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晚清上海演劇文化對北方戲曲生態的影響:以王鐘聲在天津的演出活動軌跡為例

并列篇名

The Late Qing Shanghai-Style Opera Culture and Its Influences on the Environments of Northern Opera: A Case Study of Wang Zhongsheng's Theatre in Tianjin

作者

游富凱(Yu Fu-kai)

关键词

海派京劇 ; 戲曲改良 ; 王鐘聲 ; 鐘聲新劇 ; Shanghai-style opera ; drama reform ; Wang Zhongsheng ; Wang Zhongsheng's New Drama

期刊名称

民俗曲藝

卷期/出版年月

199期(2018 / 03 / 01)

页次

127 - 176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1909年4月,晚清著名的「新劇」演員王鐘聲北上天津演出造成轟動。王鐘聲為北方社會帶來上海最流行的劇目、表演風格和舞臺布景。為了順利上演王鐘聲的新戲,天津各大戲園陸續進行整修改建,以適應王鐘聲的新式戲劇和舞臺布景。本文透過《大公報》、《中外實報》、《順天時報》等北方重要報刊,考察王鐘聲在天津的演出活動軌跡,並探討王鐘聲北上天津演出時,其背後所象徵的海派演劇文化是如何影響北方戲曲界的生態環境。1910年1月,王鐘聲在北京天樂園打出「鐘聲新劇」的招牌,最終得以形成具有個人特色的「鐘聲新劇」。在天津演出的這段時期,或許可以視為上海演劇文化進入北方社會後,調適與融合的重要階段。

英文摘要

In April, 1909, the famous late Qing actor, Wang Zhongsheng's debut on the stage of Tianjin caused quite a sensation. He introduced Shanghai's most popular repertoire, performance style, and stage setting to the north. In order to stage Wang's new play, the Tianjin theatre houses, one after another, either renovated or reconstructed their theatre houses so as to better accommodate Wang's requirement of stage setting. This paper traces Wang's acting activities in Tianjin, using important northern newspapers such as Dagong Bao, Zhongwai Shibao, and Shuntian Shibao, and explores how the Shanghai-style opera culture, embodied by Wang Zhongsheng, influenced and changed the performing environments in the north. On January 25, 1910, Wang Zhongsheng launched the "Wang Zhongsheng's New Drama" (鐘聲新劇) at Tianle Theatre (天樂園) in Beijing. Wang Zhongsheng's New Drama during his Tianjin period is an important stage for the Shanghai-style opera culture to integrate and accommodate itself to northern society.

主题分类 人文學 > 藝術
参考文献
  1. 鍾欣志(2011)。越界與漫遊:尋覓現代觀眾的「鐘聲新劇」。戲劇學刊,14,111-151。
    連結:
  2. 中國戲曲志編輯委員會(編)(1990).中國戲曲志•天津卷.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
  3. 天柱。1923。〈票房:上海票友調查錄〉。《戲雜誌》9: 73–76。
  4. 王森然,《中國劇目辭典》擴編委員會(擴編)(1997).中國劇目辭典.石家莊:河北教育出版社.
  5. 王鳳霞(2008)。王鐘聲新考。戲劇藝術,6,73-80。
  6. 吉川良和(2012)。北京における近代伝統演劇の曙光:非文字文化に魂を燃やした人々。東京:創文社。
  7. 吳宓,吳學昭(整理注釋)(1998).吳宓日記.北京:三聯書店.
  8. 吳新苗(2012)。辛亥前王鐘聲在北方的戲劇活動及其影響。戲劇藝術,4,79-84。
  9. 吳新雷(編)(2002).中國崑劇大辭典.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
  10. 李暢(1998).清代以來的北京劇場.北京:燕山出版社.
  11. 汪笑儂,中國戲劇出版社(編輯)(1957).汪笑儂戲曲集.北京:中國戲劇出版社.
  12. 林幸慧(2008).由申報戲曲廣告看上海京劇發展(一八七二至一八九九).臺北:里仁書局.
  13. 侯杰,王昆江(編)(2005).清末民初社會風情:〈醒俗畫報〉精選.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
  14. 俞旦初(1984)。中國近代愛國主義的「亡國史鑒」初考。世界歷史,1,23-31。
  15. 夏曉虹(2007)。王鐘聲與《惠興女士》新戲。文藝研究,10,151-154。
  16. 夏曉虹(2005)。舊戲台上的文明戲—田際雲與北京「婦女匡學會」。北京:都市想像與文化記憶,北京:
  17. 徐半梅。1945。〈中國話劇誕生史話(中)〉。《雜誌》15(2): 95–99。
  18. 徐半梅。1945。〈中國話劇誕生史話(上)〉。《雜誌》15(1): 20–25。
  19. 徐兆瑋,李向東(標點),包歧峰(標點),蘇醒(標點)(2013).徐兆瑋日記.合肥:黃山書社.
  20. 徐珂(編)(2010).清稗類鈔.北京:中華書局.
  21. 徐慕雲(2008).中國戲劇史.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22. 袁國興(1992)。早期中國話劇型態與日本新派劇。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叢刊,1,141-153。
  23. 張曉(2012).近代漢譯西學書目提要:明末至1919.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24. 梅蘭芳(1961)。戲劇界參加辛亥革命的幾件事。戲劇報,Z6,1-18。
  25. 傅謹(編)(2013).京劇歷史文獻彙編〔清代卷〕(續編)肆•報紙及其他.南京:鳳凰出版社.
  26. 傅謹(編)(2011).京劇歷史文獻彙編〔清代卷〕貳•專書(下).南京:鳳凰出版社.
  27. 傅謹(編)(2011).京劇歷史文獻彙編[清代卷〕 陸.其他報紙 (下).南京:鳳凰出版社.
  28. 貴林(2012)。誌通鑑學校學生扮演惠興女士新戲。近代學報彙刊,北京:
  29. 黃愛華(1994)。王鐘聲春陽社與日本新派劇。杭州師範學院學報,2,7-10。
  30. 歐陽予倩(1990).歐陽予倩全集.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
  31. 蔣原環(1981)。辛亥革命烈士、劇壇人傑王鐘聲。天津師院學報,5,39-42。
  32. 鄭孝胥,中國國家博物館(編),勞祖德(整理)(2005).鄭孝胥日記.北京:中華書局.
  33. 黎中城(編),單躍進(編)(2014).周信芳全集•文論卷一.上海:上海文化出版社.
  34. 鍾欣志(2012)。國立臺北藝術大學戲劇學系。
  35. 魏名婕(2014)。春柳社《黑奴籲天錄》在日本的生成背景。戲劇藝術,6,72-88。
  36. 羅澍偉(編)(1993).近代天津城市史.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37. 渋江保(羽花生)著。[1895] 1901。《波蘭衰亡戰史》。譯書彙編社譯。東京:譯書彙編社。
被引用次数
  1. 游富凱(2018)。以當時人演當時事-論晚清改良新戲《惠興女士傳》的戲劇構思與演出史。戲劇學刊,28,81-109。
  2. (2020)。啟蒙與娛樂之間:民國初期北京女劇團志德社的改良戲劇實踐。中國文化研究所學報,71,173-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