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戰前日本帝國大學之籌組與校園空間的「巴洛克」化:從東京帝國大學到臺北帝國大學

并列篇名

Japanese Imperial Universities with Baroque-Style Campus Landscape, from Tokyo to Taipei

作者

黃蘭翔(Lan-Shiang Huang)

关键词

殖民大學 ; 近代大學 ; 巴洛克模式校園空間 ; 近代建築 ; 日本殖民 ; colonial university ; modern university ; Baroque spatial campus ; modern architecture ; Japanese colonization

期刊名称

民俗曲藝

卷期/出版年月

182期(2013 / 12 / 01)

页次

221 - 301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過去對臺灣大學校園空間與建築的詮釋,一方面嚴詞批判它是日本的軍國主義南侵的知識基地,另一方面又將其視為今日國立臺灣大學的人文精神的象徵。這種雙重的矛盾象徵明確而清楚,但是臺大師生卻與這個矛盾性共渡近70年的時間,如今也不見企圖正面處理的動向。撰寫本文的動機即是起於這個簡單的疑問。文章作了歷史文獻的耙梳,透過檢析二戰前的日本帝國大學的籌組與校園空間的塑造過程,希望能夠找到解決疑惑的契機。經過本文的檢析與論述,結果知道不論日本宗主國內東京帝國大學或是在殖民地的臺北帝國大學,它們都以合併吸收學習西方文明之先行高等專門學校,作為建構屬於近代國家的大學之方法。甚至都應用學習自西方的「巴洛克」空間模式於大學校園的規劃與形塑。結果日本透過政治立場的優越性,使新型的大學校園更容易實踐於臺灣。也因為如此,宗主國應用殖民統治的手段,將日本式「近代國家性格的大學」之建構方式與「巴洛克」校園環境之模式帶來臺灣。將原來在日本國內僅應用於局部性的空間秩序,改用超人性尺度的巨大權威性模式實踐於臺灣。行文最後,發現二戰後的國立臺灣大學在沒有整體規劃下延長了原帝國大學的東西軸線,或為重整無秩序的校園空間再度強化其中心軸線的特性,這顯示了戰後的臺灣雖然批判政治上的殖民統治,但並不排斥大學校園具有古典「巴洛克」模式的空間性格。這種校園「巴洛克」空間的形塑、傳播與轉化,如實地說明藝術範型的形成、傳播與轉化的現象。

英文摘要

Commentaries on the campus landscape and architecture of Taiwan University have long disagreed on two diametric fronts, one that criticizes it for being the intellectual base camp for Japanese militarists' south-bound invasion; another considers it the humanism symbol of Taiwan University today. Faculty and students of Taiwan University are caught in the paradox for nearly seventy years. So far there has not been a positive attempt to negotiate a consensus. I have gone through archives and documentations before WWII that record the process of imperial university chartering and landscape designing, hoping to clarify the issue.I will argue that, either Tokyo Imperial University in the suzerain or the Taipei Imperial University in the colony followed the same path to establish a modern university by annexing extant technology colleges that featured a curriculum based on western civilization. In addition, both imperial universities applied the western Baroque style to their campus landscaping.With its dominant sovereignty, the Japanese government introduced the concept of a contemporary university and the model of a Baroque-style campus landscape to Taiwan. Their political hegemony not only made the new type of university even more feasible in Taiwan, but also extended the spatial order that had been limited to a smaller scale in Japan to one that was both enormously authoritative and superhuman.At the conclusion of my investigation, I have found that the post-War Taiwan University lengthened the original east-west axis of the Imperial Taipei University without a prior integral plan. It was possibly that there was an attempt to reorganize the disjointed campus space by emphasizing the medial status of the axis. This indicates that although post-War Taiwanese condemned the colonial rule, they were not opposed to a campus with classic Baroque spatial features. This case of the Baroque campus space illustrates how an artistic paradigm takes shape, is disseminated and transformed.

主题分类 人文學 > 藝術
参考文献
  1. 臺北帝国大学土俗•人種学研究室編。1935。《台湾高砂族系統所属の研究》。東京:刀江書院。
  2. 夏鑄九主持。1983。《國立臺灣大學土木工程學研究所都市計畫室規劃》。臺北:國立臺灣大學土木工程學研究所都市計畫室。
  3. 臺灣總督府中央研究所編。1935。《臺灣總督府中央研究所概要》。臺北:臺灣總督府中央研究所。
  4. 臺灣總督府臨時臺灣土地調查局調查。[1904] 1915。《臺灣堡圖》。臺北:臺灣日日新報社。
  5. 臺北帝國大學附屬農林專門部。1936-1937。《臺北帝國大學附屬農林專門部一覽》。臺北:臺北帝國大學附屬農林專門部。
  6. 臺北帝國大學。1943。《臺北帝國大學一覽》昭和18 年度。臺北:臺北帝國大學。
  7. 大日本帝國陸地測量部(1999)。日治時代二萬五千分之一•臺灣地形圖。臺北:遠流出版社。
  8. 中川理編、石田潤一郎編(1998)。近代建築史。京都:昭和堂。
  9. 天野郁夫(2009)。大学の誕生。京都:中央公論新社。
  10. 伊能嘉矩、粟野伝之丞(2000)。臺灣蕃人事情。東京:草風館。
  11. 吉見俊哉(2011)。大学とは何か。東京:岩波書店。
  12. 寺崎昌男(2007)。東京大学の歴史。東京:講談社。
  13. 東京大學百年史編輯委員會(1984)。東京大學百年史•通史一。東京:東京大學。
  14. 東京大學總合研究資料館特別展示實行委員會編(1988)。東京大学本郷キャンパス百年。東京:東京大學?合研究資料館。
  15. 松本巍、蒯通林譯(1960)。臺北帝國大學沿革史。臺北:國立臺灣大學。
  16. 阿部洋編(2011)。日本植民地教育政策史料集成•臺灣篇。東京:龍溪書舍。
  17. 夏鑄九(2010)。夏鑄九的臺大校園時空漫步。臺北: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
  18. 陣內秀信(2005)。圖說西洋建築史。東京:彰國社。
  19. 馬淵東一(1974)。馬淵東一著作集。東京:社會思想社。
  20. 鳥居龍蔵(1975)。鳥居龍蔵全集。東京:朝日新聞社。
  21. 項潔編(2005)。國立臺灣大學校史稿1928-2004。臺北: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
  22. 劉彥書(2005)。博士論文(博士論文)。東京,お茶の水女子大学院。
  23. 藤森照信(1993)。日本の近代建築。東京:岩波新書。
  24. 稲垣栄三(1979)。日本の近代建築。東京:鹿島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