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
《易經》與懷德海的感受形上學 |
DOI |
10.29725/TJP.201007.0004 |
作者 |
俞懿嫻 |
关键词 |
易經 ; 懷德海 ; 形上學 ; 感受 |
期刊名称 |
東海哲學研究集刊 |
卷期/出版年月 |
15期(2010 / 07 / 01) |
页次 |
73 - 101 |
内容语文 |
繁體中文 |
中文摘要 |
「感受形上學」或者「感受宇宙論」是一與唯物實體論和唯物機械論對立的哲學思想。不同於後二者將自然視為由特定時空中、不相連屬的、無意識、無意圖的物質質點所構成的大機械,戚受形上學主張宇宙一切存在均具備「感受」的能力;自然是由能感受、有主體性的、彼此相關的生命單元所構成的整體。自十七世紀科學興起之後,科學的宇宙觀造成自然與精神二分的困難。無疑地,感受形上學是為了因應此一困難應運而生。在現代西方哲學裡,感受形上學向為歐陸理性論和唯心論的特徵,經常受到實在論和經驗論的批判。到了十九世紀晚期,新實在論者懷德海提出新的感受形上學,主張有機整體的宇宙觀,企圖避免唯心論和二元論所造成的問題。他特別提出「機體」具有心物二極的理論,認為由機體構成的宇宙是一有目的、有意圖的創化宇宙,並非只受到盲目機械因果法則的支配。懷德海的宇宙觀與中國古哲的宇宙觀極為接近,尤其近乎《易經》的宇宙觀。《易》為六經之首,是中國古代最具哲學意味的寶典。其中含藏了旁通統貫、整體相關的宇宙觀,創化生生、交感和諧的自然觀,參贊化育、止於至善的人生觀,以及涵容賅遍、以人為本的價值觀;總其目的在提供統攝宇宙人生的形上原理。究其理念內容,無不包含前述感受形上學的基本要旨。本文囿於篇幅,僅就《易經》與懷德海俱以宇宙為一「感通系統」之說作一介紹,以期對中西形上學之會通交流有所貢獻。 |
主题分类 |
人文學 >
人文學綜合 |
参考文献 |
|