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宋元以來王江涇的商業、移民與地方信仰

并列篇名

Commerce, Migration and Local Beliefs in Wangjiangjing District (Northern Zhejiang) since the Song and Yuan Dynasties

作者

王健(Wang Jian)

关键词

江南市鎮 ; 王江涇 ; 商業 ; 移民 ; 地方信仰 ; Jiangnan market towns ; Wangjiangjing ; commerce ; migration ; local beliefs

期刊名称

民俗曲藝

卷期/出版年月

204期(2019 / 06 / 01)

页次

21 - 49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江南地區比較大規模的開發始於唐五代,地處浙北平原的王江涇地區,隨着經濟的初步發展和外來移民的進入,從這一時期開始,佛道信仰逐漸在當地生根,並有部分家族利用佛寺、道觀營造自身家祠,同時藉以規避租賦的現象發生。總體而言,當時各類佛寺、道觀的分布是比較分散的。進至明清,以絲綢生產和貿易為主業的王江涇鎮駸駸而起,成為區域內的經濟中心,一方面,王江涇鎮地方信仰的構成及分布與市鎮經濟的高度發達相適應,佛道信仰亦日益世俗化,與地方家族的關係也逐漸弱化,但另一方面也有部分佛寺、道觀較好地保持了自身傳統。太平天國戰爭後,王江涇鎮一蹶不振,特別是西部鎮區逐漸退化為鄉村,這同樣在地方信仰的變遷上得到了反映。與此同時,由於戰爭的影響,江南人口結構發生巨大變化,導致該地區一些神明的信仰基礎隨之產生變動,而網船會在運河以東的興起實際上正是這一變動最為顯著的表徵。

英文摘要

The large-scale development of the Jiangnan 江南 region began during the late Tang and Five Dynasties, including in the Wangjiangjing 王江涇 District of northern Zhejiang. As migration and economic growth proceeded apace, Buddhism and Daoism became increasingly popular in Wangjiangjing, with some families operating Buddhist and Daoist temples as ancestral halls while also reducing their tax burden. At that time, many different types of Buddhist and Daoist sacred sites were scattered throughout the area. By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silk production and trade were thriving, with Wangjiangjing becoming one of Jiangnan's economic centers. As a result, temple cults tended to be concentrated in market towns with high rates of commercial growth. At the same time, however, Buddhism's and Daoism's links to local families weakened over time, yet some Buddhist temples were able to preserve their own traditions. After the Taiping War, Wangjiangjing suffered marked decline, with the western market towns in particular degenerating into countryside, changes that also impacted local beliefs. For example, the ravages of war devastated local demographic structures, which in turn disrupted the foundations of some temple cults. When viewed in this light, the rise of festivals known as Wangchuanhui 網船會 along the eastern bank of the Grand Canal seems particularly striking.

主题分类 人文學 > 藝術
参考文献
  1. (1992).中國地方志集成鄉鎮志專輯.上海:上海書店.
  2. (1995).續修四庫全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3. (1986).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4. (1986).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5. (1992).中國地方志集成鄉鎮志專輯.上海:上海書店.
  6. (1993).中國地方志集成浙江府縣志輯.上海:上海書店.
  7. (1986).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8. (1995).四庫全書存目叢書.濟南:齊魯書社.
  9. 尹玲玲(2004).明清長江中下游漁業經濟研究.濟南:齊魯書社.
  10. 天然石叟(1985).石點頭.呼和浩特:內蒙古人民出版社.
  11. 王水(1993)。從田神到水神轉變的劉猛將 : 嘉興連泗蕩劉王廟調查。中國民間文化-民間稻作文化研究,上海:
  12. 王健(2008)。明清以來江南民間信仰中的廟界 : 以蘇 、 松爲中心。史林,6,118-134。
  13. 幼甫修,陸志鴻(1960).嘉興新志.臺北:成文出版社有限公司.
  14. 《 雁湖陶氏家譜 》 。1917 。 作者不詳 。 抄本 。 上海圖書館藏 。
  15. 《 雁湖陶氏家譜摘遣 》 。 年代不詳 。 作者不詳 。 抄本 。 上海圖書館藏 。
  16. 《 聞川志舊詩 》 。 年代不詳 。 佚名纂 。 抄本 。 上海圖書館藏 。
  17. 吳松弟(1997).中國移民史.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
  18. 吳滔(2012)。2012從 「 因寺名鎮 」 到 「 因寺成鎮 」 : 南翔鎮 「 三大古刹 」 的佈局與聚落歷史。歷史研究,1,54-70。
  19. 吳滔(2004)。清代蘇州地區的村廟和鎮廟 : 從民間信仰透視城鄉關係。中國農史,4,95-101。
  20. 《 聞川泛櫂集 》 。 年代不詳 。 宋景龢輯 。 抄本 。 上海圖書館藏 。
  21. 《 聞湖詩三抄 》 。1893 。 李道悠輯刻本 。 上海圖書館藏 。
  22. 《 檇李詩系 》 。1710 。 沈季友輯 。 刻本 。 上海圖書館藏 。
  23. 《 聞湖詩抄 》 。1800 。 孟彬輯 。 刻本 。 上海圖書館藏 。
  24. 《 聞川綴舊詩 》 。1911 。 唐佩金撰 。 鉛印本 。 上海圖書館藏 。
  25. 曹樹基(1997).中國移民史.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
  26. 《 聞湖盛氏家乘 》 。1911 。 盛沅纂修 。 刻本 。 上海圖書館藏 。
  27. 《 松陵文集三編 》 。1922 。 陳去病輯 。 鉛印本 。 上海圖書館藏 。
  28. 陳學文(2008)。明清江南巨鎮王江涇鎮的社會經濟結構。浙江學刊,5,101-106。
  29. 尊聞閣(編)(1983).點石齋畫報.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
  30. 萬志英, Richard(2004)。太湖盆地民間宗教的社會學研究。江南的城市工業與地方文化,北京:
  31. 嘉興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編 )(2007).嘉興歷代碑刻集.北京:群言出版社.
  32. 嘉興市地名普查領導小組辦公室(編 )(1982).浙江省嘉興市地名志.嘉興:嘉興市地名普查領導小組辦公室.
  33. 樊樹志(2004)。江南市鎮的民間信仰與奢侈風尚。復旦大學學報 ( 社科版 ),5,107-116。
  34. 歐陽兆熊,金安清(1984).水窗春囈.北京:中華書局.
  35. 濱島敦俊,朱海濱(譯)(2008).明清江南農村社會與民間信仰.廈門:廈門大學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