Wenchang Dijun" to the Divine Lord of Zitong in 1316, the name of which has been used to the present day.
|
参考文献
|
-
(1985)。正統道藏(五)。臺北:新文豐。
-
(1995)。四庫全書存目叢書(二四六)。濟南:齊魯書社。
-
(1985)。正統道藏(二)。臺北:新文豐。
-
(1985)。正統道藏(五)。臺北:新文豐。
-
(1971)。仁壽本二十六史。臺北:成文出版社。
-
(1983)。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一零六零)。臺北:臺灣商務。
-
(1985)。正統道藏(四十八)。臺北:新文豐。
-
(1995)。續修四庫全書(一二六四)。上海:上海古籍。
-
(1983)。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一一八四)。臺北:臺灣商務。
-
(1985)。正統道藏(一)。臺北:新文豐。
-
(1983)。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一零四六)。臺北:臺灣商務。
-
(2003)。美國哈佛大學哈佛燕京圖書館藏中文善本彙刊。桂林:商務印書館。
-
(1976)。新校本晉書并附編六種。臺北:鼎文書局。
-
元馬端臨、臺灣印書館編(1987)。文獻通考(一)。臺北:臺灣印書館。
-
元脫脫(1979)。新校本宋史并附編三種。臺北:鼎文書局。
-
﹝元﹞脱因修;﹝元﹞俞希魯纂,《鎮江志》(道光二十二年丹徒包氏刻本),卷8,〈祠〉,頁235。
-
西漢司馬遷(1983)。史記。臺北:臺灣商務。
-
宋吳自牧(1981)。夢梁錄(二)。臺北:文海。
-
宋委心子(1987)。新編分門古今類事。北京:中華書局。
-
宋袁說友(1983)。東塘集。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
宋馬廷鸞(1983)。碧梧玩芳集。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
宋高文虎(1965)。蓼花洲閒錄。臺北:藝文印書館。
-
宋高承(1967)。事物紀原。臺北:藝文印書館。
-
宋陸游(1966)。老學庵筆記。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
宋蔡絛、馮惠民點校、沈錫麟點校(1991)。鐵圍山叢談。北京:中華書局。
-
明宋濂(1979)。新校本元史。臺北:鼎文書局。
-
東漢班固(1979)。新校本漢書集注并附編二種。臺北:鼎文書局。
-
東漢鄭玄注、唐孔穎達疏(2001)。十三經注疏(下)。臺北:新文豐。
-
東漢鄭玄注、唐孔穎達疏(1979)。十三經注疏(上)。北京:中華書局。
-
東漢應劭、王利器校注(1988)。風俗通義校注。臺北:明文書局。
-
後晉劉昫(1979)。新校本舊唐書。臺北:鼎文書局。
-
唐房玄齡(1979)。新校本晉書書并附編六種。臺北:鼎文書局。
-
唐孫樵(1975)。孫樵集。臺北:臺灣商務。
-
唐裴庭裕(1965)。東觀奏記。臺北:藝文印書館。
-
唐魏徵(1979)。新校本隋書。臺北:鼎文書局。
-
晉常璩、清李調元編纂(1968)。華陽國志。臺北:宏業書局。
-
晉常璩、劉琳校注(1984)。華陽國志校注。成都:巴蜀書社。
-
梁沈約(1979)。新校本宋書。臺北:鼎文書局。
-
清聖祖(1987)。全唐詩。臺北:文史哲出版社。
-
清錢大昕(1987)。十駕齋養新錄(下)。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
Boerschmann, Ernst, “K'ueising-Türme und Fengshui-Säulen,” Asia Major,no.2(1925): 403-444
-
Faure, David W.、劉志偉(2008)。「標準化」還是「正統化」?從民間信仰與禮儀看中國文化的大一統。歷史人類學學刊,6(1/2),1-21。
-
Hansen, Valerie、包偉民譯(1999)。變遷之神─南宋時期的民間信仰。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
-
Katz, Paul R.(1995).Demon Hordes and Burning Boats: The Cult of Marshal Wen In Late Imperial Chekiang.New York: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Press.
-
Kleeman, Terry F.(1994).A God's Own Tale: The Book of Transformations of Wenchang, the Divine Lord of Zitong.Albany: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Press.
-
Kleeman, Terry F.(1993).The Expansion of the Wen-Ch'ang Cult.Religion and Society in T'ang and Sung China,Honolulu:
-
Kleeman, Terry F.(1998).Sources for Religious Practice in Zitong: The Local Side of a National Cult.Cahiers d'Extrême-Asie,10,341-355.
-
Kleeman、 Terry F.(1988).Berkeley,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Berkeley.
-
Lopez, Donald S., Jr.(ed.)(1996).Religions of China in Practice.Princeton: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
Reiter, Florian C.(1993).The Temple Mount Ch'i-Ch'ü in the province of Szechwan in China the present.Würzburg:King Publishing.
-
Sangren、 Steven(1987).History and Magical Power in a Chinese Conmmunity.Stanford: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
Schipper, Kristofer M.(1993)。《道藏》所見近代民間崇拜資料的初步評論。漢學研究通訊,12(2),95-99。
-
Seidel, Anna、呂鵬志譯(2002)。西方道教研究編年史。北京:中華書局。
-
Watson, James L.、潘自蓮譯(1988)。神明標準化:華南沿海地區天后之提倡。思與言,26(4),369-397。
-
井出季和太、郭輝編譯(2003)。日據下之臺政(一)。臺北:海峽學術出版社。
-
王家祐(2004)。梓潼神歷史探微。中華文昌文化─國際文昌學術研究論文集,成都:
-
王興平(1997)。文昌文化在國外的傳播和影響。高市文獻,10(2),1-16。
-
王興平(2004)。劉安勝與文昌經。中華文昌文化─國際文昌學術研究論文集,成都:
-
江日新(1996)。文昌崇祀與臺灣的書院和道德勸化研究之一。儀式、廟會與社會─道教、民間信仰與民間文化,臺北:
-
呂宗力、欒保群(1991)。中國民間諸神。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
李世偉(1999)。日據時代臺灣儒教結社與活動。臺北:文津。
-
杜正勝(2005)。從眉壽到長生:醫療文化與中國古代生命觀。臺北:三民書局。
-
周朝海(2004)。文昌帝君淵源於龍蛇圖騰崇拜。中華文昌文化─國際文昌學術研究論文集,成都:
-
胡道靜編、陳蓮笙編、陳耀庭編(1989)。道藏要集選刊(八)。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
崔富章編、李大明編(2003)。楚辭集校集釋(下)。武漢:湖北教育。
-
張頌仁編、陳光興編、高明士編(2013)。歷史意識與國族認同:杜贊奇讀本。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
張澤洪(2004)。中國歷史文化中的文昌帝君。中華文昌文化─國際文昌學術研究論文集,成都:
-
梁其姿(1994)。清代的惜字會。新史學,5(2),85。
-
梁其姿(2001)。施善與教化:明清的慈善組織。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
-
梅原郁編(1984)。中國近世の都市と文化。京都:京都大學人文科學研究所。
-
梅陰子,〈文學的孚護神の一としての文昌祠〉,《臺灣慣習記事》1:10(臺北,1901 年),頁65-67。
-
陳垣編(1988)。道家金石略。北京:文物出版社。
-
陶希聖(1972)。梓潼文昌神之社會史的解說。食貨月刊,2(8),389-397。
-
賀次君,〈文昌帝君考〉,《逸經》9(上海,1936 年),頁23-25。
-
開明書店編(1984)。斷句十三經經文。臺北:臺灣開明書店。
-
開明書店編(1984)。斷句十三經經文。臺北:臺灣開明書店。
-
黃枝生(2004)。試論文昌文化的架構及成因。中華文昌文化─國際文昌學術研究論文集,成都:
-
黃枝生(2004)。善板祠及張惡子族屬探考。中華文昌文化─國際文昌學術研究論文集,成都:
-
楊華(2006)。楚簡中的諸「司」及其經學意義。中國文化研究,2006(1),20-31。
-
鈴木清一郎、馮作民譯(1989)。臺灣舊慣習俗信仰。臺北:眾文圖書。
-
廖咸惠(2004)。祈求神啟─宋代科舉考生的崇拜行為與民間信仰。新史學,15(4),64-68。
-
劉學鍇、余恕誠(1992)。李商隱詩歌集解(中)。臺北:洪葉文化。
-
增田福太郎、黃有興譯(2005)。臺灣宗教信仰。臺北:東大。
-
鄭萍(2005)。村落視野中的大傳統與小傳統。讀書,2005(7),11-18。
-
盧澤群(2003)。碩士論文(碩士論文)。臺中,國立中興大學歷史學系。
-
蕭崇素(2004)。「梓潼神」與氐羌文化。中華文昌文化─國際文昌學術研究論文集,成都:
-
龍吟(2004)。文昌信仰源與文昌文化。中華文昌文化─國際文昌學術研究論文集,成都:
-
謝煥智(2004)。融人、星、神一體的文昌帝君。中華文昌文化─國際文昌學術研究論文集,成都:
-
謝聰輝(2013)。新天帝之命:玉皇、梓潼與飛鸞。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
蘇雪林(2007)。屈賦論叢。武昌:武漢大學出版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