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摘要
|
After the Song and Yuan dynasties, Jiangnan gradually became the center of China's economy. By the Ming-Qing era, silkworm production and silk weaving constituted a large proportion of the local economic life. In addition, due to continuous improvements in the canal system, links between Jiangnan and imperial China's political center became closer. Therefore, research on sericulture customs at Taihu Lake and its surrounding regions, especially Hangzhou, Jiaxing and Huzhou, naturally involves the study of Grand Canal culture. This paper draws on previous studies and primary source materials, including late Qing and Republican-era newspapers and magazines, local gazetteers, field survey reports and other materials, to explore a wide range of aspects related to Jiangnan sericulture (including silk flower penance ritual, squeezing silk flower temple festival, incense fairs, water fairs, etc.). The paper's structure is as follows: First of all, I introduce the Silk Flower Religious Festival as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according to the distribution of the Hang-Jia-Hu region. Secondly, religious views in two Huzhou Daoist scriptures (The Precious Penance of the Silk Flower and Silk Precious Rites) are analysed, including technical factors pertaining to their special vocabulary. In addition, I focus on the transformation of the image of this region's main silkworm god, Maming King, while comparing differences in legendary ballads and their areas of distribution.
|
参考文献
|
-
(1992).中國地方志集成鄉鎮志專輯.上海:上海書店.
-
(1986).四庫全書薈要.臺北:世界書局.
-
(2002).續修四庫全書.上海:古籍出版社.
-
(1997).正統道藏.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
-
(1983).欽定四庫全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
Kuhn, Dieter(1984).Tracing a Chinese Legend: In Search of the Identity of the First Sericulturalist.T’oung Pao,70,213-245.
-
Young, Stuart H.(2017).‘Bald-headed Destroyers of Living Things’: Shaping Buddhist Identity in the Silk Cultures of Medieval China.Asia Major, 3d ser,30(2),27-70.
-
Young, Stuart H.(2013).For a Compassionate Killing: Chinese Buddhism, Sericulture, and the Silkworm God Aśvaghoṣa.Journal of Chinese Religions,41(1),25-58.
-
小田(1994)。近代江南廟會經濟管窺。鐵道師院學報(社會科學版),1,1-6。
-
小田(2005)。民間記憶方式與社群關係的成長─以一個江南鄉村廟會為例案的跨學科考察。近代史學刊,2,36-43。
-
山東省博物館(編),山東省文化考古研究所(編)(1982).山東漢畫像石選集.濟南:齊魯書社.
-
干寶(編),黃鈞(注譯),陳滿銘(校閱)(2009).新譯搜神記.臺北:三民書局.
-
不著撰人(2012)。踏白船。文化月刊,7,21。
-
文化部對外文化聯絡局(2012).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基礎檔彙編.北京:外文出版社.
-
王文章(2016).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圖典.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
-
王立軍(1993)。浙北蠶俗。民俗研究,4,61-64。
-
民國《德清縣新志》。1932。王任化等修,程森纂。民國二十一年鉛印本。
-
王先謙,沈嘯寰(點校),王星賢(點校)(1996).荀子集解.北京:中華書局.
-
王利華(1992)。古代江南蠶俗述略。中國農史,4,65-73。
-
王斌,艾茂莉(2010)。略論蠶神馬明王的起源。中國俗文化研究,6,164-172。
-
王禎(1975).農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
王德堅(編)(1992).海鹽縣志.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
-
王燏嶓(2017)。浙江師範大學。
-
王懋德(纂修),陸鳳儀(纂修)(1965).萬曆《金華府志》.臺北:學生書局.
-
田汝成(2004).西湖遊覽志.杭州:杭州出版社.
-
全國人大常委會辦公廳(2011).中華人民共和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法.北京:中國民主法制出版社.
-
列維•布留爾, Levy-Bruhl,丁由(譯)(1994).原始思維.北京:商務印書館.
-
朱海濱(2008).祭祀政策與民間信仰變遷─近世浙江民間信仰研究.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
-
朱偰(2017).大運河的變遷.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
-
余連祥(1993)。杭嘉湖地區的蠶神崇拜。湖州師專學報,3,120+14-124。
-
余麗元(纂修),譚逢仕(纂)(1975).光緒《石門縣志》.臺北:成文出版社.
-
吳江市文化廣播電視管理局(2009).江蘇省非物質文化遺產普查吳江市資料彙編第 1 卷.蘇州:吳江市文化廣播電視管理局.
-
吳江市地方志編纂委員會(編)(1994).吳江縣志.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
-
吳利民,張琳(2014).含山軋蠶花.杭州:浙江攝影出版社.
-
吳振華(1984)。明清時期杭州西湖香市貿易。杭州商學院學報,2,59-63。
-
吳桂潮(2012)。江南網船會:流淌著的運河民俗文化。文化交流,3,51-54。
-
吳潮海(2007)。撫今追昔話蠶俗。民俗研究,3,125-134。
-
李允臣。1929。〈蠶花奶奶〉。《紅玫瑰》5(22): 1。
-
李亦園(1999).田野圖像.濟南:山東畫報出版社.
-
李昉(編),張國風(會校)(2011).太平廣記會校.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
-
李昱修(纂),陸心源(纂)(1970).光緒《歸安縣志》.臺北:成文出版社.
-
李遠國(2011).道教與民間信仰.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
李德楠(2017).大運河.南京:江蘇鳳凰美術出版社.
-
沈弘(2010)。論隊克勛對於杭州地區民間宗教信仰的田野調查。文化藝術研究,3(2),45-77。
-
《盛湖竹枝詞》(附盛湖雜錄)。1918。沈雲。鉛印本。
-
沈慧(2005).湖州古代史稿.北京:方志出版社.
-
周和平(2007).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圖典.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
-
周孟賢(2005)。民間盛典蠶花節。延安文學,6,224-227。
-
周乾松,周乾康(2015).中國歷史文化名鎮─烏鎮史研究.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
-
周德華(1993)。吳江蠶桑絲綢風俗。浙江絲綢工學院學報,10(3),33-39。
-
宗源瀚(修),陸心源(纂)(1970).同治《湖州府志》.臺北:成文出版社.
-
宗澤(1985).宗忠簡公集附辨譌考異.北京:中華書局.
-
武利華(編),王黎琳(編)(1987).徐州漢畫像石.南京:江蘇美術出版社.
-
金琳(1999)。嘉湖蠶俗蠶花。中國蠶業,3,33-34。
-
雨蔚(2006)。含山古村:清明軋蠶花正當時。旅遊時代,4,46-53。
-
姚安(2005)。中央民族大學歷史系。
-
故宮博物院(編)(2001).故宮珍本叢刊.海口:海南出版社.
-
施敏鋒(2011)。多元並存與和諧共生:中國民間信仰的基本形態─以杭嘉湖地區蠶神信仰為個案的考察。民俗研究,2,136-145。
-
紀磊(纂),沈眉壽(纂)(1992).道光《震澤鎮志》.上海:上海書店.
-
胡宗憲(修),薛應旂(纂輯)(1990).嘉靖《浙江通志》.上海:上海書店.
-
范金民(2016).衣被天下─明清江南絲綢史研究.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
-
范祖述(2004).杭俗遺風.杭州:杭州出版社.
-
茅盾(1986).茅盾全集.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
-
茅盾(編)(1991).中國的一日.上海:上海書店.
-
徐勇(2016)。祈求興旺的圖騰─含山蠶花節側記。尋根,5,121-124。
-
徐春雷(2011)。桐鄉蠶花水會。神州民俗(通俗版),3,20-21。
-
徐春雷(2009).桐鄉蠶歌.北京:中國文聯出版社.
-
徐家堤(2003).烏鎮掌故.上海:上海社會科學出版社.
-
殷飛飛(2011)。贛南師範學院。
-
海寧市民間文學集成辦公室(編)(1989).中國民間文學集成•浙江省•嘉興市海寧市故事歌謠諺語卷.杭州:浙江文藝出版社.
-
浙江省民間文學集成辦公室(1991).浙江省民間文學集成•湖州市歌謠諺語卷.杭州:浙江文藝出版社.
-
浙江省民間文學集成辦公室(1991).浙江省民間文學集成•湖州市故事卷.杭州:浙江文藝出版社.
-
浙江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2016).浙江省各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彙編.杭州:浙江攝影出版社.
-
浙江省政協文史資料委員會(編)(1996).浙江文史集粹•社會民情卷.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
-
嘉慶《石門縣志》。1821。耿維祜修、潘文輅纂。道光元年刻本。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
-
袁珂(校注)(1995).山海經校注.臺北:里仁書局.
-
高梓梅(2011)。漢畫「馬頭娘」神話涵容的文化信息。南陽師範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10(1),95-101。
-
國務院辦公廳。2006。《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報 2006 年第 5號》。北京: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辦公廳。
-
張玄之(1989).吳興山墟名.臺北:新文豐出版社.
-
張岱(2004).西湖夢尋.杭州:杭州出版社.
-
張愛萍(2005)。湖州地區民間蠶神故事及蠶神信仰。溫州師範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6(3),17-23。
-
張愛萍,上官素榮(2005)。論湖州民間蠶神信仰及其社會影響。江西科技師範學院學報,2,66-71。
-
清高宗(1983).四庫全書.臺北:商務印書館.
-
盛澤鎮地方志辦公室(編纂)(1991).盛澤鎮志.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
-
莫里斯•哈布瓦赫, Maurice,畢然(譯),郭金華(譯)(2002).論集體記憶.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
許瑤光(修),吳仰賢(纂)(1970).光緒《嘉興府志》.臺北:成文出版社.
-
陳世松(1999)。宋元戰爭與四川文化的變遷。元史論叢,南昌:
-
陳夢(2012)。杭州師範大學。
-
陳夢雷(編),蔣廷錫(編)(1985).古今圖書集成.:中華書局.
-
陳德來(編)(1998).浙江民俗大觀.北京:當代中國出版社.
-
陳學文(1992)。明清江南蠶俗和蠶文化。農業考古,3,250-256。
-
陳學文(1991)。明清時期杭嘉湖地區的蠶桑業。中國經濟史研究,4,91-103。
-
陸殿奎(1991).浙江省民間文學集成•嘉興市故事卷.杭州:浙江文藝出版社.
-
嵇發根(編)(2012).湖州市志(1991–2005).北京:方志出版社.
-
植璐。1937。〈蠶花懺:鄉居漫筆之一〉。《農村建設》1(9) : 14–16。
-
費莉萍,周江鴻(2014).德清掃蠶花地.杭州:浙江攝影出版社.
-
馮夢龍,顧學頡(校注)(1991).醒世恆言.臺北:里仁書局.
-
黃官飛,鄭波,陳旭華(2010)。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現狀研究─以新市蠶花廟會為例。文教資料,10,88-90。
-
黃超(2013)。華東師範大學。
-
新城理惠(1991)。先蚕儀礼と中国の蚕神信仰。比較民俗研究,4,7-27。
-
楊秀(2014)。浙江桐鄉五涇村清明節調查報告。內蒙古大學藝術學院學報,1,29-38。
-
楊虎(2014)。明代江南市鎮經濟與蠶神祭祀。農業考古,1,211-215。
-
解丹(2015)。西安美術學院。
-
靳一派(纂修),李太冲(纂輯)(2012).萬曆《崇德縣志》.北京:國家圖書館出版社.
-
嘉興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2010).嘉興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杭州:浙江攝影出版社.
-
嘉興市地名辦公室(編)(1982)。嘉興市地名辦公室編。1982。《嘉興市地名志》。內部資料。
-
嘉興市志編纂委員會(編)(1997).嘉興市志.北京:中國書籍出版社.
-
聞一多(1991).聞一多全集•(甲集)神話與詩.上海:上海書店.
-
褚紅斌,陳亞琴,楊燕(2013)。含山軋蠶花。今日浙江,10,54-55。
-
趙定邦(纂),丁寶書(纂)(1983).同治《長興縣志》.臺北:成文出版社.
-
劉士林,耿波,李正愛(2008).中國臍帶—大運河城市群敘事.瀋陽:遼寧出版社.
-
劉昫(2000).新校本舊唐書.臺北:鼎文書局.
-
劉敬叔(1975).異苑.臺北:新興書局.
-
劉楓(2014)。西南大學。
-
劉薊植(纂修)(2007).乾隆《安吉州志》.北京:中國書店出版社.
-
樊樹志(2005).江南市鎮:傳統的變革.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
-
歐陽修,宋祁(1998).新校本新唐書.臺北:鼎文書局.
-
潘標(2014)。華東師範大學。
-
蔣映蓮(2004)。盛澤「綢莊」風俗。江蘇蠶業,3,58。
-
蔡禹龍(2010)。清代江南香市簡論─以杭州西湖香市為中心。歷史教學,20,24-29。
-
談鑰(1995).嘉泰吳興志.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
民國《烏青鎮志》。1936。盧學溥修、朱辛彝等纂。民國二十五年刻藍印本。
-
戴埴(1985).鼠璞.北京:中華書局.
-
鍾敬文(1998).民俗學概論.上海:上海藝文出版社.
-
韓嫣薇,鍾瑋(2014)。江南蠶俗撲面來—新書《德清掃蠶花地》打開非遺鑒賞之門。文化交流,5,55-57。
-
魏徵(1997).新校本隋書.臺北:鼎文書局.
-
蘇軾(1986).東坡全集.臺北:世界書局.
-
道光《東陽縣志》。[1828] 1993。黨金衡原本、王恩注重定。上海:上海書店。
-
顧希佳(2005)。西湖風俗芻議─以香市、放生、祈夢為例。杭州師範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6,85-88。
-
顧嗣立(1987).元詩選.北京:中華書局.
-
顧祿(1977).清嘉錄.臺北:東方文化書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