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常民節氣觀

并列篇名

Commoner's Philosophy of Jieqi, the 24 Solar Terms

作者

楊玉君(Yang Yujun)

关键词

節氣 ; 節日 ; 諺語 ; 節氣神 ; 時間觀 ; solar terms ; festival ; proverb ; solar term deities ; time perception

期刊名称

民俗曲藝

卷期/出版年月

198期(2017 / 12 / 01)

页次

219 - 262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節氣依靠太陽與地球的相對位置而制定,對一般民眾而言相對陌生。常民認知節氣多半憑藉着當地的自然生態及氣候,主要展現在諺語及民俗中。具體的節氣民俗雖依地理生態環境而互有差異,但節氣諺語中卻反映了相當類似的思惟。本文全面性的瀏覽節氣諺語,歸納出常民認知的節氣性質。節氣既屬歲時記曆之一種,與節日之間多有重疊之處。藉着對比節日與節氣,本文區分了二者之間的自然及人文性質,在對照中使節氣的本質更獲彰顯。除民俗及諺語之外,臺灣的廟宇彩繪也發展出了一套節氣神的形象。藉由節氣神的形象展現及詮釋,可以得知藝師們如何透過圖象,反映他們對節氣的理解。最後,在臺灣的日常語言中,「節氣」一詞並非單單指稱時令上的二十四節氣,同時也是農民認知農作與天時搭配的時間思維,本文將舉語料例證,討論這種常民語彙中呈現的節氣哲學。

英文摘要

The jieqi solar terms are determined by the relative degree of angles formed between the sun and earth during a calendar year. The measuring of each term could be somewhat challenging for commoners. Therefore, general public perceive jieqi through sayings and folklore of seasonal ecological and climate changes. Although the corresponding folklore vary according to natural phenomena of respective areas, there is an underlying philosophy that remains very similar. In this study, I browse through the agricultural sayings to deduce the characters of jieqi in general public's perception. There are fundamental differences between jieqi and festivals, although the two do overlap in terms of time and character. I contrast jieqi and festivals to show their divergence of nature and humanity. In addition, I examine the pictures of jieqi deities featured in some temples of southern Taiwan. Analysis of their images help reveal another aspect of the painter's perception of jieqi. Finally, in daily diction, jieqi not only refers to the solar terms but also a time philosophy, coordinates between farming and climate which has been well recognized by the farmers, actual expressions and sentences regarding jieqi will be used to illustrate this philosophy of "timing."

主题分类 人文學 > 藝術
参考文献
  1. 楊玉君(2009)。佩掛與驅邪—仲夏民俗的比較研究。漢學研究,27(4),329-58。
    連結:
  2. Jones, Lindsay(ed.)(2005).Encyclopedia of Religion.Detroit:Macmillan Reference USA.
  3. 中國民間文學集成全國編輯委員會(1995)。中國諺語集成浙江卷。北京:中國ISBN中心。
  4. 中國民間文學集成全國編輯委員會(1995)。中國諺語集成湖南卷。北京:中國ISBN中心。
  5. 中國民間文學集成全國編輯委員會(1992)。中國諺語集成河北卷。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6. 中國民間文學集成全國編輯委員會(1999)。中國諺語集成上海卷。北京:中國ISBN中心。
  7. 中國民間文學集成全國編輯委員會(1997)。中國諺語集成廣東卷。北京:中國ISBN中心。
  8. 中國民間文學集成全國編輯委員會(1997)。中國諺語集成山西卷。北京:中國ISBN中心。
  9. 中國民間文學集成全國編輯委員會(1994)。中國諺語集成湖北卷。北京: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
  10. 中國民間文學集成全國編輯委員會(2000)。中國諺語集成陝西卷。北京:中國ISBN中心。
  11. 中國民間文學集成全國編輯委員會(1990)。中國諺語集成寧夏卷。北京:中國民間文藝出版社。
  12. 中國民間文學集成全國編輯委員會(1998)。中國諺語集成貴州卷。北京:中國ISBN中心。
  13. 王佳編(2013)。二十四節氣。合肥:黃山書社。
  14. 王浩一(2015)。著時:南方•美時•美食。臺北:有鹿出版。
  15. 王浩一(2012)。漫遊府城:舊城老街裡的新靈魂。臺北:心靈工坊文化。
  16. 王夢鷗註釋(1987)。禮記今註今譯。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17. 王曉梅編(2010)。一本書讀懂二十四節氣知識。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
  18. 王熹、李永匡(1995)。中國節令史。臺北:文津出版社。
  19. 白漢忠(2006)。黃曆101問。臺中:好讀出版社。
  20. 李昉輯(1975)。太平御覽。臺北:商務印書館。
  21. 李奕興(2002)。府城彩繪陳玉峰。臺北:雄獅出版社。
  22. 李玲容、方喻攝影(2008)。火獅之變:陳三火剪黏工藝。臺南:臺南縣政府。
  23. 李時珍(1975)。本草綱目。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
  24. 李乾朗(1993)。台灣傳統建築彩繪之調查研究:以台南民間彩繪畫師陳玉峰及其傳人之彩繪作品為對象。臺北:文建會。
  25. 林祐平(2014)。碩士論文(碩士論文)。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建築與文化資產研究所。
  26. 施美敏、王勇霞、陳貞曦(2002)。歲時節慶:親子共學知節氣。臺北:史博館。
  27. 胡慧馨(1995)。老天爺的功課表:春夏秋冬話節氣。臺北:正中書局。
  28. 倪贊(1993)。雲林縣采訪冊。南投:臺灣省文獻會。
  29. 徐宗幹(1994)。斯未信齋存稿。南投:臺灣省文獻會。
  30. 郝保華(2006)。中醫時間醫學的獨特性:節氣時令物候觀念與臨床康復。中國臨床康復,31,145-47。
  31. 馬以工(1990)。中國人傳承的歲時。臺北:十竹書屋。
  32. 高丙中(2004)。端午節的源流與意義。民間文化論壇,5,23-28。
  33. 崔寔、石漢聲校注(1965)。四民月令校注。北京:中華書局。
  34. 康鍩錫(2012)。台灣門神圖錄。臺北:貓頭鷹出版社。
  35. 張超編(2012)。二十四節氣常識一本通。北京:中國紡織出版社。
  36. 梁子傑(2008)。談天說地話數學。香港:香港教育局。
  37. 符心宜(2007)。他,創造節氣神祇:台南陳家三代彩繪廟宇。逍遙,3,128-30+133。
  38. 許昇峰、歐乃慈、陳銘倫(2003)。乳癌與肺癌末期病患死亡率與節氣之關聯性研究。中華針灸醫學會雜誌,6,113-17。
  39. 陳主顯(2005)。台灣俗諺語典。臺北:前衛出版社。
  40. 陳正之(1997)。台灣歲時記:二十四節氣與常民文化。臺中:臺灣省新聞處。
  41. 陳秀珠(2003)。南隆宮的二十四節氣門神(下)。東港采風,14,19-22。
  42. 陳秀珠(2002)。南隆宮的二十四節氣門神(上)。東港采風,14,12-16。
  43. 彭啟明、洪震宇、李咸陽(2011)。樂活國民曆。臺北:遠流出版社。
  44. 黃石(1963)。端午禮俗史。香港:泰興書店。
  45. 黃伯祿輯(1989)。集說詮真。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46. 楊家駱編(1981)。新校本後漢書并附編十三種。臺北:鼎文書局。
  47. 葉紹袁(1968)。崇禎記聞錄。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48. 雷家驥纂修(2009)。嘉義縣志。太保:嘉義縣政府。
  49. 種籽設計(2013)。台灣漬:二十四節氣的保存食。臺北:創意巿集。
  50. 種籽設計(2012)。你好土,我好菜,三菜一湯,跟著節氣過日子。臺北:創意巿集。
  51. 種籽設計(2012)。廿四分之一挑食。臺北:創意巿集。
  52. 劉良璧纂集(1993)。重修福建臺灣府志。南投:臺灣省文獻會。
  53. 劉還月(2001)。台灣二十四節氣。臺北:常民文化出版公司。
  54. 蔡彥、陳惠軍、陳創榮(2007)。中醫節氣思想淺析。中醫研究,8,9-11。
  55. 蕭放(2000)。荊楚歲時記研究—兼論傳統民眾生活中的時間觀。北京: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
  56. 蕭瓊瑞(1996)。府城民間傳統畫師專輯。臺南:臺南巿政府。
  57. 蕭藤村編(2012)。臺灣話俗諺語典。臺北:五南圖書。
  58. 羅伯特•比爾、向紅笳譯(2007)。藏傳佛教象徵符號與器物圖解。北京:中國藏學出版社。
  59. 蘭陵笑笑生(1993)。繡像金瓶梅詞話。香港:雪山圖書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